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新中国建立最早的兽医科研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Harbin Veterinar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是新中国建立最早的兽医科研单位,始建于1948年6月,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所属的国家级专业研究所之一。
历史沿革
1947年,在东北三省解放区哈尔滨家畜防疫所旧址上,陈凌风招收社会上的兽医重新筹建,原名“哈尔滨家畜防疫所”。
1948年6月1日,成立最早的兽医研究所:东北行政委员会农林处家畜防治所。
1949年,更名为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兽医研究所。
1951年开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相继建设了实验大楼、生物技术实验楼、SPF实验动物房,逐渐完善了科研和实验配套设施。
1955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隶属于国家农业部。
1957年,正式命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
1986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依托单位。
1992年,成立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公司。
1996年开始,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又相继自筹资金建设和改造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禽流感疫苗生产车间。利用这些设施,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先后投入到“非典”科技攻关和“禽流感阻击战”中。
2015年7月,中国农科院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成立的兽医学院正式挂牌。
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整体搬迁到位于哈南工业区的新所址。
2024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和东方基因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创建的哈尔滨前沿技术联合实验室在哈经开区挂牌成立。
科研条件
科研部门
截至2020年9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拥有中国唯一的大动物生物安全四级设施——“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所辖实验室分别被指定为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国家马传染性贫血参考实验室、国家马鼻疽参考实验室、国家牛肺疫参考实验室,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禽流感参考实验室、OIE马传贫参考实验室和OIE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参考实验室及OIE亚太区人兽共患病区域协作中心;下辖全资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合资控股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人员编制
截至2020年9月1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有在岗人员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科技人员150余人,目前在站博士后40余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00余名。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获得者1人,“优青” 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黑龙江省“头雁计划”入选“头雁”2人,团队骨干17人。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1人,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1人,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1人,国家级专家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人,中华农业英才奖1人,农科英才17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哈尔滨市长特别奖1人,龙江科技英才3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化兰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荣显(已故)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陈化兰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王晓钧、李呈军
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获得者:陈化兰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王笑梅、王云峰、陈化兰、蔡雪辉、冯力
全国杰出科技人才:陈化兰
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王笑梅、冯力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建所(1948年)以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共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励25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
2022年6月4日消息,近日由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联合兰州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历时18年共同研制的布鲁氏菌基因缺失标记活疫苗产品在国内首发上市。该产品能有效区别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突破了制约布鲁氏杆菌病疫苗生产应用的重大技术瓶颈,其生产应用将对全国羊布病的有效防控和净化发挥积极作用。
学术刊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月刊是国家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类刊物。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以及国内各大数据库收录及来源期刊。自1979年创刊以来,影响因子和引文频次均位居全国畜牧兽医类期刊前列,多次被授予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全国畜牧兽医科技优秀期刊、《CAJ-CD》执行优秀期刊,A类学术核心期刊。《中国预防兽医学报》已成为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数据库来源期刊。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还有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博士学位授权点:预防兽医学
硕士学位授权点: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兽医学
教学建设
根据2020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共培养硕士研究生841人,博士研究生246人,博士留学生7人,获得全国百篇优博论文1篇,自中国农科院设立院优秀博、硕士论文以来,每年连续获得优秀论文,占全院兽医学科授奖人数的50%以上,学生整体就业率在98.3%以上。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圆环:代表团结。
世界地球:代表研究所服务的方向——人类社会。
蛇绕拐杖:医术研究更新,追求卓 越。
蓝色:代表生命之星——预防和救助。
双手:“V”字形象征双手,寓意对生命的呵护;“V”字形又象征鸟的翅膀,寓意研究所展翅
翱翔;“V”字形是兽研英文开头字母,同时在英文里还表示胜利的意义。
蛇徽由来已久,具有特定的意义。希腊伟大诗人大荷马,在史诗总赞颂民间医生阿斯扣雷波为伟大的十全的医生。传说,他是公元前400年被奉为医神阿波罗的儿子。阿斯扣雷波是一个 庄严、文雅、慈祥的医生,他手持一根盘绕着灵蛇的神仗,云游四方,治病救人。因为医术高 明,为人善良,特别受人拥戴。后世出於对神医和灵蛇的崇敬,也为了纪念阿斯扣雷波,便以 蛇绕拐杖作为医学标记,这就是蛇徽的来历。据说,神仗表示云游四方,为人治病之意,灵蛇 则是健康长寿的象徽。
蛇每年都蜕皮,代表恢复和更新。拐杖代表人体的脊椎骨,也是中脉所在的位置。蛇沿着中脉升起时,作螺旋状向上推进的活动。蛇活动的这种形态,与人体遗传基因的DNA分析结构极为相似。
注:蛇绕拐杖——医学的标志和徽记,人们称之为蛇徽。
文化活动
2014年8月5日,由哈兽研科研处主办,学生会承办的篮球赛开幕,经过角逐,在20日落幕。该篮球赛的参赛队由哈兽研13个创新团队组建的8个代表队以及工程中心代表队组成。
2014年9月28日,由哈兽研科研处和国际合作处主办,学生会承办的羽毛球赛开幕,经过一天角逐,比赛落幕。该羽毛球赛的参赛队由哈兽研13个创新团队组建的8个代表队组成。
所获荣誉
2020年11月,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名单。
2021年6月22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病创新团队党支部被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授予“黑龙江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公益活动
2023年8月15日, 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发布消息,连日来,黑龙江省出现的暴雨给哈尔滨、牡丹江等地的畜牧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该研究所两次为受灾地区捐赠15吨各类消毒药品,总计价值15万元。
现任领导
所长、党委副书记:步志高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亮
副所长:刘胜旺、孙百明、王晓钧、李呈军
历任领导
历任所长
陈凌风所长,1948-1953年 1953-1957年(兼)
王发武所长(兼),1958 -1960年
王晓所长兼党委书记,1960 -1966年
郑洪山 革委会主席(主持工作),1968 -1970年
晏成山 革委会主任,1971 -1975年
宋立民 革委会主任兼党委书记,1975-1977年
江东之所长兼党委书记,1978-1981年
袁庆志所长,1981年-1983年
马思奇所长,1983年-1992年
徐宜为所长,1992年-1997年
于康震所长,1997年- 2001年
孔宪刚所长,2001年- 2015年
步志高所长,2015始任所长
参考资料
研究所简介.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6 10:5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