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叶
伞形科当归属植物
明日叶(Angelica keiskei Koidz.),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大草本。茎叶内含黄色液汁,茎直立,多分枝;基生叶丛生,具长柄,基部扩大抱茎,浅裂或深裂,小羽叶卵形或广卵形,先端尖,细锯齿缘,两面光滑无毛;茎上叶渐小;复伞形花序,被短毛;无总苞,小苞片数枚,广线形;小花多数,乳黄色。果实长椭圆形,稍扁平;花期5~10月,果期9~12月。明日叶,因今天摘了叶子,明天就能冒出新叶的强盛生命力而得名,故曰明日叶。
植物学史
明日叶在传统药草上有显著的记载,明末药草名家李时珍先生的《本草纲目》、日本宝永六年《大和本草》、及日本正德二年医寺岛良先生的《和满三才图会》中,都以最高地位推崇明日叶,明日叶也是传说中秦始皇当年命徐福寻找的长寿仙草。
明日叶,因今天摘了叶子,明天就能冒出新叶的强盛生命力而得名,故曰明日叶。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80-120厘米,茎叶内含黄色液汁,茎直立,多分枝。依植株外形,可分成青茎种、红茎种与混合等三个品种。基生叶丛生,具长柄,基部扩大抱茎,叶大形1-2回羽状3出复叶,浅裂或深裂,小羽叶卵形或广卵形,宽4-8厘米,先端尖,细锯齿缘,两面光滑无毛;茎上叶渐小。
复伞形花序,被短毛;无总苞,小苞片数枚,广线形;小花多数,乳黄色;花瓣5片,内曲;雄蕊5枚;子房下位。果实长椭圆形,稍扁平。花期5-10月。果期9-12月。
近种区别
产地生境
明日叶原产中国,明朝时,从中国传到幕府时代的日本。明日叶主要分布在日本以长寿著称的八丈岛等近海地区。中国东北、华南、海南、贵州等地区有种植。属半耐寒植物,喜冷凉至温暖环境,忌高温高湿,生长适温为12-22℃。土质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土壤最佳,排水、光照需良好。明日叶不耐强光,光照过强,茎叶硬、品质差。
繁殖方法
明日叶主要为培养皿繁殖。
浸种催芽:明日叶的种子先用55度的温水烫种,再用凉水浸种12小时后沥干,将种子用湿润纱布包好置于20度左右的温度下催芽,每天清洗一次种子,并注意喷水保持湿润。约15天左右种子开始萌发就可以播种了。如果采用直播在苗床约需30-40在才出苗。
播种方法:播种期可选择秋季10-11月播种,2-3月定植,或2-3月播种4-5月定植。苗床要选择壤土或砂壤土,如有腐殖土则更好,播种后少量覆盖土壤,再用稻草覆盖即可。平时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明日叶不耐强光,光照过强,茎叶硬、品质差。可选择果园或林下通风的地方栽培。土质不要求很肥沃,中等肥力即可。地下水位高时应作成高畦。肥料最好使用腐殖土及腐熟的农家肥,不用或少用化肥。
分苗:当苗出齐后揭去稻草,可在畦面上撒少量火土或细沙,防止根系外露或倒状。当有3-4片叶时可分苗于营养钵或田内假植。
中耕除草:栽植成活后要注意勤中耕,同时清除杂草。
灌水追肥:明日叶不耐旱也不耐涝,定植后要连续浇几次缓苗水,直到成活。冬春季5-6天一次,夏秋季1-2天一次,雨天要注意排水防涝。肥料除施足底肥外,在生长期中可以适当追施复全肥,每亩每次10公斤左右,共追2-3次。
采收:栽植成活新叶萌出,超过30厘米时即可剪下叶柄及叶食用,不必吝惜,应多采多食。不采新叶变老不堪食用,而且植株会因此缩短寿命。采摘时要注意留存2-3片老叶,主要采摘嫩叶。如果新老叶一齐采,植株会很快枯死。从根茎部采摘时要留存5厘米的基部。切忌连根割。适当的摘叶及控制好根系,其寿命可维持4-5年,4-5年后开花结实。3年以上的根其营养和叶一样,可以泡酒饮用,有同样的功效。
主要价值
食用
明日叶是食药两用的作物。可作天然绿色蔬菜直接食用,生物专家对明日叶分析发现其茎、叶含有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16种氨基酸和苯烯苯基酮等成份,故享有“神奇植物”之美称。明日叶具有独特的芳香,可解鱼、肉的腥膻味;茎叶水煮后变的柔软可口,作蔬菜时可炒食、炸食、凉拌,氽汤或做成茶汁。明日叶的叶片干燥后制成的明日叶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对维持身体健康有一定的效用。
药用
明日叶对于高血压、低血压、失眠症、更年期障碍、胃肠病、气喘、心悸、动脉硬化、消渴症、胃癌、狭心症、精力减退、增强体力、肝硬化、风湿病、坐骨神经痛、鼻蓄脓症、肩硬、便秘等,均有改善作用。临床实验表明,明日叶有清热,利尿,强壮,催乳、具有抑制中枢神经、降血压、调节内分泌、强化胰脏、净化血液、促进胰岛素分泌、去除多余的胆固醇、缓和风湿症疼痛、减轻肝脏负担等等作用。
饲料
明日叶如不及时采摘,叶片变老不能食用,但可采收作为饲料。日本八丈岛农民曾用明日叶喂奶牛,出现产奶的世界纪录。在母鸡饲料中补充干制的明日叶能加深蛋黄颜色和提高鸡蛋中维生素含量;用生产新鲜的明日叶蔬菜汁过程中的副产物作为培养猴头菇的营养物质,结果猴头菇中的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含量,磷、镁、钙在内的总灰分以及总氨基酸含量都有所增加。
食物营养成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03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