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通宝为清代钱币之一,清文宗
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铸造。咸丰通宝钱径2.2~2.6cm、重2.4~4.2g,其中
大样钱鲜见,而更多为私铸劣质薄小钱,期间
鹅眼钱重不足1g。背文
满文各宝局名,常见者大约20局左右,尤以“宝台”局“阿克苏”局“宝通”局所铸为稀少。传世尚有“咸丰通宝”
雕母数种,极为珍贵。咸丰年间因
政治腐败,经济危困,咸丰通宝铸行未久即收到各种
重宝、
元宝大钱冲击,通宝钱遂严重贬值,故制作简陋,形制混杂;全国27局所铸的小
平钱,铜质、大小及文字各不相同,粗略者多而精良者罕见。
“
咸丰”是清文宗的年号,咸丰年间正值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高潮时期。此时民怨沸腾,
清政府为了苟延残喘,在钱币铸行上大做文章,将财政危机转嫁到老百姓身上。相继推出“咸丰通宝”、“
咸丰重宝”、“
咸丰元宝”种类繁多的钱币。
咸丰元年首先准备开铸“咸丰通宝”
制钱。由于鸦片战争、列强的掠夺和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生,钱局铸造制钱已很难正常进行,很多省钱局实际上处于停顿状态,即使开铸,也是偷工减料 。因而造成咸丰通宝制钱精好者少 ,而粗制滥造的多,大都质劣而轻小,或造成
铁钱、
铅钱代替铜钱。咸丰元年时,规定钱重一钱二分,至第二年,变为一钱,但具体铸行大多轻于规定重量。
面文“咸丰通宝”,大多楷书
直读,背左
满文“宝”,右满文记局,计有:“宝泉、宝源、宝直、宝蓟、宝德、宝河、宝济、宝晋、宝陕、宝巩、宝苏、
宝浙局、
宝昌、宝福、宝台、宝武、宝南、宝广、宝桂、宝川、宝云、宝东、宝州、宝黔、宝伊、阿克苏、喀什噶尔、叶儿羌、
库车”共29局。
在
太平军连捷,各地反清起义风起云涌下,清军疲于奔命,清廷惊慌失措。这时,清朝的
军费开支大增,而
税额收入大减,再加上鸦片战争的影响,导致财政拮据,为了筹款继续镇压太平军,缓解
财政危机,于
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廷被迫鼓铸大钱。《大钱图录》说:“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军务日滋,清饷不能继,
寿阳相国权户部议,请铸当十大钱,兼增铁冶以供度支。旋推及
当五十,当百钱。巡防王大臣续请铸
当五百,
当千两种。”说明
咸丰大钱是在迫不行已的情况下铸行的。“
咸丰重宝”始铸当十大钱,继而又开铸当五十、当百和当百以上,并令全国各省迅速铸造推行。“咸丰重宝”铸行情况十分混乱复杂,当值等次,大小轻重,铸造材质,
铸造工艺,文字书体,钱文等,在各局甚至在同一局监内铸造时,都差异很大,以至有当值大小和钱体大小轻重倒置的,此外还有
铁钱和
铅钱。
咸丰通宝以小平钱为主,也有大钱,这里之列部分少见、稀见者及其收藏价值,宝泉小平
母钱,
市场价格在3000元左右,戴书、楷书
铁母,价格在1万元左右,
宝源小平母钱、铁母,市场价格在3000元左右,雕母罕见,地方局母钱价值一般高于中央局,另有地方局部颁
样钱,价格在6000元左右,
宝福局当十至当百仍有称通宝者,其中最珍稀的为咸丰通宝背
大清壹百大钱,仅见,2009年
嘉德秋拍
成交价格196万元,仍为
清钱最高成交记录,宝济局小平稀见,价格在6000元左右,宝蓟局小平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