吕冀平(1926.09.16—2017.02.27)汉族,山东龙口人。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参加工作。早年就读于
哈尔滨工业大学。曾在
萧军主办的《文化报》、
人民教育出版社任编辑,后担任黑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
一级教授,黑龙江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吕冀平,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山东黄县(今
龙口)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肄业。建国后,历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
哈尔滨师范学院教师,
黑龙江大学副教授、教授,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四届副主席,黑龙江省语言学会第四、五届理事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世纪50年代初,青年时代的吕冀平受到我国著名的前辈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赏识提携,被调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开始了他的汉语研究生涯。他是当时具有深远影响的“汉语主宾语问题讨论”的主要参加者,在讨论中先后发表了《主语和宾语的问题》《从两个方面看动词谓语句的构成》(笔名李之琛)、《对于〈主语的定义及其在汉语中的应用〉的商榷》等文章。他的鲜明观点和细致分析引起了语法学界的广泛重视。尔后汇编的《汉语的主语宾语问题》文集即以他的名字为代表而出版,从此奠定了他在语法学界的地位。
1957年他在全国语法学界展开的单句、复句讨论中,又与郭翼舟、
张中行合作撰写了论文《单句复句的划界问题》(笔名郭中平),提出了颇有见地的观点。1955年他参加吕叔湘、张志公领导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制定工作,还参加了《汉语》课本及其参考资料的编写工作。他为当时在上海新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汉语知识讲话》丛书写了《复杂谓语》一书,材料翔实,阐述透彻,80年代又再版发行,影响至今。1960年他与人合作写了《语法修辞》一书公开发行,被多所高校用为教材。1973年又主编了《汉语常识》。
在此期间,他撰写了《〈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读后》《逻辑:语法:修辞》以及《古籍中的破音异读问题》(与人合作)等论文。70年代末,他在长篇论文《两个平面、两种性质:词组和句子的分析》中明确提出,在进行句法分析的时候,应该引进并区分语言和言语这个观念,并具体运用到实践中去,此文对语法分析中一些敏感的难题进行了开拓性探讨,影响很大。而后又发表了《句法分析和句法教学》《现代汉语的意动句式》和《当前汉语规范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与人合作)等多篇论文,分别发表于《中国语文》《学习与探索》《求是学刊》等杂志上。1983年出版了代表性专著《汉语语法基础》,此书对汉语语法现象的描写极为详尽,2000年修订后由
商务印书馆再版发行。
1986年此书获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90年代,以他为负责人的课题组完成了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当前我国语言文字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化对策的研究”,通过了国家鉴定,该成果以《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为书名于2000年出版。吕冀平在该书的“引论”中,详谈了对汉语规范化的总体认识,就规范化的意义、历史尤其是理念、原则和方法等方面做了全新的阐释,由于本书理论价值及实用价值比较突出,2002年在
黑龙江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中,再次获得专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