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村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东良镇周村
周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
特别报道
《冀南平原农村的一颗明珠》----河北省隆尧县东良镇周村发展农村经济纪实,作者:刘文韬,发表在京津冀文化网2017年1月23日。
发展概况
冀南平原农村的一颗明珠
----河北省隆尧县东良镇周村发展农村经济纪实
作者:刘文韬
最近,记者慕名到河北省隆尧县东良镇周村,进行实地采访。
周村,位于冀南平原隆尧县西部,距隆尧县城10公里,北京-深圳高速公路东侧4公里处。
三十多年来,周村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县的前头,共获得各种荣誉近百项。
以农业为基础,调整种植结构,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是该村发展农村经济的基本指导思想。
早在20世纪80年代,棉花生产在商品经济中相当火爆,周村非常适合种植棉花,但是,当时该村棉花产量却在亩产皮棉25公斤的低产水平上徘徊。为了提高产量,党支部书记武文奇三下山东,请来了植棉专家,引进“鲁棉一号”优良品种,在田间地头向村民亲授从施肥播种到整枝、除虫的全套方法技术,仅此一举,棉花单产一跃达到100公斤,全村种棉1800亩,产值达到108万元。
时过境迁。到了90年代,棉花市场出现萧条迹象,该村党支部一班人召集会议研究对策,决定先进行市场调查,然后,再调整种植结构。在调查中,发现食品工业中的小麦,饲料商品中的玉米,必有需求大增的趋势,于是,号召村民立刻压缩棉花种植,增加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他们仍把科学种田放在第一位。首先,请来了土肥专家测定土壤含肥成份,接着,搞好配方施肥,改变了村民盲目使用化肥的习惯。据粗略统计,这一工作的开展,全村不但节约化肥投资几十万元,而且,以小麦为例,由原来的亩产300公斤,增加到450公斤,特高产地块达到600公斤。每年全村种植小麦3500亩,纯产值120万元。
粮食产量的过关,只不过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要争取达到小康水平,这是党支部“一班人”经常研究的中心课题。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这个村还注重了养殖业的发展。90年代初期,经过村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凡是养殖专业户,村里在水、电、场地等方面都给与大力支持,提供方便条件。在资金上,村里还派专人跑贷款,由于措施得当办法得力,村里相继办起了养鸡场、养猪场,通过各种方式向专业户传授疾病防治、饲料配方等全套养殖技术。
周村在工矿业方面,还作了一篇大文章。
鉴于该村位于我国北方最大的石膏生产基地“双碑矿区”附近,1992年他们还搞起了采矿业,利用外资,先后建起了两座现代化矿井,年产石膏24万吨。因为该村采掘的石膏品味高(平均品位达到83%),质量好(SO3含量高达41%),而受到建材部门和客商的青睐。
市场经济的春风,吹绿了周村的田间街巷,农业和工矿业的疾速发展,给周村人带来了相当客观的经济效益。
村集体有了积攒,村民开始脱贫,这时,村领导班子为了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为了给广大村民营造一个经商致富的场所,促进经济的更加繁荣,通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部分村民意见,大胆地作出决定,1986年筹建集贸市场
立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乡间有句俗话:“穷会富集----会好成,集难立”。
与周村相距只有一公里的邻村,建国前就有的老集贸市场,多年处于冷落萧条的状态,更何况是创立新集,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周村人知难而进,不怕困难,决心要打这个硬仗。同时,“村领导”一班人经过分析论证,也总结出了几项有利条件:一,由于国家实施富民政策,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购买力亦随之相应提高;二,县、乡两条公路从村边交叉而过,交通便利;三,周围村庄多而大,属于人口稠密区......
建集立市,首先要解决场地问题。占地耕地,周村人舍不得,经勘查作出规划决议,以村前一片凹凸不平的闲散地为起点,场地向村内街道扩展延伸,随后,发动群众整高垫低,清理街道上的柴草粪堆,劈出600多米的市场街两条,动员村民捐献砖140000块,投入义务工6000多个,垒砌了南北两行柜台共400米。市场街两边,划出地皮,以优惠价格鼓励商户盖门脸、设作坊。从春到秋,经过十个月的紧张工作,立集的基本条件成熟了,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在工商税收方面给予最优惠待遇。
于是,1986年农历十月初四,周村集贸市场正式诞生了!
从此,每逢一、四、七集日,熙熙攘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货物,有买有卖,好一派红火景象!
可是,到了1987年,本来也是农村商贸活动的淡季,集市规模大减,每逢集日,客商寥寥无几,这个新立的集贸市场,大有流产之势。
那时,虽然采取了唱大戏、请艺术团体前来助兴的措施,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村支部“一班人”开会研究对策,经过分析发现,集市萧条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客户减少。没有客户,就不能形成集市。为尽快解决这一难题,贷款10000元,对凡是来赶集的商户,中午管一顿饭,以诚相待,这样一来,解除了商户们赶集赔盘缠的后顾之忧。
这一措施的出台,大大改变了原来的萧条景象----商户大增,客户也纷至沓来,集市的规模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周村集贸市场规模的扩大,也相应地提高了它的知名度;而知名度提高,反过来又促进了集贸市场的兴隆,如此互促互进,又给周村人增加了工作任务,商户摊位不够用,场地急需扩大。
当时,本村小学位于集贸市场区,遇到集日,人生噪杂,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安静学习,加上教学设施陈旧不堪,因此,在1995年3月党支部作出决议----搬迁学校。他们说干就干,投资80多万元,盖起了3100平方米的一座标准时教学楼,这样,既实现了教育达标,又为集贸市场腾出了场地,另又劈出了一条南北长270米,东西宽37米的二层楼式新街,同时,建水塔一座,专供楼房用水。
据统计,周村集贸市场已经有了固定门店250家,流动摊点1000多个,交易范围辐射到隆尧、任县、内丘、临城、邢台、邯郸、石家庄、北京等地,市场连续20多年被中央、省、市、县评为文明市场,已接待上级考察上百批次。
周村农、工、商的全面结合发展,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满足了生活生产用电的需要,新上变压器三台,总容量达到710千瓦,机井80眼。1998年3月,投资40万元,硬化路面6500米,总面积20000多平方米,一次性将全村街道硬化完毕。1999年5月,在县电力局的支持下,共投资20万元,完成了低压线路整改,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平方米以上,彩电、冰箱、摩托车,在这里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电话、手机普及,村里有广播站、图书室、台球室等集体活动场所。
周村集市带来的好处,真是数不胜数,难以一一统计!
为消灭脏乱差,周村集贸市场注重美化市场环境。他们专设两名市场管理员和两名卫生管理员,分别对建材、农资、果品、禽蛋、牲畜、木材加工、服装摊点等规划分段,进行监督。
重视集风建设。提倡文明经商,打击欺行霸市。首先,对流动商贩划点设片,固定摊位,排除商贩因为抢占摊位而引起的矛盾纠纷。村支部对市场管理特别重视,平时,由副书记张金海、治保主任卜平子主抓,市场活动旺季每逢集日,两委班子全班人马上岗执勤,负责维护集市秩序。如果出现扒手或偷抢行为,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打击。
虽然如此,也难免有磕磕碰碰,但遇事遵循一个处理原则,特别是本村村民,一定要“无理先道歉,有理让三分”。
来源:京津冀文化网2017.1.23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6 14:52
目录
概述
特别报道
发展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