鳏夫谢长庚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十分担心弱智儿子晨晨今后的命运。绝望中,他欲同儿子一起结束生命。关键时刻,街道办事处的干事石铁解救了父子俩的生命。在石铁的说服下,谢长庚住进医院做手术,晨晨也被送进了启明星学校。晨晨在学校里,智力得到了提高,长庚的住房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唤起了长庚对新生活的向往。不久,长庚却因为病情恶化住进了医院,晨晨把在学校得到的奖励“启明星”送给爸爸,长庚握着“启明星”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该片最初是一部四集电视剧,由中国残联推荐给谢晋。谢晋虽对电视剧不太感兴趣,但因为他本人就是智力残障人士的父亲,所以他决定执导该剧。拍摄完成后,谢晋观看了样片,觉得虽然剧情感人,但人物庞杂、结构太零乱,必须大改。出于艺术质量方面的考量,他征得各方同意,将四集连续剧重新剪辑成一部故事片。
该片中有五个智力残疾的小朋友。在开拍前,有人主张启用正常儿童扮演,谢晋则反对,他认为智力正常的儿童演员扮演智力残疾儿童较难把握其中的分寸,所以,他坚持由智力残疾儿童来出演该片。为了挑选合适的儿童演员,谢晋专门去了天津的启智学校和启智幼儿园。他挑选的标准是“不能不傻,也不能太傻”。经过筛选,终于挑出了五位儿童演员。
在拍摄中,如何调动这些智力异于常人的小朋友入戏成为剧组需要克服的关键问题。为此,谢晋专门从学校请来小朋友们的老师到现场帮忙协调。小朋友理解能力差,拍不出理想的效果,谢晋就耐心地一遍又一遍给他们做示范。
在该片中没有谢晋影片一贯的精美画面,不着痕迹的转场,在不经意间进行的但又是完全可以辨认的故事进展的起承转合,以及在适当的时候赋予故事的宏大的主旨。可以看出,该片基本上没有美工和布景的讲究,或者说这两方面的讲求就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拍摄。和电影史上那些经典的纪实风格的影片相比,从该片的构图和画面并不看出超出了画面之外的形式上的更多含义。谢晋选择了粗砺的画面风格,对弱智孩子的生活做了宝贵的记录,也对这些粗砺的生活素材做出了合理的升华,这里没有谢晋的艺术风格,但是有谢晋的人生态度。(原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副教授
裴亚莉评)
该片以极其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细腻感人的情节去着意刻画人类本原的真善美,体现人与人之间高尚之爱,从而引起了全社会的深切关注与共鸣,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获得了重大成功。唯有一点值得探讨的是,对于“弱智儿”存在这样一个社会问题,仅仅用“爱”这一主题去表现,有失力度,至少是不够完整。如果能站在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以至全民族的素质的认识高度,从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弱智儿产生上去展拓挖掘主题,那么该片的深度将是另一个层次。(《电影评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