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叫和果子, 菓同果,读guo。
含义
【和果子】大体上分为3类,主要以成品的状态时含有的水分来分类。
1成品时含有的水分大约30%—40%的称作“生果子”。
这类果子在茶席上作为主要果子使用的“练り切り”,“こなし”以及以
年糕为材料的“柏饼”“
草饼”“おはぎ”“
红豆饭”“
水羊羹”“米粉团子”为代表。
2成品果子的
含水量为10%—30%之间的果子称作“半生果子”。
以“
最中”以及研磨小豆用蜜糖成型的“石衣”为代表。
3成品果子的含水量为10%以下的果子称作“
干果子”。
在茶席上使用的有“平糖”为首“落雁”“
煎饼”“
松饼”“
米花糖”为代表。
特色
糕饼和甜点,以
麻薯、年糕、羊羹、大福等最为常见,多用红豆做馅料。
除了“和果子”之外,还有一类以烘烤制法为主,包括红叶饼、
人形烧、
铜锣烧、鲷鱼烧等,多以
模型制作出象形的
红豆饼,味道大同小异,但是根据各地特产和历史不同,而在造型上变化各异。
发展历史
和果子种类
1.煎饼
煎饼起源据说是将和好的
小麦粉油炸而来。用
粳米制作的酱油煎饼得到推广是在明治以后了。
2.羊羹
羊羹如文字所示
羊肉的汤汁。作为点心之一相传来源于中国的禅僧。禅僧被禁止食用肉类所以用小豆,小麦粉,
葛粉等蒸煮成型,看似羊的汤汁。江户时代寒天被发达利用,炼羊羹也因此诞生。
3.馒头
馒头相传和羊羹相同在
镰仓时代—
室町时代来源于中国的禅僧。当初主要在寺院制作。据说包裹的馅也使用蔬菜等的
煮物。甜小豆馅是在
江户时代流行并渗透于各地的。
4.大福
大福起源于放馅的“鹌鹑烧”它比大福要大吃一个足以饱腹因此也被成为“腹太饼”。
宽政年间(1789—1801)加热的腹太饼被以“
大福饼”的名字出售。也许吃了福气到这样的寓意让人喜气的缘故,博得人气。
团子的语源有很多。其中一说是唐果子的“团喜”。将和好的
稻谷粉加工成圆球状这种简单质朴感使得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名产团子。以京都
下鸭神社的
御手洗祭上供奉的团子为首,彼岸团子,赏月团子等,和年中仪式有深厚的关系。
据说汁粉本来指汤中放入果实的汁物。善哉来源于供奉于神前用年糕和
小豆制作的小豆
杂煮“神在饼”。
7.金锷烧
四边形的为主流。最初是象刀锷一样的圆形。进一步演变形成了和同类四角点心一样的四边形。
据说是
遣唐使传来的唐果子之一。用火醅煎膨胀“米振兴”这样的被写成汉字“兴米”。
江户时代在各地被制作。在江户作为
浅草寺参拜的特产“雷兴”,在
大阪硬若石头的“栗之淤古志”比较盛行。
四季和果子
材料使用:
春季(3月—4月)象“草饼”“
樱饼”带有草或
叶子香气的果子开始热闹起来。“雏果子”“柏饼”“
粽子”等和各种年中仪式关系密切的果子居多。
夏季(5月—8月)使用寒天,葛粉视觉上具有清凉效果的口感润滑的果子比较有人气。“
凉粉”“水羊羹”“
蜜豆”等自不用说,用葛粉包裹的
小馒头也很受欢迎。
秋季(9月—10月)是丰收的季节,因此使用板栗,
柿子,
芋头等的和果子多登场。若要品尝当年的板栗的美味,当首选“栗金时”“板栗鹿子并饼”。
冬季(11月—2月)比如
薄皮包裹带馅的
馒头和大福很有分量,让人有暖融融的心情和温暖感的这类和果子居多。也是品尝“
鲷鱼烧”“今川烧”等的烤果子的好季节。
代表和果子:
春季
菱饼的颜色被比喻为
桃花,白雪,草木;菱形尖锐的端角也具有除魔之意;在3月3日
女儿节时装饰食用。
粽子原本是消除厄运的仪式食物。
柏木在新芽尚未萌发时,老叶子不会凋落饼,因此柏饼在祈祷子孙繁荣的武家社会为中心推广发展。粽子和柏饼在
旧历端午节时食用。
夏季
嘉祥果子作为在6月16日祈愿除病的“嘉祥”仪式时使用的果子被制作推广,这天被定位“和果子日”。
凉粉因地域而异,有的将它作为
盂兰盆节(8月15日)的修行食物提供。在一些地域还流传着用一根筷子吃凉粉的风俗。
秋季
牡丹饼中不可缺少的小豆自古就被认为可以辟邪,它在彼岸即秋分时食用。
千岁糖据说是来源于浅草出售的“千岁糖”。它形状细长,主要是庆祝孩子的七五三时祈盼孩子健康长寿之意。
冬季
日本皇室在正月会准备用白的圆饼夹有小豆色的菱饼,
牛蒡,
味曾的“菱葩”。以此为
原形设计制作了花瓣饼。
饼花在1月15日
小正月作为祈祷谷物丰收而被供奉装饰。在养蚕地域被成为“茧玉”。
冷冻和菓子
国内已有许多食品厂家运用冷冻技术生产进行成品与半成品加工,以满足家庭与个人的食用需要。
以后,我们在家就可以时刻享受这一美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