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隶属辽宁省
沈阳市,位于沈阳市中心区域,东与
沈河区、
浑南区毗连,南与
苏家屯区接壤,西与
铁西区、
于洪区为邻,北与
皇姑区相连。辖区面积61.1平方千米,下辖10个街道,112个社区(行政村)。2023年末,和平区户籍人口79.6万人。
历史沿革
明清之交,和平区仅在南端的罗士圈子、十里码头一带沼泽地边有几户人家。
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设置承德县为奉天府首县,境域在奉天古城的外攘关(今小西门)外,陪都西郊,属承德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划为铁路用地,由沙俄管辖。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为南满铁路附属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设奉天省城商埠地,美、日、英、德、法、俄纷纷设领事馆。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以
大和民族永久占领之用心,策划“三区”。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本建置了“大和”、“敷岛”、“朝日”区。中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2日,和平区解放。
行政区划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和平区位于沈阳市中心区域,东与
沈河区、
浑南区毗连,西与
铁西区、
于洪区为邻,南与
苏家屯区接壤,北与
皇姑区地形地貌
和平区境内地势平坦,呈东北高西南低走向,南北相差7米。
气候
和平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春秋短促多风;冬冷夏暖,寒冷期长;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水文
和平区主要河道有发源于
清原满族自治县的
浑河,流经区域长度7.9千米。左岸为浅滩,河心偏右岸,河床沙质,易受冲刷。
人口
2011年末,和平区辖区总人口71.3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1.33万人,城镇化率100%;另有流动人口13.7万人。总人口中,男性35.9万人,占50.33%;女性35.43万人,占49.67%;14岁以下5.08万人,占7.12%;15—64岁56.98万人,占79.88%;65岁以上9.27万人,占1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7.86万人,占81.12%;有满、朝鲜、回、蒙古、锡伯等43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3万人;朝鲜族1.57万人;回族8145人;蒙古族3725人;锡伯族2051人;壮、土家、维吾尔、苗、黎、白、藏、彝、侗、瑶、达斡尔等200人以下的少数民族38个。2011年,和平区人口出生率5.42‰,人口死亡率7.19‰,人口自然增长率-1.77‰。
2023年末,和平区户籍人口79.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8.4万人,女性人口41.2万人。人口出生率4.9‰,出生人口性别比101.6;死亡率9‰;自然增长率-4.1‰。
经济
综述
2023年,和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8.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07亿元,下降23.2%;第二产业增加值84.8亿元,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1063.4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为92.6%。三次产业结构为0.01:7.38:92.6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44万元,比2022年增长9.5%。
2023年,和平区区级财政收入93.8亿元,比2022年增长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3亿元,比2022年增长6.2%。税收收入77.6亿元,增长2%,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86.9%。在各项税收中,增值税21.5亿元,增长30.1%;企业所得税16.4亿元,下降18.9%;个人所得税6亿元,下降3%;房产税5.4亿元,下降0.4%;城市维护建设税3.3亿元,增长6.7%;契税5.2亿元,下降22%;土地增值税14.4亿元,增长1.6%;城镇土地使用税1.3亿元,增长2.4%。在区级财政收入中,政府性基金收入9.6亿元,下降54%。
2023年,和平区区级财政支出59.9亿元,比2022年下降2.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1亿元,增长10.9%。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9.6亿元,增长0.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8亿元,下降1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2亿元,增长2.9%;卫生健康支出6.5亿元,下降30.2%。在区级财政支出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2.7亿元,下降51.6%。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9.6亿元,下降61.8%。
2023年,和平区固定资产投资比2022年增长5.1%。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3.1%,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2.5%。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内资企业投资增长8.7%,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89.7%;港澳台商投资下降19%,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8%;外商投资下降16.7%,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5%。按产业分组,第二产业投资下降9.4%,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0.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5%,占全年固定资产投资79.9%。全年新增固定资产增长23.4%。工业投资下降9.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1%。民间投资下降33.1%。
2023年,和平区房地产开发投资56.6亿元,比2022年下降12.5%。其中,住宅建设投资38.1亿元,下降19.5%。房屋施工面积558.2万平方米,下降16.1%;房屋竣工面积96.8万平方米,增长155.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7万平方米,增长184.3%。商品房销售面积28.1万平方米,增长5.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4.5万平方米,增长47.6%;商品房销售额52.3亿元,增长15%。其中,住宅销售额49.1亿元,增长38.8%。全年土地购置费累计上报17.4亿元,占全部投资的30.7%,占比较2022年上升了6.8个百分点。
2023年,和平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万元,比2022年增长3.8%。
第一产业
2023年,和平区粮食种植面积191公顷,与2022年持平。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76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5公顷。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8.5公顷,比2022年减少45.5公顷。其中,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8.5公顷,比2022年减少45.5公顷。全年粮食产量1839吨,比2022年增加624吨,增产51.4%。其中,玉米产量1790吨,增产53.8%;大豆产量49吨,减产3.9%。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308吨,减产73.4%。
2023年,和平区猪牛羊禽肉产量13.7吨,比2022年下降74.6%。其中,猪肉产量13吨,下降75.9%;牛肉产量0.4吨,羊肉产量0.3吨;禽肉产量0.002吨。禽蛋产量0.13吨。生牛奶产量7吨。全年生猪出栏1026头,比2022年下降51.8%;年末生猪存栏123头,比2022年末下降77.6%。
第二产业
2023年,和平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2年下降8.1%。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下降9%,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4.2%。
2023年,和平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1亿元,比2022年下降0.2%。其中,制造业总产值下降8.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1.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增长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8.7%。分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国有企业总产值增长2.9%,股份制企业总产值下降1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总产值下降12.7%。分门类看,制造业总产值下降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总产值增长1%。在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总产值下降18.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4%。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31%,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2%,金属制品业下降13.2%,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5.1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8.6%,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8.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4%。
2023年,和平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9.9%。其中,国有企业产品销售率100%,股份制企业产品销售率 100.2%,外商投资企业产品销售率100%,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品销售率99.5%。
2023年,和平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2亿元,比2022年下降2.2%;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8.7元,比2022年增长0.9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1亿元,增长411.6%。分门类看,制造业实现利润-3.3亿元,下降6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13.4亿元,增长1158.8%。
2023年,和平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1万吨标准煤,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65.7%,比2022年下降18个百分点。
2023年,和平区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资质的独立核算建筑业企业共305家。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0.8亿元,增长19.2%;建筑业总产值212.8亿元,增长14%;全年资质内建筑业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344.9亿元,增长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95.1万平方米,下降31.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1.5万平方米,下降3.3%;利润总额3.8亿元,增长26%。
第三产业
2023年,和平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9.5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72.4亿元,同比增长12.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7.1亿元,同比增长29.5%。限额以上单位全年实现零售额321.4亿元,同比增长31.8%,限额以下单位全年实现零售额428.1亿元,同比增长6.8%。全区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4个,全年实现交易额21.3亿元,同比增长27.5%。
2023年,和平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2.6亿元,同比增长32.2%。其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78.1亿元,同比增长87.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实现零售额39.7亿元,同比增长27.8%;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44亿元,同比增长41.5%;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17.4亿元,同比增长22.2%;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11.9亿元,同比下降12.8%;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12.7亿元,同比下降2%;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14.4亿元,同比增长21.3%;烟酒类实现零售额6.6亿元,同比增长0.1%;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5.7亿元,同比增长15.4%;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5.1亿元,同比增长16.9%。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单位实现零售额58.8亿元,同比增长33.2%。
2023年,和平区进出口总额18.7亿元,比2022年下降11%。其中,出口总额14.7亿元,进口总额4亿元。全区实际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共计249家,其中出口企业188家,进口企业61家。
2023年,和平区有对外劳务合作企业9家,全年累计派出劳务人员563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88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7.1%。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6家。其中,中外合资企业11家,外商独资企业15家。注册资本总额1759万美元。其中,外资额814万美元,增长170%。
交通运输
和平区拥有百年老站沈阳站和通达全国的沈阳SK客运站,区内贯通
沈阳地铁1号线、
沈阳地铁2号线、
沈阳地铁4号线、
沈阳地铁9号线,城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距东北最大空港沈阳桃仙机场15分钟车程;距辽宁营口港140千米。
政治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唐纲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末,和平区共有普通小学24所,初中8所,高中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中,小学生56814人,初中生24590人,高中生11233人。有幼儿园111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20所,社会力量办园91所,3—5岁在园儿童15977人。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及毕业率均为100%。
科学技术
2023年末,和平区有驻区高等院校5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7个、技术创新中心26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与技术创新中心64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8个,其中国家级2个;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26个,其中国家级1个;全区众创空间及创业孵化基地20个,国家级11家,省级3家,总面积达17万平方米。
文化体育
2023年,成功举办沈阳(和平)第八届龙抬头文化节等文化活动、基层文化惠民活动千余场次。对外开放沈阳广电传媒文化博物馆、沈阳市天一庄艺术博物馆等各类博物馆15处。建成2个城市书房、10个街道城市书屋的整体文化形象和景观。成功举办第九届“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首届“振兴杯”青少年冰球邀请赛、“跑遍辽宁”和平半程马拉松、“骑遍辽宁”第十届辽宁骑行节、“辽小虎”杯沈大青少年足球对抗赛、2023沈阳首届时尚体育节嘉年华、中国保龄球巡回赛沈阳站比赛、和平区社区运动会等25项大型赛事。完成中山公园、沈水湾公园进行智慧化体育公园改造。
医疗卫生
2023年末,和平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卫生室、医务室)493个。其中,医院49个,急救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站)1个,妇幼保健机构2个,卫生监督机构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9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8837张。卫生技术人员24288人。其中,执业医师9375人,执业助理医师167人,注册护士11723人。
社会保障
2023年,和平区共有低保户2900户,3526人;低保边缘家庭24户、36人;特困人员189人(含集中供养 2人、农村特困1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766元提高到每人每月793元。下乡知青返城未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人员27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3482万元;特困供养金22.5万元;“两节”救助金183.1万元;发放知青生活费27.2万元;平房补贴(非集中供暖补贴)3.43万元;临时救助金(733人次)128.6万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取意“反法西斯战争获胜,实现永久和平”而定名。
文物古迹
实胜寺,全称莲花净土实胜寺,又名皇寺,位于和平区皇寺路206号,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始建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秋,历时三载竣工,是东北地区著名的藏传佛教(密宗)寺院之一。皇寺是清太宗
皇太极赐建的寺院,因而得名。皇寺呈长方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山门北行为三楹天王殿。大殿位于天王殿北。大殿西南是玛哈噶喇佛楼,因供俸玛哈噶喇金佛而得名。寺内还有办事房、花房等各种建筑物,共计殿宇79间。寺庙供俸各种佛像262尊,经典340部,法器30件,礼器231件,乐器16件,文物61件。
锡伯族家庙,位于和平区皇寺路178巷2号,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七年(1707年),为藏传佛教寺院,由当时居住在盛京的锡伯族人集资修建。
1985年,锡伯家庙被列为沈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和平区政府结合北市地区改造,对家庙整体环境进行修缮,并成功申报家庙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锡伯家庙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和平区皇寺路(原北市场福安里4号),是一栋坐北朝南、面阔6间、进深1间的硬山式青砖瓦房,其东侧4间就是1927年10月到1931年12月
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所在地。
1985年,沈阳市人民政府拨款维修,按原状陈列,正式对外开放。2019年10月7日,中共满洲省委旧址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北解放纪念碑,位于
和平广场正中心,由碑体、拱带、碑座三部分组成。纪念碑的北侧绿化带内,树有汉白玉石碑一方。上刻纪念碑文,碑文记录了我党我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解放东北全境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建立的历史功勋。
2021年3月,东北解放纪念碑被辽宁省文物局确定为辽宁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风景名胜
南湖公园
南湖公园,位于和平区南部原有的一片长形沼泽地带,始建于1938年,1946年改称南湖公园,占地面积52万多平方米。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位于和平区南京街和南一马路交叉处,始建于1924年,1926年建成。抗战胜利后,为纪念孙中山,于1946年4月改称中山公园。
沈水湾公园
沈水湾公园,是沈阳市的大型滨水公园,沈水湾公园东起浑河大桥,西至沈铁桥,全长7.5千米。2003年7月投入使用。
长白岛森林公园
长白岛森林公园,位于
浑河南岸长白段,东起
三好桥,西至长大铁路胜利桥,北临浑河,南倚防洪堤坝,总长2100米,平均宽度约200米,总占地面积为42万平方米。
荣誉称号
2020年,和平区成功入选“全国百强主城区”名单,综合经济竞争力位列东北第一;同时,入选“中国县域科技创新百佳区县”,位列全省最具外资吸引力县市区第二名。
2021年9月1日,和平区被中国科协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示范期为5年。9月7日,和平区被教育部认定为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
2022年6月,入选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
2024年1月,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
2024年11月,入选竞争力智库“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