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诒端
左宗棠妻子
周诒端(1812~1870),女,字筠心,湘潭县人。博通经史,长于吟咏,尤善古近体诗,有《饰性斋遗稿》,存诗139首。清道光十二年(1831),与左宗棠结为伉俪,内助左成就伟业,成为其贤内助、好知己。左大器晚成,她一直无怨无悔,鼎力相助,夫妻感情甚笃。
人物生平
嘉庆十七年(1812年),周诒端生于湘潭。父亲周衡在早故,母亲王慈云自幼擅长写诗,兄弟周诒晟和周诒昱皆在外就学,周诒端和妹妹周诒蘩就由母亲在家以诗教授。
清道光十二年(1832)八月,周诒端与左宗棠成婚,从一开始便给予丈夫坚定的支持与理解,内助其成就伟业。此年冬天,左宗棠拟会试北行,却因“贫不能治装”,周夫人即“出奁资百金治行”,将陪嫁的妆奁钱100两银子资助丈夫赴京会试。第二年,生下长女。
自道光十三年(1833)至道光十八年(1838),左宗棠三次入京参加会试均以失败告终,“遂绝意进取。每岁课徒自给,非过腊不归”,周诒端就“茹粗食淡,操作劳于村媪”。道光十六年,左宗棠昼耕夜读,为匡济天下而研究地理之学,并制作地图册,周诒端帮其查询典故,检出其典出自某书某函某卷,给每张地图影绘誊清。
道光二十三年(1843),左宗棠继续执教陶澍家,周诒端率子女自湘潭辰山移家湘阴东乡柳家冲。署其居日“柳庄”,在乡间种茶、养蚕,以补生活之需,支持丈夫撰写农学著作《朴存阁农书》。又三年,周诒端生下长子左孝威。
道光二十九年(1849),继前两年干旱之后又发大水,道路饿殍累累,她典簪环以换粮,救济灾民,将家中积谷全部拿出,煮粥施舍。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进犯长沙,自此左宗棠驰骋沙场,夫妻聚少离多,家中事务皆由周诒端料理,使左宗棠无后顾之忧。咸丰四年(1854)后,左宗棠青云直上,周诒端犹守俭朴,继续从事女红、农事,长期居于乡间,暑天施茶,冬天施粥,造福乡里,很少至丈夫官所居住。
同治九年(1870),周诒端因病在湖南去世。左宗棠在给儿子的家书中反复提及:“尔母一生淑慎,视古贤媛无弗及也。吾家道赖以成,无内顾忧。”为周夫人写作墓志铭时,左宗棠明确表示了身后要与周夫人合葬的心愿:“敕儿卜壤容双槥,虚穴迟我他年瘗。”
个人简介
周诒端(1812~1870),女,字筠心。黄荆坪辰山人。父系舆(1788—1815,字立齐,号衡在,诰赠奉直大夫,早卒),母王慈云(1790—1864)工诗,著有《慈云阁诗》。周诒端在母亲教育下,熟读经史,善古近体诗。
有兄名周诒煜。
详细介绍
清道光十二年(1832),左宗棠入赘为婿。次年。左上京会试,写《燕台杂感》八章志感,周诒端作《得外都中书却寄》二首慰勉,中有“虞卿尚有居穷乐庞统知非作令才”及“信有诗书能自乐,为知时命更无求”之句。左三次应会试落第,决意隐居田园,作《自题二十九岁小像》八章。她奉和四首,其二云:“轩轩眉宇孤霞举,矫矫精神海鹤翔。蠖屈几曾舒素志,凤鸣应欲起朝阳。清时贤俊无遗逸,此目溪山好退藏。树艺养蚕皆远略,由来王道本农桑。”用《易·系辞》蠖屈求伸之意相勉,以获得朝阳鸣凤美誉的李善感相期许,给予左宗棠以后建功立业以可贵的慰藉和力量。曾作《咏史》49律,如《咏岳鄂王飞》云:“十二金牌日夜催,诸军回首事堪哀。君王自有南中乐,宰相原从北渡来。一死恨难邀马革,千秋名在胜云台。当年岂昧书生论,不肯谋身避革莱。”立意深刻,不愧高手。她读书吟诗之外,从事女红、农事,所作写景咏物诸诗,反映田园生活情趣。《四时绝句》之三云:“寒蝉嘒嘒怯飞霜,一片秋心诉夕阳。奠向天涯怨摇落,年年风日有炎凉。”造语工致,寄意深远。著有《饰性斋诗集》,收古近体诗135首。与其母王慈云、妹诒繁、侄女翼砘、翼杓、翼梭、女左孝殡合集,名《慈云阁诗抄》,左宗棠为之作序、题签。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5 10:4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