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金柱
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吕金柱,1985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书法专业。1989年毕业分配至西泠印社工作。1996年参与筹建“中国印学博物馆”,1999年开馆之后,即担任该馆陈列研究部主任至2003年。2003年9月调入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担任书法篆刻方面的教学工作。课余除书法篆刻的创作之外,主要从事古代玺印的研究,并受聘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研究所,指导研究生的古代印章史研究。
人物简介
吕金柱
男,1964年12月生。浙江省金华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西泠印社社员。
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教学思考
对于书法创作观的思考
按中国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学大纲的要求,书法篆刻专业教学依学制分三大块。一是基础教学;二是习作课程;三是书法创作。三者环环相扣,每块皆有不同的内容。此处仅涉“书法创作”,并择其重要者简要说明如下:
一、作品要有较高的文化含量
大学书法教育,始终围绕古代经典书法作品来展开教学,课程设置有一定的严肃性。故前些时日,当有同学提出能否开些有关当代书法创作方面的课程时,余谓时人的创作“您方唱罢我登场”,未经检验,故尚不作数,开些讲座可以,底下交流也行,课程设置的严肃性则是不能动摇的。
创作阶段的作品表现无独技能,就精神品质的领悟和传达也需从中挖掘。要结合个人的气质,学有渊源,看得出传统的影像,以此来衡定作品的文化含量。专业学生按教学进程经几年的系统学习,大量接触古代经典书法作品,创作不得此门径,表现气格低下,只能说明没有深入到传统中去。又,书法创作历来注重新意,“新”的一翼,实包括在传统中挖掘的深度在内,越深越新。
二、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技术原本指书写等种种技能,且含量多涉高下之别。基础教学阶段对种种技能的要求会很高,并始终结合古代经典书法作品来解释和实践。一旦进入创作,原本所掌握的种种技能就面临如何提升和加以表现的问题,以及技能高下的文化判断(技能也是一种文化,它可视可赏可鉴,是由中国文化审美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故创作阶段对技术含量的要求,首先是提出作品想要表现什么的问题,如风格怎样?情调又是如何?然后是技术含量所包括的内容,如书写技能中的线形、线质、线律的表现;字型的解构和整合;尺幅张力与墨象变化;整体形式及展厅效应等。再就是这些内容如何与作品想要表现什么相对应,并进入文化判断的视野。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任意挥洒的平庸之作,很难讲他们在技能方面没有经过长期的练习,但对作品想要表现什么的缺失或不加追问,导致技能也显得十分低下,更枉谈文化关照了。又,我们经常谈论的行草书中的魏晋笔法和唐宋笔法,对于二者的不同以往学生多不明就里,结合作品对象风格或情境的解释,技术含量问题才能得以认识和理解。
作品创作中当然还包括纸张等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创作资料的汇集和依托、当代书风的吸收和消化等,限于篇幅无法一一说明。以上两点既然已涉及到了书法创作,对广大的书法爱好者以及他们的创作或可备一说。由于院校教学的特殊性,学生的作品创作还需经较长的时间来完成,对他们提出的种种要求在过程中肯定会产生碰撞,须经交流来完善。
展览及论著
主要展览
《全国第二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首届篆刻作品评展》
《全国第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
《浙江青年篆刻家提名展》
《全国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邀请展》
《全国第二届篆刻艺术展》
《全国第三届篆刻艺术展》
《当代古典细朱文印精品展》
《韩中书艺家协会作品展》
《西泠印社社员作品展》
学术论著
《探索的迷茫与理论研究的可能性》
《海钟的笔墨世界》《书法知识分子汪永江侧记》
《西泠“长安狱丞”印考》
《西汉“骑千人印”考》
《有关二方古印的释文及其它》
《一方金代职涉“提控”的官印考》
《“湘州之印”献疑》
《中国书法全集·颜真卿上、下卷》(副主编)
《隶书教程》(合著)
《大学草书临摹创作教程》(合著)
《历代法贴笔法图解选》
《中国印学年鉴》(编委)
《西泠印社百年史料长编》(副主编)
《西泠印社百年图史》(编委)
出版图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5 19:47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教学思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