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原名:吴宗黎),女,祖籍江苏江阴,1937年11月9日出生于北京,作家冰心和社会学家吴文藻的幼女,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7年11月9日,吴青出生于北京。2岁时,吴青跟父母一起到昆明生活。1940年—1945年,她随父母在重庆居住。9岁时,吴青随父母去了日本。1951年,吴青随父母回到中国。1961年,她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现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职业经历
1961年,吴青在北京外国语学院教英语。“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任教的吴青,经常被学生拉去批斗。
1977年至1979年,她在中央电视台教“电视英语”,并主持中央电视台的《星期日英语》节目。1982年至1983年,她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都市研究与规划系进修美国社会、历史及社区建设等课程。回到中国后,她担任本科生美国社会与文化及研究生的现代美国社会的授课工作。
1990年夏天,吴青前往甘肃会宁农村考察。1993年至1994年,她参加中美富布赖特项目,在斯坦福大学历史系进修一年。1998年,吴青创办了一所公益学校——
北京昌平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担任理事长、法定代表人。
晚年经历
1999年,冰心去世后,吴青和丈夫陈恕生活在中央民族大学家属区的一幢4层灰色小楼里。2003年12月,吴青到罗甸县开展农家女扫盲活动。2019年,吴青出席微电影《冰心·关于女人的故事》的开机仪式。
主要成就
吴青认为教育是一门“心灵”学,更是一门“人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权利意识”“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决策能力”“环境保护意识”“注重卫生与生活方式意识”“关注教育教学意识”以及“反对暴力意识”的全人。
吴青在课堂上让学生建立自信心,用最快的办法教会学生,上课时,吴青跟着学生走。吴青在20世纪90年代创办了一所让农家女学会自立的学校——
北京昌平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学校为学员提供1—6个月不等的免费培训,课程包括计算机操作、速录、美容美发化妆、幼师、养老护理、餐饮服务等实用技能。截至2016年,北京昌平农家女实用技能培训学校累计培训了1.4万多名来自贫困农村的大龄辍学女童及妇女。吴青坚持着给农家女学校的每一期学员上课,第一堂课往往是以给学生讲“人”、讲宪法开场。
主要作品
出版图书
论文
社会生活
社会活动
在任海淀区人大代表期间,吴青设立选民接待日,不定期向选民汇报工作。1984年,海淀区四季青乡不合理搭建化粪池,吴青依据《宪法》条例在海淀区政府部积极争取,促使化粪池搬离,守护了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北京市修建的西三环,将北京外国语大学分为东、西两院,交通事故频发,吴青要求修地下通道,最终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修建了安全通道,减少了安全隐患。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家庭教育
在母亲冰心的影响下,两岁时吴青就学会了自己吃饭,自己倒水。冰心从小就教育吴青要尊重生命,生命包括了人、动物和植物。她想养只小狗,母亲冰心问她,“养狗可以,能保证自己按时给小狗喂饭、喂水、刷毛吗?能坚持晚上叫它回家吗?”吴青觉得自己不能保证每天做到这些,因此放弃了养狗的念头。却也因此懵懂中知道喜欢一样东西不仅仅是喜欢而已,还得为它负责。吴青小时候,冰心喜欢给她讲童话故事,讲外国文学。
轶事趣闻
1988年,吴青第一次参加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当时,大会正在审议“专门委员会”的人选,吴青发现,议案审查委员会主席团里竟然有市领导。她坚定地认为被监督者不能同时担当监督者,于是举手投出全场第一张反对票。在2001年的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上,吴青连同其他46名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质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领导越权干预海淀区法院执法,被媒体称为“最大胆之举”。2009年,吴青参加人代会,主题是讨论60年成就,她偏从相反角度提出60年存在哪些问题,说着说着一激动当场晕了过去,直接被送到医院抢救。
一次在校园里,一辆军车从吴青身边飞驰而过,她拦住车,出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证件,希望对方在校园里开慢点,司机却出言不逊。吴青记下车牌,找到军区,严肃地质问:“现在解放军就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吗?”司机后来受到批评,专门来学校道歉。
荣誉奖项
人物评价
吴青是“愤青老太太”。她是冰心的女儿,年近八旬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有着年轻人都少有的激情。(《环球人物》2016年第21期 评)
吴青忠实地为选民服务,四次当选人大代表,同时通过论坛和其他自创方式将妇女问题稳固地提上了中国的议程。(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 评)
她(吴青)有着像冰心一样作为一个社会人所拥有的坚实的责任感,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英语教授,她有着独特而又严谨的治学方法和治学态度,作为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她有着手不离宪法,积极捍卫公民权利的果敢和正直。(
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