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泽霖(1898年10月28日—1990年8月2日),中国当代民族学家、教育家,中国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奠基人之一,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中南民族大学最高学术荣誉奖吴泽霖教授奖学金创立者。
1898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常熟。1913年考入
清华学堂(
清华大学的前身),1922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先后在
威斯康星大学、密苏里大学、俄亥俄州大学获学士、硕士、 博士学位。
1935~1937年兼任上海暨南大学海外文化事业部主任和教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泽霖随部分
大夏大学师生内迁贵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泽霖先后任
西南民族学院教授兼民族文物馆馆长、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1958年,吴泽霖被错划为右派,是人类学、民族学界著名五大右派(吴泽霖、潘光旦、
黄现璠、
吴文藻、
费孝通)之一。他所受到不公正的遭遇一直到80年代得到部分的更正,他所受到家破人亡的打击和岁月的丢失是无可补偿的。
1982年调中南民族学院,任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此外他还担任
中国社会学会、
中国民族学学会、
中国人类学学会、
中国世界民族研究学会、
中国民俗学会、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社会思想研究会、北京市和武汉市社会学学会的顾问、湖北省社会学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吴泽霖致力于社会学、民族学和民族学博物馆事业的研究,对中国社会学、
民族学、人类学学科基础的奠定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1922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随即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密苏里大学主修社会学,1927年获
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曾赴英、法、德、意诸国考察当地社会情况。1928年回国后历任上海大夏大学社会学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
上海光华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夏联合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人类学系主任兼教务长。1928~1930年与孙本文、陈达等发起组织东南社会学会和中国社会学会,担任首届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西南民族学院教授兼民族文物馆馆长,
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兼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南开大学贵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南民族学院教授等职。1989年退休。曾任中国社会学会、
中国民族学研究会、中国人类学学会、中国世界民族研究会顾问。
主要著作有《社会学及社会问题》《现代种族》《社会约制》《世界人口问题》(与叶绍纯合编)、《贵州苗夷社会调查》(与
陈国均合编)、《贵州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贵州清水江流域部分地区苗族的婚姻》等,并有译作多种。
吴泽霖将社会学与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联系起来,对社会现象作了跨学科的研究。30年代初,他在《现代种族》一书中,即预见中国人口过剩的危机,主张提高民族素质。后与潘光旦、陈鹤琴等学者呼吁“立即公开提倡节育”。他对种族的意义、产生、划分标准和分类提出了独到见解,并批驳了种族天生不平等的观点。他撰写的《社会约制》是中国最早专论社会控制问题的社会学著作。他强调社会控制的相关性,认为必须使全社会发挥这种控制的作用,才能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转。他还明确区分了社会控制的工具与方法。
吴泽霖教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六十余年,桃李满园,著作等身,但他依然孜孜不倦,勤奋工作。88岁高龄时,他还亲登讲台为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讲授国内中断多年的体质人类学课程。吴泽霖教授政治上长期追求真理,为真理而奋斗。198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吴泽霖教授对我国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先后被选为中国社会学会、中国人类学学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世界民族研究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湖北省民族研究学会等学术团体的顾问和湖北社会学学会名誉会长。他还主持编译了我国第一部《人类学词典》,这是对我国学术事业的又一重要贡献。吴泽霖教授历来十分关心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就在生命垂危的最后时刻,他仍在考虑中南民族学院及其民族学系、民族研究所、民族学博物馆的问题。在住院期间,曾多次请院领导和民族研究所、民族学博物馆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到医院商谈工作,谈他对今后工作的设想。他在遗嘱中还特别提出,将自己的存款捐作中南民族学院学生的奖学金基金。吴泽霖教授为我国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民族学博物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人学习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