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山东赋
近代章炳麟创作的赋
《哀山东赋》是近代文学家章炳麟创作的一篇赋。此赋先写德、日帝国主义在山东争夺青岛及胶济铁路时民众的惨状,由此引出民族自身没落的现状,最后指出天道有复,倒行逆施之辈必将自食苦果。全赋虽短小而层次分明,波澜可观,强烈的愤慨贯注其中,一气淋漓,哀深意永。
作品原文
哀山东赋
夫何泰岱之无灵兮1,不能庇此齐鲁2。海潮忽其上逆兮。又重以钲鼓3。两雄奋而相撞兮4,金铁鸣于括中5。初既蔺吾田稼兮6,后又处吾之宫7。彼姬姜之窈窕兮8,充下陈于䩌顇9。驱丁男以负担兮10,老弱转于沟浍11。厥角蛾伏兮12,固佣态也;奉箪食而不省兮13,死又莫吾代也14。管仲化为枯腊兮15,鲁连瘗于蒿里16。士乡无精甲兮17,游谈不足恃18。昔余茇舍此都兮19,楼橹郁其驵庄20。不逾稔而为丘兮21,血沾野之茫茫。闻老氏之遗言兮,唯大匠焉司杀22。白日中而下稷兮23。噫乎!何可以不察24!往者吾不见兮25,来者吾不闻26。苟金陵之不可忘兮27,天道岂其惛惛28。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泰山为什么没有显灵啊,不能庇护这齐、鲁?海潮忽然逆行啊,又加上了战事。两强激烈对抗啊,天地间金鼓齐鸣。先糟蹋了我们的庄稼啊,后又强占了我们的住室。我们那美丽高贵的姐妹啊,被他们当作下贱的奴婢。男子被驱当苦力啊,老弱流浪于乡野。叩头蜷伏,固然是庸人之举;真心劳军不被理解,谁又能代替我去送死?管仲成了干尸啊,鲁连葬身地下。士乡再无精兵啊,游说也不足依凭。往年我旅居此地啊,楼橹林立遮天蔽日。不过一年而化作土丘啊,鲜血浸透了茫茫原野。记得老子有遗言,只有大匠掌管杀戮。太阳正中而忽然西斜。啊!为什么熟视无睹?过去的贤者我看不见啊,未来的贤才我听不见。如果金陵是不可忘的,天道怎么会昏然不明?
创作背景
此赋约作于1914年冬或1915年春,当时作者正被袁世凯幽禁于北京的钱粮胡同。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派兵争夺原由德国侵占的青岛及胶济铁路,并于10月6日占领济南车站,11月7日占领青岛。而袁世凯政府为换取日本对其帝制的支持,竟然宣布“局外中立”,作者从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出发,激于义愤,写下此赋。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赋取材于时事,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重大问题。全赋以“哀”为感情基调,以对“泰岱”的责难起,以对“天道”的诘问终,既为“外患”而哀忿填膺,亦为“内忧”而哀伤悲叹,对德、日帝国主义在山东的争夺进行了痛斥,对袁世凯的卖国媚敌进行了揭露,对山东人民所遭受的痛苦深表同情,呼天抢地,激愤难已,自始至终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此赋的首句即以愤叹的语气,奠定了全赋感情强烈而鲜明的基调,既醒目惊人,又开启下文。接着写日、德于山东的争战中,民遭涂炭,至妇女被辱,老弱转死,令人怵目惊心,悲愤难抑。对于侵略者“躏吾田稼”、“处吾之宫”、奸淫抢掠、奴役百姓等滔天罪行,作者表达了愤怒的揭露与控诉;对齐鲁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与关注。然而,更令作者痛心疾首的是民族自身的没落:其一,袁世凯政府认贼作父,一副丑态,箪食壶浆以劳侵略中国的日军,对此,作者只能直斥其“死又莫吾代也”,而管仲、鲁仲连这样的贤能豪杰之士于今不见,维新党人则多是崇尚空谈、坐而论道者流,不足以挽狂澜于既倒;其二,“士乡无精甲”,“楼橹郁其驵庄”,抗敌御侮的力量几乎丧失殆尽;其三,山河破碎,白日中下,却无人警察,当权政府昏聩麻木、病入膏肓。面对这危若累卵的时势,作者忧心如焚,禁不住叹息,国无良才,士无精甲,致使貌似坚固的山东,不到一年即化为废墟血腥之地。最后,作者以“苟金陵之不可忘”的历史性话题正告当局,警策世人,并引用《老子》中的哲言,清醒而深刻地指出天道有复,倒行逆施之辈必将自食苦果。
全赋用典皆极恰当,起到了化繁为简、含蓄蕴藉的作用,因而虽短小而层次分明,波澜可观,强烈的愤慨贯注其中,一气淋漓,极有气势,大义凛然,哀深意永,主旨突出而断制谨严,“义”、“法”并重而情理兼至。
名家点评
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姜义华:“初既蔺吾田稼兮,后又处吾之宫。彼姬姜之窈窕兮,充下陈于䩌顇。驱丁男以负担兮,老弱转于沟浍。”这是对德国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造成的悲惨局面如实的描写,也是对其他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造所的灾难最为深沉的抗议。(《章太炎思想研究》)
作者简介
章炳麟(1868年—1936年),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早年参加维新运动,被通缉,流亡日本,是光复会倡办人之一。曾任孙中山总统府枢密顾问。晚年以讲学为主,作诗不多,辞句艰奥。著作宏富,刊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章氏丛书三编》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18:0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