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蜜鹦鹉属
鹦鹉目鹦鹉科下的一属
吸蜜鹦鹉属(学名:Trichoglossus)为鹦鹉目、鹦鹉科的一个属。共有10个物种。该属物种的特点是其轮廓比大多数鹦鹉模式种是椰果彩虹鹦鹉:体长25-330厘米,体重100-157克。是色彩非常鲜艳的鸟类。几乎彩虹的每一种颜色都可以在它们的羽毛中找到。其喙为橙红色,头部为深蓝色,颈部逐渐变为棕色。其颈圈纹为黄色,上体为绿色。其胸部为红色,带有蓝黑色横纹,腹部为绿色,带有黄色横纹。雄鸟虹膜鲜红色,雌鸟虹膜橙红色。
形态特征
吸蜜鹦鹉头尾长约18-26厘米,体重约120-158克。吸蜜鹦鹉外表艳丽多彩,体型较小。鸟喙比一般鹦鹉的长。更特别的是细长的舌头上有刷状的毛,称为刷状舌,方便该鹦鹉深入花朵中取得食物。身体内部的构造也很特别,它们的体内有一种特别的消化酵素存在,以便分解食物。但由于该吸蜜鹦鹉没有消化谷物饲料的必要,它们的沙囊处理硬食物的能力较其他鹦鹉弱了许多。
模式种是椰果彩虹鹦鹉:这是一种色彩非常鲜艳的鸟类。几乎彩虹的每一种颜色都可以在它们的羽毛中找到。其喙为橙红色,头部为深蓝色,颈部逐渐变为棕色。其颈圈纹为黄色,上体为绿色。其胸部为红色,带有蓝黑色横纹,腹部为绿色,带有黄色横纹。尾部上方为绿色,下方带有绿色和黄色横纹。雄鸟虹膜为鲜红色,雌鸟虹膜为橙红色。在大多数亚种中,胸部和翅下的黄橙色被不同深浅的红色所取代,红色可以达到猩红色。头部和冠部或多或少呈深色,直至棕黑色并带有蓝色调。大多数鸟类,无论其品种如何,在颈背或颈后都有或多或少发达的亮黄色到绿黄色斑块。
栖息环境
栖息于各种形态的充满盛开花朵的林地,涵盖了低地森林、草原、红树林、雨林、沼泽区、灌木丛、沿海灌木丛、城市地区和小镇周边的公园、农作区等地。
生活习性
行为
吸蜜鹦鹉是群居、活跃且吵闹的鸟类。大多数的吸蜜鹦鹉在当地都算是很常见的鹦鹉,喜欢在树冠层间活动,大多无大规模的迁徙行为,各地族群数量的多寡取决于食物是否充足、花树是否茂盛,有无足够的花蜜等因素,有时也会飞越穿梭在各岛屿间活动或觅食,通常成对或一小群活动,偶尔也会大批聚集,常见同属的吸蜜鹦鹉混群一起活动。栖息的树上常聚集数百只,群体活动时会发出吵杂的叫声。飞行时发出重复的尖锐滚动声。进食时发出尖锐的喋喋不休声。休息时发出柔和的叫声。
食性
该属物种是植食性鸟类,即食草、食果、食花和食蜜。自然界的天然食物包括水果、花蜜、花粉、种子、昆虫等。它们也吃农作物,经常光顾花园里的喂鸟器,喂鸟器中有花蜜、葵花籽以及苹果、葡萄和梨等水果。
分布范围
该属广泛分布遍及澳大利亚,华莱士区及美拉尼西亚,菲律宾和密克罗尼西亚。
繁殖方式
繁殖方式是一雄一雌制,繁殖期通常在8月至翌年3月。但也有每个月都有繁殖记录,由于食物供应和气候变化,各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吸蜜鹦鹉在各种地点筑巢,包括桉树、棕榈树干或悬垂岩石等高大树木的树洞。雌鸟每次产下1-3枚卵,孵化期约25天。雏鸟晚成性,由亲鸟照顾。在56-64天大时长出羽毛,但亲鸟仍会继续喂养它们2-3周。吸蜜鹦鹉在12-15个月大时开始繁殖。
下级分类
保护现状
无危(LC)——5种;近危(NT)——3种;易危(VU)——1种;濒危(EN)——1种。
参考资料
Trichoglossus - Genus.The IUCN Red List.2023-01-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2 07:16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