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
汉语词语
咆哮,汉语词语,拼音为:páo xiào。意思是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出自晋·葛洪《抱朴子·清鉴》:“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
释义
1、高声喊叫。常形容人的暴怒或恣肆。
2、比喻哄闹,搅扰。
3、谓风浪、雷雨或炮弹等发出呼啸轰鸣声。
4、野兽、牲畜怒吼。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清鉴》:“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
唐·沈佺期《被弹》诗:“劾吏何咆哮,晨夜闻扑抶。”
前蜀·杜光庭《贺诛刘知俊表》:“﹝ 刘知俊 ﹞咆哮自恣,残忍为怀;屠害黎元,罔遵刑宪。”
《元典章·刑部十六·违错》:“雷润 ……就公厅高声恶言咆哮,不有上下,抵触官府。”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先谷咆哮大叫曰:‘我若不往,使人谓堂堂晋国,没一个敢战之人,岂不可耻?此行虽死于阵前,犹不失志气’。”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载垣端华肃顺各款》:“﹝载垣等﹞当面咆哮,几致惊吓圣躬。”
王西彦《刀俎上》:“红人 章富 咆哮一通,又冷笑了几声,就悻悻地离开了。”
《青岛·兰宗俊》兰宗俊常咆哮道:“那么你脑子不好?这么个情况你上什么??”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五:“六国始咆哮,纵横未定交。”
清·鲁一同《秦论》:“共 、 康 、 灵 、 平 咆哮中国。”
《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庾阐《涉江赋》:“排巖拒濑,触石兴涛,澎湃洗渒,郁怒咆哮。”
唐·李白《公无渡河》诗:“黄河西来决昆仑 ,咆哮万里触龙门 。”
许杰《的笃戏》:“现在还刮着咆哮的西北风呢。”
李劼人《天魔舞》第一章:“左近的高射炮发威了,砰呀訇的咆哮着。”
光未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雷电颂》:“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
唐·刘禹锡《壮士行》:“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
唐·薛用弱《集异记·李汾》:“豕视 汾 ,瞋目咆哮,如有怒色。”
宋·洪迈《夷坚乙志·武夷道人》:“夜未久,果有虎咆哮来前。”
明·王玉峰《焚香记·传笺》:“大都 来雄兵十馀万,马咆哮,浑身也挂着铁甲明耀日,戈矛刀剑立如山。”
明·施耐庵《水浒》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众将对面不能相顾,惊得那坐下马乱撺咆哮,众人回身便走。”
罗旋《红线记》三:“猪牯痛极咆哮一声,弃了 山虎 带着钢叉狂奔。”
参考资料
在线新华词典“咆哮”.在线新华词典.
咆哮.百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17:15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