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鈜
纺织化学专家
周鈜,纺织化学专家,教育家。在全国纺织行业中率先开展助剂、透湿涂层和感光材料三个领域的研究和培养研究生。编有《助剂化学》、《感光化学》等多本教材。先后主持和指导近40项科研项目,发表论文近50篇。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生平简介
周鈜,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书香门第。高祖周渼,前清殿试第一,获清皇专赐“文人第一”横匾。家中曾珍藏祖传各类古籍。父亲周允言,早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国民党,曾一度从政;1927年国民党清党,大批进步人士被捕、被杀,愤而退出国民党,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著名的苏州中学、苏州女子师范学校任教员、校长,后至南通学院任教授。周鈜从小与书为伴,到了求学年龄,就读于苏州纯一小学,毕业后升入苏州崇实中学,后因该校外语只设日语不设英语,转学到教会创办的桃坞中学,该校重视英语教学,为周鈜学好英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初中毕业后,周鈜升人省立苏州中学,偏爱化学,对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应非常着迷。他学习成绩优异,总是在前三名之列。
抗日战争时期,他父亲一度失业,家庭经济拮据。为此周鈜曾于1945年在苏州新毅染织厂当了半年学徒,从此,他对染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目睹了旧社会我国纺织业的落后状况。为了振兴祖国的纺织工业,周鈜于1946年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南通学院纺织科染化系。
少年时期的周鈜与大姐夫沈兰芝居住在一起,大姐夫早年为中共地下党员,后于1938年参加新四军。周鈜受其影响,思想进步。1947年,他在南通学院加入民盟组织,并经常参加各种进步活动,散发传单,包括传阅《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毛泽东著作。
技术成就
首创应用化学研究室
1958年,为了提高纺织品的性能,急需一种牢度高又具有优良柔软性能的后处理剂代替进口Priment VS产品。周鈜不畏困难,大胆试制了容易挥发、有剧毒的乙烯亚胺单体,再与十八异氰酸酯中间体进行合成。当时条件简陋,实验室系利用过道、旧仓库改建而成,而低沸点乙烯亚胺会毒害人体;更有人认为结合生产实际搞产品研究“没有水平”、“不务正业”,但周鈜并未放弃或中断过研究工作。该项目从乙烯亚胺衍生出柔软剂VS、防火剂A.P.O和交链剂T、E、M三个产品,后来由化工部正式下达任务进行投产,上海助剂厂专门设计防毒密封专用生产车间,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连续生产近20年,深受用户欢迎。20世纪60年代,该校纺化系筹备增设环保和化学两个专业,并建硕士点,周鈜接受了建立全国纺织高校第一个化学专业的任务,先后招进三届化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加强专业的应用性,他又建立了全国纺织高校第一个应用化学研究室,担任室主任,自此逐渐形成了印染助剂、透湿涂层和感光材料三大研究方向,自编学位课程,培养了20多名研究生。他们中有半数以上分赴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深造,获得博士、博士后学位。
1972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一台反应锅发生故障。正在他检查反应锅时,反应锅突然爆炸,高达300℃以上的高分子熔体使他全身近四分之一的表皮及手、脸等主要部位惨遭二至三度灼伤,在医院昏昏沉沉约100天。虽然医生把他从死亡的边缘救了过来,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僵硬的左手已半残,双耳听力严重减退。
虽然周鈜身体上留下了难以痊愈的创伤,但他要在纺织科研上干一番事业的决心更为坚定。1979年,一家印染厂花了36 万美元进口了一台丝绸平幅精练机,同时需购与之配套的一种新型精练助剂。在与外商谈判时,对方开口就要先付50万美元的应用专利费,过5年还得再购买一次应用专利。周鈜获悉此事,认为这对专攻纺织助剂的人来说可谓是一种耻辱。于是,他大胆地建立了研制精练丝绸助剂的课题。从当年7月份开始,他带领课题组成员在不到20平方米的实验室,历经了三伏酷暑,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内,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代丝绸专用AR617精练剂。苏州一家工厂使用该剂练制成的“塔夫绸”,还受到美国尼克松总统及里根总统夫人的青睐,英国查尔斯王子专门订购这种丝绸制成了结婚礼服。AR系列丝绸助剂至今仍被丝绸行业用做首选产品。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周鈜以自己创建的应用化学研究室为基地,共完成AR系列圆网印花感光胶、AR系列重氮感光胶片、AR系列丝绸助剂,特种飞行服材料A101、C102和防水、防油系列透气材料等科研成果近40项,其中有20余项先后荣获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上海市等部、市级重大科研成果奖,国家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下乡开高校之先河
1980年,江苏省泰兴县城西乡十几个农民创办的小化工厂陷入重重困境,行将倒闭。他们通过当地的两位中国纺织大学的校友找到中国纺织大学应用化学研究室。周鈜听了来人的倾诉,决定拿出自己最新研制成功的科研成果AR617精练剂,和对方合作搞一个横向联合体。泰兴派出7名工人到学校,利用小化工厂现有设备,在周鈜指导下,奋战一个月,在1980年底,我国首例新型高效丝绸精练剂正式投产了。1981年2月,泰兴城西医药化工厂改为“华东纺织工学院附属助剂厂”。从此,这家小小的乡镇企业开始走出困境。当年人均产值和利润名列扬州地区乡镇企业之首。
成功研制新型感光胶片
以前,生产感光胶片需消耗大量白银。周鈜研制成功AR 型重氮型感光胶片则是一种非银盐感光材料,其形似5寸照的胶片,可令人惊叹地缩存近100页的文献材料。他的这项成果不仅可节省大量的白银,又可减少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印刷、情报缩微以及国防尖端科学领域。为了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早在1983年,周鈜就着手创办“华丰涂层科技开发部”,横向联合20多家公司和50多家企业,先后开发了以AR命名的系列产品,如圆网、平网印花感光胶,重氮树脂系列,防水透湿涂层材料系列,水分散PA和PU离子体系列,以及超级柔软剂、低温染色助剂等。20世纪90年代初又推出了AR120第三代圆网感光胶,退、煮、漂三合一工艺及配套助剂,AR2603超级砂洗粉和AR2608柔软剂等多项科技成果,并在全国各省、市推广应用,直接间接经济效益突破千万元。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后,周鈜又创办了“中国纺织大学纺化助剂发展中心”和“上海周鈜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等,专门从事高科技的研究、生产和销售,范围包括透湿涂层、感光材料、纺化助剂、AR系列产品及有关轻纺、化工、电子、电脑、机械等方面的科技服务。
主要论著
1 周鈜等.恩格拉粘度和运动粘度的研究.华东纺织工学院学报,1958 (2):97-100
2 周鈜等.高铈——纤维素氧化还原系统的丙烯腈聚合过程研究Ⅱ:影响聚合的各项因素.化学通报,1962(11):47-51
3 周鈜.自由基型的纤维素接枝共聚物.纺织技术,1963(5):1-4
4 周鈜等.十八乙烯亚胺衍生物.化学世界,1963(1):11-12
5 周鈜等.聚醋酸乙烯支化度的研究.纺织技术,1963(10):18
6 周鈜.以高铈为引发剂的纤维接枝聚合.化学世界,1964(2):37-41
7 周鈜.乙烯亚胺的化学.化学学报,1964(3):33-37
8 周鈜.聚乙烯醇头夹相接结构的测定.高分子通讯,1965(1):65-68
9 周鈜.聚乙烯醇的溶胀性能.纺织技术,1965(5):44-46
10 周鈜等.聚乙烯醇化学结构的规整性.化学世界,1966(1):9-12
11 周鈜等.醋酸乙烯甲醇溶液聚合的新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研究.上海纺织工学院学报,1980(4):8-13
12 周鈜等.水分散型感光胶乳的研究.华东纺织工学院学报,1981(1):51-56
13 周鈜等.乙烯基酯侧链基团对聚乙烯醇规整性的影响.华东纺织工学院学报,1981(3):13-18
14 周鈜等.4-甲氧基-4—重氮二苯胺金属复盐稳定性的研究.感光科学与光化学,1983(2):17-28
15 周鈜等.华东纺织工学院学报,1984(1)69-76
16 周鈜等.真丝低温染色机理.纺织学报,1985(5):269-275
17 周鈜等.光敏重氮树脂结构和性能的研究.纺织学报,1987(2):69-71
18 周鈜等.自交链型阳离子聚氨基甲酯乳液合成机理的研究.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87(6):66-69
19 周鈜等.4-甲氧基—二苯胺-4′—重氮磺酸盐负型光敏成像机理.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88(1):33-38
20 周鈜等.聚氨酯/聚乙烯醇共混物若干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88(5):35-41
21 周鈜等.中国纺织大学学报(英文版),1988(1):55-62
22 周鈜等水性感光胶理论探索和发展.第4届陈维稷优秀论文汇编.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169-171
获奖情况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上海市产学研二等奖1项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
上海市产学研三等奖1项
上海市职务发明三等奖1项等
社会评价
周鈜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智慧和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我国的高等纺织教育事业和纺织科研事业。周鈜不仅是一位科技专家、学者,也是一位优秀的大学教师。他始终坚持以忘我的工作热情,实事求是和踏踏实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言传身教,扶植学生走向成才之路。如今,他指导过的近60名本科生和30名研究生绝大部分已学有所成,他们的论文接连不断地发表在各种学术刊物上,科研成果也不断在社会上推广应用。
周鈜把自己的毕生奉献给了祖国,为我国的纺织科研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党和人民也多次给了他各种荣誉称号。1979年、1981年、1983年连续三届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1984 年又被评为全国纺织系统劳动模范;1993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周鈜虽已走过了人生的辉煌时期,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依然在我国纺织科技园地上,继续辛勤耕耘。
参考资料
周鈜基本信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03 21:46
目录
概述
生平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