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尧县周村的武文奇,自1980年担任
党支部书记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热心为百姓办实事,积极为村里谋发展,使周村的经济状况、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鲜艳旗帜。
武文奇上任之初,为了让群众尽快富起来,在深入调查分析后,把种植经济作物棉花作为农民增收之路,邀请山东棉花种植专家到村里进行指导。尤其是村两委班子带头讲科学,积极培育示范户,使周村
棉花种植面积有明显增加,单产有明显提高,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棉花科学种植先进村”称号。
1986年,武文奇总结出周村建立
集贸市场,有三个有利条件:一是由于国家实施富民政策,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改善,购买力也相应提高;二是县乡两条公路在村边交叉而过,交通便利;三是周村周围村庄多而大,属于人口稠密区。为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武文奇贷款10000元,对所有来赶集的商家,采取中午管一顿饭的办法,解除了人们赶集赔盘缠的后顾之忧。如今,周村集贸市场已经发展成为隆尧县西部最大的村级集贸市场,年交易额超亿元,辐射邢台、邯郸、衡水、石家庄、北京等地。
1992年7月,武文奇与河北省地矿局十一队达成联办协议,建成了第一个
石膏矿,紧接着,马不停蹄又与东良乡政府达成协议,建成了第二个石膏矿。两个矿共投资900多万元,年设计生产能力为12万吨,对周村的经济繁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为了打开市场,武文奇背着几十斤重的石膏样品,行程千余公里,经北京、天津、唐山、走东北三省,终于用活广告打开销路。
2004年,为让群众看到建沼气的好处,武文奇带领村干部首先在村委会建起第一个
沼气池,现场说法,激发了全村人建沼气的热情。农民卜连海特别爱干净,但由于院子小,厕所离厨房近,夏天苍蝇多时,他根本吃不下饭,听说村里号召建沼气池,他当着支部书记武文奇的面,第一个举双手赞成。武文奇带领周村3000多名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活动,创建活动搞得如火如荼,一举实现了“街道硬化、树木绿化、村容美化、家庭沼气化”,因此,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生态示范村”。
2009年,武文奇通过典型引导的办法,在全村实施“养殖——沼气——施肥”生态养殖模式。养猪能致富,猪粪既能入池变沼气节省煤钱,沼液进地又可作为肥料增产增收。一本明明白白的增收帐,提高了群众发展生态养殖的积极性。为解决村民养猪的资金问题,武文奇通过与县联社协商,在农户中实施了“
三户联保”形式的小额信用贷款。截至目前,周村已有100多户农民,贷款100多万元,购买幼猪2000多头,新建猪舍3000多平方米。周村“三户联保”的做法,成为全省推广的经验。
周村在很早的时候,就成立了道德评议会,在村头显要位置书写了11首道德歌,让文明
道德家喻户晓。在尊敬老人方面,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成立了老年人协会,采用“一看二查三评”的形式,评议全村老年人受赡养情况。“一看”老人居住的是正房还是偏房,被褥干净不干净,是不是保暖,有没有取暖设施,用火炉取暖的是不是有烟囱;“二查”赡养的款物是不是足够并且及时到位;“三评”是让老人评价儿女、儿媳孝顺不孝顺。尤其是为了给村里的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武文奇的努力下,周村投资100万元,兴建了一所占地30亩、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小学,解决了本村孩子上学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