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公交(Harbin Bus),是服务于中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
历史沿革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哈尔滨在较短时间内人口迅速增加,工商业急剧发展,城区规模日渐扩大,公共交通客运业开始形成并发展起来。市区最早的客运交通工具为
爬犁,可载客4-6人,在冰雪路面行驶。继载客爬犁之后,出现了由
日本、
俄国传入的载客人力车、四轮马车、斗马车、玻璃马车等类型客运工具。与爬犁比,这些车辆行驶不受季节限制,乘用较舒适。
1906年,哈尔滨始见由欧美传入的机动载客小型汽车。
1917年12月,俄商威律皆夫自购可乘20人的营业性中型载客汽车1辆,返往于埠头(
道里)至傅家甸(
道外)之间,开哈尔滨公交客运线路之先河。
1918年8月,傅巨川等人创办安泰汽车公司,购买可乘15人的中型载客汽车10辆,行驶于埠头至傅家甸之间,成为当时哈尔滨最大的私营城市公交企业。由于市区营业性客运机动车收入较丰。
1924年,哈尔滨共有69家汽车公司(行)经营市区公交客运,营运汽车86辆。
1926年11月,哈尔滨市
马车公会成立,对马车客运实施行业管理。不久,哈尔滨市大汽车公会成立,对市区客运汽车实施部分管理。
1927年10月,哈尔滨
有轨电车建成开通,营运线路两条7.7千米,运营电车14辆。
1929年末,哈尔滨市区公交客运电汽车达到126台。
1931年2月以后,日产载客汽车进入哈尔滨。
1938年6月,哈尔滨伪交通株式会社成立,统一经营从中国商人强行购买的市区客运汽车50辆。
1943年,哈尔滨有轨电车线路增至4条12.8千米,营运有轨电车增至27台。
哈尔滨解放后至1949年9月期间,由于汽车营运车辆陈旧、配件不足,日均出车仅16-17台。
1953年10月,哈尔滨市共有客运汽车78台。
1958年12月,哈尔滨首条无轨电车线路建成开通,营运里程6.14千米,配置营运车辆4台。
1959年,哈尔滨市客运汽车已发展到182台,其中新增哈尔滨伟建机器厂松花江57型、58型等国产客车77台。
1965年,全市有轨电车发展到77台,营运线路7条,里程增加到45.9千米;无轨电车增至93台。
“文化大革命”期间,公交客运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开始出现“乘车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哈尔滨市公共交通事业发展迅速。
1990年,哈尔滨市在籍各类公交车辆发展到979台,其中公共汽车648台,无轨电车237台,联运汽车94台;营运线路66条,其中公共汽车线路45条,无轨电车线路9条,联运汽车线路12条;客运量49137万人次,其中公共汽车客运量29010万人次,
无轨电车客运量16848万人次,联运汽车客运量3279万人次。
2020年,哈尔滨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
公交类型
常规公交
截至2020年,哈尔滨公交营运线路322条,营运线路长度7505千米。
新区线路
截至2024年8月。
夜间线路
截至2024年8月。
商务公交
截至2024年8月。
旅游公交
截至2024年8月。
机场巴士
截至2024年8月。
运营情况
哈尔滨城市通
2007年7月,哈尔滨城市通智能卡惠民工程启动。
哈尔滨城市通电子支付系统实现对实体公交卡、金融卡、电子虚拟卡和支付码的兼容应用,范围已涵盖哈尔滨市城区(含
呼兰区、
阿城区、
双城区)公交、地铁和江上轮渡客运航线,并已拓展至部分市辖县市公交行业应用。
哈尔滨城市通以出租方式发行A卡(普通卡),出租时预收15元租金,在使用30个月后,卡片归持卡者所有。如退卡按0.5元/月扣除租金,剩余预收租金退还。退租的卡片性能和表面状况应保持完好、卡内余额应为10元以下(含10元),退卡同时退还卡内余额。A卡不记名、不挂失,8年内卡片因质量原因损坏免费更换。
哈尔滨城市通以收取租金的方式发行B卡(学生卡),主要面向哈尔滨市区在读的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生,以及身高1.2米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公开发行,发行时一次性收取15元租金,B卡发出不退、不挂失。8年内卡片因质量原因损坏免费更换。
哈尔滨城市通以首发免费的方式发行C卡(特种卡),面向哈尔滨市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市区离休干部、残疾军人、企业退休建国前老军人和伤残人民警察发放,C卡发出不退、不挂失,8年内因卡片质量原因损坏免费换卡。
2017年11月16日,哈尔滨城市通测试运行公交“扫码乘车”。
2018年9月25日,哈尔滨城市通已完成市区223条公交线路约6000台车辆,九县市15条线路约200台车辆的车载刷卡设备升级和相关对接测试工作。新的带有“
交通联合”标识的公交IC卡,已经具备“全国互联互通”功能,市民持此类带有“交通联合”标识的公交IC卡,可在全国210个城市刷卡乘车。
文化特色
哈尔滨公交行业以加强全行业的管理考核及处罚为根本,对运营服务质量、安全运营管理、车辆整备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的监管,结合红黑榜、曝光台以及诚信体系的建立,督促公交企业不断加强服务管理,改进运营服务中存在问题;实行星级公交驾驶员评定考核制度、将每年9月22日定为“公交工人节”,激励公交驾驶员不断努力提升服务技能,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驾驶员代表。
2019年,哈尔滨公交行业率先实行了乘客座谈会制度,通过行业管理部门搭台,让乘客、公交企业与行管部门三方见面,面对面投诉问题,公交企业直面问题,立行立改,促进公交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
建设规划
根据《哈尔滨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到2025年,哈尔滨将构筑“多网合一、枢纽锚固”的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的公共交通运营体系,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打造高水平的公交都市,实现公共交通与城市发展的有效契合。加快发展新区与城市中心区间联络通道体系,使新区内部路网主骨架成型,新区资源导入条件便利,发展提速。哈尔滨市结合打通微循环街路,合理布设公交线网,加强城市组团、各区域内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的换乘接驳,降低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和非直线系数,逐步实现公交运力合理匹配,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规划公交专用道81.1公里,建设公交场站7处。
价值意义
哈尔滨,作为一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城市,百年来它的公交车也带着一份时髦气质,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叮叮当当”穿梭在城市主干道的有轨电车,到无轨电车线路的开通,再到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登上历史舞台,追溯哈尔滨百年国有公交的历史传承和发展,哈尔滨公交有着翻天覆地的巨变。(生活报 评)
2012年,哈尔滨市被国家交通部评为第一批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在这之后的六七年里,哈尔滨推动公共交通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形成跨越式发展。经历了建国70年以来的沧桑巨变,哈尔滨的公交,已发展为覆盖面更广、公交更智慧、地铁将成网、通勤有定制商务班车,甚至哈尔滨四个火车站间,都有了具备公交化特质的列车……叹为观止的全新公共交通服务体系,让哈尔滨市民出行更便利。(生活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