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鉴泉,又名爱绅,满族,(1870年-1942年),河北
大兴县人,吴式
太极拳创始人。吴自幼喜爱武术,随其父习练太极拳。(其父吴全佑,随
杨露禅、
杨班侯父子学习太极拳大、小架,久练不缀,为一代太极名师)。
吴鉴泉(1870年-1942年),本名乌佳哈拉·爱绅,
满族,河北大兴人。
中华民国成立后随汉人习俗改姓“吴”(因为“吴”与“乌”谐音),他的父亲
吴全佑是
太极拳的高手。全佑先跟
杨露禅学习太极拳,后又拜杨露禅第二个儿子
杨班侯为师,学习杨式小架太极拳。
许禹生在《
太极拳势图解》里写道:“当露禅先生充旗营教师时,得其真传盖三人:
万春、
凌山、全佑是也;一劲刚、一善发人、一善柔化;或谓三人各得先生之一体,有筋骨皮之分。”
全佑善于柔化,自成一格,成为太极拳高手。吴鉴泉自幼跟父亲学习小架太极拳。
在父亲教导下,对太极拳苦心钻磨,增益修订,造诣日益精深。1912年,吴鉴泉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太极拳,从那时起他对家传的太极拳加以充实和修改,去掉重复和跳跃动作,使拳架更加柔化,形成
吴式太极拳流派。吴式太极拳的特点是,动作轻松自如,连绵不断,
松静自然。吴式太极拳虽然架式小巧,但具有大架功底,开展而紧凑,在紧凑中又舒展自如。
吴鉴泉还对太极拳推手作了改进,他的吴式
太极推手别具一格,要求立身中正安静,细腻绵柔,宁静而不妄动。他的推手不仅手法严密,而且招数特别多。因此,吴鉴泉的武艺也非常高超。
1915年
北京体育研究社,来了一个美国大力士,名
威廉,要与武术老师较量比武。社长
许禹生请吴鉴泉老师和他较量。鉴老用太极拳以柔克刚的方法连摔大力士数跤,大力士被制伏,并愿学太极拳,后在该社第二班,也毕业了,有照相为证。
1917年吴鉴泉先生应
上海精武体育会、上海市政府、国术馆和上海中华公记俱乐部的聘请,来上海教授太极拳,住在中华公记俱乐部,地址在大世界顶楼。一日鉴老在屋顶花固乘凉,躺在一张藤椅上。有一服务员说:“老头子!此地不好睡觉。”鉴老听不懂上海话,为此没答复他。服务员就上前拉鉴老的手臂,鉴老借力使用太极劲,服务员摔倒在地上。服务员说:“你打人!”立刻约来6人。鉴老见来了这么多人,便站了起来问道:“你们要干什么?”这些人过来就打,鉴老应接来者,一个个都倒在地上。当时有上海名人
虞洽卿,正在俱乐部,闻声出来,便问什么事,服务员告知前因,虞说:“他是我们请来的武术老师,不用说你们6人,再加一倍也不是他的对手。”这些服务员只好赔礼道歉后散去,此事传开震动上海。他在上海时,一次,遭到几个壮汉的同时袭击,吴鉴泉虽已古稀之年,竟能轻快地将他们一一击倒。
吴鉴泉演练的太极拳,除了慢架子外,还有快架子。快架子是一种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的
太极拳术,演练起来既轻快又柔和。
1927年,吴鉴泉由北京迁居上海,1928年他被上海精武会和国术馆聘为教授。1933起,他创设鉴泉太极拳社,教授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从此吴式帮极拳广为传播,他的门人遍布海内外。鉴泉太极拳社自创设以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它的分社已发展到香港,以及新加坡、
菲律宾、加拿大、美国等地区和国。
吴鉴泉所创的
吴式太极拳共84式,特点为:拳架小巧,具有大架功底,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演练起来轻快柔和、连绵不断、开展不失紧凑,紧凑中又透轻松自如。
吴鉴泉一生之中培养了大批学员,为吴式太极拳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鉴泉拳设发展至今,分社己遍布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其门人遍布海内外,
吴式太极拳如今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吴式太极拳有“南吴北王”之说,“南吴”是吴鉴泉先生,他1928年去上海教拳,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方吴式太极拳系。“北王”就是
王茂斋先生。至今,以北京为主的我国北方地区习吴式太极拳者,多为王先生的门下。
王茂斋(1862年-1940年)山东
掖县人,王茂斋老先生祖居山东省莱州市(原掖县)大武官村,他是吴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的师兄。在当时威望极高。吴式太极拳门人中流传着一本《同门录》,第一页便是王先生的英照,第二页是吴鉴泉宗师的英照,可见王先生对吴式太极拳的影响。
王茂斋少时来京,在砖灰铺学徒,后经营此业。他尊师重教,功底扎实,空松自如,深得全佑大师之真传。与鉴泉师弟情义极深,在拳理认同上十分默契,深研太极拳艺,敢于突破前人,大胆改进教学,成为
北方创业奠基的掌门人。吴鉴泉和
杨禹延南下在上海,江南各省发展。
王茂斋大师留京发展。在京宗于
吴式太极拳者皆为其传人,王茂斋大师为人忠厚老诚,热心助人, 凡南来北往路径北京的名士,多去拜访交流拳艺,互相切磋。有从学者,也毫无保留,如腰中缺少盘缠,尽在大师家中吃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