芗剧(歌仔戏)。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品有《煎石记》、《戏魂》、《月蚀》、《西施与伍员》等。
《煎石记》获1977年褔建省
导演奖。《戏魂》获福建省第十八届会演
导演奖、文化部首届文华新剧目奖、福建省政府文艺百花一等奖。《月蚀》获福建省第二十届会演
导演奖。《西施与伍员》获2002年福建省二十二届会演优秀
导演奖。《王翠翘》获2006年福建省二十三届会演优秀
导演奖。
从小在厦门长大的吴兹明,母亲是歌仔戏演员,由于家庭的熏陶,他自幼就喜欢歌仔戏,并得到歌仔戏主要创始人
邵江海的言传身教,对邵江海的唱、念、做表有较全面的继承。此外,他还继承了第二代歌仔戏名艺人苏登发等的优点,还在行旦程式上有自己的突破。
乐观、爽朗、健谈,这就是歌仔戏第三代传人吴兹明,他看上去浑身充满激情,全然不像一位年届六十的老人。记者17日前来采访时,吴兹明正在组织演员排练传统歌仔戏《雪梅教子》,准备下个月赴
台湾参加“郑成功文化节”的演出。
近50年来,吴兹明排演的剧目有上百个,其担纲
导演及演员工作的多个歌仔戏代表作,在全国获得大奖。他还多次受邀赴
台湾、
新加坡等地进行讲课、交流、指导。
吴兹明刚刚荣膺国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传承人的殊荣。虽然即将从福建省漳州市芗剧团退休,但吴兹明在歌仔戏艺术道路上已前行近50年的步伐却毫不松懈。他表示,“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从事歌仔戏事业,继续当一个歌仔戏执着的守护者”。
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流行于闽南地区的民间曲种“锦歌”被带入台湾,当地民众自发组织了“乐社”和“歌仔阵”,锦歌广为传唱,逐渐形成歌仔戏。
20世纪初,歌仔戏回传厦门,在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流行起来。2006年,歌仔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中国36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这是惟一一个根源于大陆、形成于
台湾,由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创作和培育的地方剧种。
吴兹明的表演以武生、武老生见长。其扮相俊朗,唱腔沉稳含蓄内敛,台风稳健。他熟知各种行旦不同指法、扇法、步汉及水袖等程式动作,尤擅长以创新的程式动作来外化人物的内心,把人物性格特征用程式动作演绎,活灵活现,让人印象深刻。
对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依归,并没有造成吴兹明戏剧观念上的自闭,他自觉地把剧种的生存与发展放在艺术实践的首位。吴兹明认为,戏曲表演传递的情感必须努力嫁接当代高科技的声光技术和电子媒介传播,精湛的艺术要有精美的包装。中国的戏曲应当吸纳中外姐妹艺术形式的精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变异本剧种的艺术表演形态,以增强戏曲艺术的观赏性。
如今,吴兹明已经成功地培养了新一代的传承人。兰海滨、
杨月霞、
郑娅玲等青年演员,在吴兹明的传授下,已在历届福建省戏剧会演及中青年演员大奖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在艺术上各有所长。更年轻一代的演员如徐玉香、杨小艺、
杨珍珍、黄艺玲等也在吴兹明的教导中艺术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在大小赛事中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