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大宗坐落于
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水潭村,占地1200平方米,祠左有占地约360平方米之长房小宗祠,祠右有占地约400平方米之道南公祠。吴氏大宗祠距今300多年历史,由于旧祠湫隘,公元1754年(乾隆甲戌年)改建,公元1883年(光绪癸未年)大修。
吴氏大宗简介
吴氏大宗始建于公元1607年(明万历卅五年),是广东有名的
古民居群,2010年吴氏大宗评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广东省列为继
陈家祠之后第二个以姓氏宗祠为对象的
文物保护单位。
水潭村简介
水潭村,初称龙潭村,明朝吴川县古城西十五里之北五都六甲,现为广东省吴川市黄坡镇水潭管区水潭村。水潭地脉,由山圩落平洋,自东而西,堪舆家所谓水龙水局。水潭地处平原,前峙特思山,背倚翠竹屏,萦环鉴水,势若盘龙,周遭良田万顷,极目无限。远古时,诸水自化州江为径流,至此潴汇成巨潭,村居之初,潭中峙沙屿三,潭出木棉江入南海,水潭村地处海尾,旧时有朝潮夕汐。上溯祖辈历史:自江南而迁岭南,由茂邑而徙吴邑。沧海桑田,至今五百多年历史。
水潭八景:古祠新晖 、龙潭夜月 、北江晴岚 、残虹夕照、烟柳春晓 、稻浪望晚 、湾坉晨曦 、碧野梵音。
历史沿革
吴氏大宗始建于公元1607年(明万历卅五年)。
公元1754年(乾隆甲戌年)改建。
公元1883年(光绪癸未年)大修。
抗日与
解放战争时期,大宗为御敌之指挥部,故本村曾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革命先烈,水潭因而被市政府命名为革命老区并荣膺“抗日救国革命村庄”美誉。
解放初期,乡人以大宗办学,卅载杏坛,桃李芬芳,至1980年始重村管理,恢复其宗祠之功能。
90年代,吴氏大宗曾设为水潭小学,也是培育人才之摇篮。
公元2010年,评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风格
吴氏大宗祠对青峰,门环绿水,四进布局,砖木抬梁结构,画栋雕梁,红墙彩脊,青砖白瓦。由纵轴线上排列的四大殿和三天井组成主体,穿插厢房廊庑,规模宏大,厅堂轩昂,殿顶均为人字形硬山顶,山墙脊黑底漆五色纹路,颇具清雅淡泊之气。整座建筑的门、窗、屏、墙、脊均配以精美的木雕、灰塑、陶塑和壁画,凡梁枋、斗拱、脊吻、驼峰、雀替等处均巧琢雕饰,有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各式浮雕和彩绘。南北两侧附有厢房,廊道相连,首进与左右两祠巷联互通,三祠融为一体,巍峨壮观。大宗上座正厅龛座,供奉列祖列宗之牌位,内厅悬清状元林召棠赠匾“让德可风”。祠门悬匾“吴氏大宗”,陈兰彬书,笔锋雄健。吴氏大宗四进布局和大小宗三祠相连乃粤之宗祠所罕见。
大宗今之修葺方案,是经省文物保护专家组论证而定。木雕为浙江东阳(陈应红工艺大师)主雕,灰塑及壁画由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邵成村主持。砖瓦、灰浆严格按古建筑材料工艺特制。木料以花梨、紫荆、铁棱为主。大宗共分四进,古建筑名“四马拖车”,属国内罕见。首进为门厅,二进名忠厚堂,三进名聚德堂,后进名忠孝堂。内置六厅十二房,大小九天井。首进祠脊,灰塑一封鳌鱼朝宝珠;其余三进祠脊,塑有山水人物、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造型生动,形态逼真。前墙角之上,左塑阳德为日神,右塑嫦娥为月神。内墙壁画,彩绘汉代名典、山水景物与草尾龙等精美图案;千姿百态,古朴大方,堪称国内壁画之精品。大门正上方金匾,“吴氏大宗”四字,乃清翰林、邑人陈兰彬公书赠。饰品陈列井井有条,各色灯光交辉璀璨。重修之大宗,气势恢宏;飞檐翘角,斗拱交错;红墙白瓦,色彩斑斓;精雕细刻,古色古香;堪称粤西建筑艺术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文化
大宗上座正厅龛座,供奉列祖列宗之牌位;内厅悬清状元
林召棠赠匾“让德可风”;祠门悬匾“吴氏大宗”,我国首任驻美公使
陈兰彬书,笔锋雄健。吴氏大宗四进布局和大小宗三祠相连实乃粤之宗祠所罕见。
明清时期,祠门西江出木棉江与南海相通,朝潮夕汐,商贾往来,海艇渔归,桅杆林立,殊壮观也。
大门口联:享祀不忒,降福无疆。
大门前两石柱联:祠对青峰,望后生峥嵘头角;门环绿水,念前任活泼胸襟。
大门前钓鱼台石柱联:五十九度潮信旋转如环水抱中和作禁带,六百余年潭光澄明若镜气钟清淑盛衣冠。
大宗二座两旁石柱联:吾族以忠厚开基变鲁变齐都须至道,斯民乃俭朴为本学农学贾均要读书。
祠上座两旁石柱联:自江南而迁岭南科第蝉联梅里瓣香可接,由茂邑而分吴邑簪缨鹊起荆庵世泽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