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恩惠(1925.12~2009.6.20),男,放射医学专家。奉天(今辽宁)绥中人。1948年毕业于辽宁医学院获学士学位。建国后,历任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主任,天津医学院教授兼附属医院副院长、院长。专长
放射诊断学。1955年在国内首次提出颅脑径线测量法、钙化松果体定位法。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天津市政协七、八届委员,享受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吴恩惠,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天津医科大学教授。任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名誉院长,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顾问,天津市医学会副会长兼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医学影像学》、《中华医学》等10多个专业期刊的主编、编委或顾问。全国临床医学教材评审委员会和医学影像学教材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天津市影像医学研究所名誉所长。1988年被授予北美放射学会荣誉会员。多年来从事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研究,培养博士14人、硕士11人,其中2人已成为天津授衔专家,2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20世纪50年代,吴恩惠教授主持两届放射医学转科学校工作,亲自制订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并亲自讲授,两届毕业生大都成为放射科主任。1984年积极推动和参与创办我国第一个医学影像学系,20年来已经培育出800余名本科医学影像专业班,其中,80年代初的全国计算机体层成像学习班和
介入放射学学习班,在国内均属首次。
吴恩惠教授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即倡导住院医师培养制度化、规范化和并沿用,成为医学影像学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年轻人尽快成长,70年代将年轻教师送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80 年代开始先后有数名年轻教师被派往德国、意大利、美国等锦绣学习,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学科的骨干。爱才、惜才,不遗余力地为年轻人搭桥铺路,发挥每一个年轻人的特长,不断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学科的传统。经过50年的努力,
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已经形成了年龄、学位和职称结构分布合理的教师队伍,学科带头人后继有人。可以说,如果不是吴教授,就不可能有如今完善的医学影像系,就更难在如今的医院中得到准确的影像诊断依据.
吴恩惠教授20世纪50年代开始神经放射学的科研工作,并把脑瘤和
脑血管疾病作为研究重点。1985年主编的《头部CT诊断学》是这一研究的系统总结,作为我国第一部CT诊断学专著,荣获原国家教委1991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并于1995 年再版,第二版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之后又参与主编出版了《磁共振诊断学》一书。共获得国家级三等奖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项。
截至1964年,吴恩惠教授已经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为国内首次报导并为众多作者引用。其中,国人颅骨径线参数时仍是国内唯一的一组参数,为教科书及参考书所引用。1977年后,短短几年发表论文30余篇,极大地提高了我国颅脑疾病的诊断水平。1984年后发表的论文有12篇为SCI收录,被引用30余次,其中一篇“听神经瘤的CT诊断”被国外学者引用15次。总共发表论文200余篇。
吴恩惠教授出版专著(译著等)32部。1962年编著的《颅脑X线诊断学》是我国第一部神经放射学专著,被评为1949年~1977年天津市重大科研成果。1978年出版专著《颅脑五官X线诊断学》。主编有《
肝胆胰脾影像诊断学》、《
泌尿系统影像诊断学》、《
英汉医学放射学词汇》和《中华影像医学》大型高级参考书等医学专著共15部,均为国内本学科领域首次出版的参考书。担任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学》第一版至第六版主编,其中第五版获得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主编的《
医学影像诊断学》获得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长期从事临床放射学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刻苦钻研业务,并注意及时引进国外新技术,提高医疗水平。曾受周总理委派,为友好国家领导人会诊。关心放射学教育事业,积极参与创办我国第一个影像医学系,为我国培养出大批人才,有很多人已成为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技术骨干。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市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7项,伯乐奖1项。多次被评为天津市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先进卫生工作者。主编《颅脑X线诊断学》、《头部CT诊断学》、《介入治疗学》等专著12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
2006年8月16日,教育部向各地各高校发出决定,对北京大学姜伯驹等100名教师颁发“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并对获奖教师进行表彰。其中吴恩惠也被表彰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