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青时常到县城担盐,路经凤阳山脚时,发现阔叶林里榆树上长满了雨伞状的菌蕈,十分鲜嫩可爱,他就 采摘一些带到家中烧汤喝,味道鲜美,香气扑鼻,于是他就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香菇”,并带领村民上山采菇,吃不完就用炭火烘干 ,来年再吃。
有一次,他有斧头砍去榆树上长满香菇的败枝,不久发现被他砍过的地方香菇长得特别旺。还有曾被他摇动过的树干,香菇长势 更好,于是他就从这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明了“砍花”、“惊蕈”种菇法,传之于世。
1989年,原国际热带菇类学会主席张树庭教授到庆元考察并题词“香菇之源”。1994年12月又为龙岩村吴三公祠题词“香菇之祖”。台湾学者赖敏男博士称吴三公为“中华香菇之神”,并于1995年专程到庆元县龙岩村祭拜吴三公。1991年以来,
庆元县多次举办香菇节。
800多年来,吴三公的制菇技术世代相传,香菇产业早已成为全国12个省200多个县(市)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产业。吴三公的这一重大发明,为人类社会打开了食用菌宝库的大门,创造了巨大财富,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