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斯(Hades)是法国一种在研的机动发射型战术地地核导弹,属法国现役第一代战术核导弹普香东的后继型号,也是法国核威慑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简介
该导弹于1973年开始预研,主承包商是法国航空航天公司。1977年开始方案论证和总体设计工作,1984年下半年开始研制,1987至1988年作
飞行试验,1992年装备部队,将陆续取代所有“普吕东”导弹。
“哈德斯”导弹的研制经费(包括制造100辆
导弹发射车和200枚导弹)为80至100亿法郎(1982年法郎值)。每枚导弹(包括弹头)的成本约为0.17亿法郎。
导弹参数
动力:单机
固体火箭发动机,翼展1.41米,弹长7米,弹径0.65米,射程最大350千米,最小120千米,命中精度:100(CEP),起飞重量1820千克
弹头威力:10—25万吨TNT当量
制导:惯性制导
发射方式:轮式车辆陆地机动发射
研制背景
70年代后期,随着美苏两国第三代战术地地导弹的服役,法国军方认识到法国70年代初装备部队的战术地地核导弹普普东在技术水平和作战威力方面的优势只能维持到1990年前后。于是,军方要求政府应把战术地地核导弹的更新换代尽快列为国家武器装备研制与发展的重点,同时,还就新一代
战术导弹应达到的技术水平提出了以下10个方面的设想:
1.保证法国总统能及时、有效、安全地对导弹武器系统实施指挥与调动;
2.导弹能全天候发射;
3.武器系统应具有抗干扰和连续快速防敌拦截的能力;
4.技术阵地和发射阵地能灵活机动转移;
5.导弹重量和圆公算偏差应削减到只有普鲁东的一半;
6.射程比普香东导弹至少提高一倍;
8.导弹运输一起竖一发射车要选用机动越野性能好,但外观又极为普通的车辆;
9.除可采用核装药以外,战斗部还要能携中一子弹头;
10.整个武器系统的工作效能将依靠数据自动传输与处理系统和先进的目标跟踪方式(惯导加末制导技术)来保证。
法国自戴高乐执政退出北约军事组织以来,历届政府都一直遵循“独立自主的威慑战略原则”。为了适应国际形势及本国的国防建设要求,继续保持法国“三位一体”威慑力量的优势,法国政府在军方关于发展新一代战术地地核导弹的建议提出后不久,很快就批准了军方的议案,拨款70一100亿法郎研制法国第二代战术地地核导弹哈德斯,当时叫超普鲁东。
研制进展
哈德斯导弹研制金十划获准后,法国宇航公司和马特拉公司1975年开始进行导弹的方案论证和总体设计工作,1977年完成初样设计。政府要求哈德斯导弹在1992年以前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从1992年开始,现役的普奢东导弹将逐步由哈德斯所取代。宇航公司和马特拉公司经过3年的工作,直到1980年,对于哈德斯研制计划的实施,仍然保持两种主要竞争方案。一种是要将其研制成由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的半
弹道式导弹。这种导弹在设计、性能、总体结构等方面与普普东相类似;另一种方案是要将它研制成靠液体
冲压发动机和固体燃料助推器推进的超音速导弹。这种导弹同中程
空地导弹ASMP类似。政府委托军方经过研究和论证后,最终采纳了第一种方案。1983年8月,法国国防部正式确定宇航公司为实施哈德斯研制计划的主承包商。经过10个月的努力,1984年6月,该公司制订出了导弹方案修定计划和整个武器系统的研制计划。随即,哈德斯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工作全面展开。从1984年底至1988年初’,研制工作一直在紧张而有秩序地进行。1987年7月2日,在法国朗德试验中心创建25周年的纪念会上,法国国防部长安德烈·吉罗布宣布,“法国定于1988年中进行哈德斯导弹的首次飞行试验”。据法国《航空与宇航》杂志1988年12月10日报道,11月22日哈德斯导弹在朗德试验中心进行的首次发射已获得成功。
哈德斯导弹武器系统的整个研制工作由法国宇航公司全面负责。导弹技术局承担导弹总体设计任务;军备总代表团和原子能委员会军务处负责战斗部的研制;欧洲动力装置制造公司和国营火药炸药公司负责研制固体火箭发动机;电子系统公司和机械电气通用公司负责研制惯性制导系统;汤姆逊一CSF公司及其分公司负责研制电子装置、数据传输系统以及发射控制系统;导弹运输一起竖一发射车的牵引车由雷诺工业车辆制造厂负责研制,半拖车的研制由陆军军械工业集团负责。
哈德斯导弹武器系统
哈德斯导弹
哈德斯导弹为单级固体半
弹道式导弹,弹体呈圆柱形,头部为尖卵形,有控制尾翼。导弹采用惯性制导(有资料报道,它末段将采用主动雷达加红外制导),在整个飞行期间利用数据传输线路加空气动力舵控制。哈德斯由固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发动机采用的是新型
复合推进剂TNT当量。
导弹运输一起竖一发射车
哈德斯导弹的发射同普鲁东一样,也采用机动发射。由于导弹射程和精度的提高大大加强了武器系统的战役纵深进攻能力,因此,它不必像普鲁东导弹那样装在坦克上发射,而是装在一种俗称“畅通无阻车”的贝利埃轮式半拖车上。1985年6月,法国宇航公司在法国第36届国防航空与宇航博览会上首次公开展示了哈德斯导弹运输一起竖一发射车模型。该车是一种由牵引车牵引的轮式半拖车,牵引车采用雷诺TRH350(6x4)或贝利埃GBU15 (6 x6)专用底盘,具有较高的公路机动性。每辆车可并排载两个发射包装箱,战时导弹可同时从发射包装箱中垂直发射。车上配备有发射包装箱的自动启盖装置、自动起竖装置和导弹测试装置。除此之外,还装备有用于接收命令和对外联络的通信系统。通常情况下,哈德斯武器系统部署在发射阵地上,但无论将其部署在路边,还是在村旁,或置于友邻部队当中,导弹运输一起竖一发射车都能保证导弹正常地发射。发射车可进行再次装填,能在10分钟左右自动装填两枚导弹,并立即开往不引人注目的地点待命。由于哈德斯导弹采用了垂直发射技术,而且发射车上还世界导弹与航天1989年第4期贝利埃轮式半拖车有一套导弹
自动检测装置和一个具有数据传输和处理能力的高精度自动发射控制系统,因此,导弹发射时,既不受车辆行驶方向的限制,也无需在发射舱外进行手动操作,驾驶室就是导弹发控室,整个车辆的运行操作和导弹发射操作均在运输一起竖一发射车上进行。
战斗部
哈德斯导弹除了装AN52核弹头外,还可携中子弹头。它携中子弹头的消息于1986年正式公布,比官方透露晚一年,法国中子弹研制计划已制定若干年了,并且一直在坚持进行试验。中子弹是一种强辐射武器,实际上是一种千吨级当量的小型氢弹。一旦爆炸,它在最大限度地释放出中子的同时,能尽量地减少力学效应,热效应和放射性沉解。中子弹的主要特点是,中子辐射能使人受到杀伤,但对设备却不起破坏作用。如果朝装甲车群集止不前,但周围的一切设备几乎不会受到损伤。因为中子弹爆炸产生的强烈中子辐射虽能穿透装甲钢板,但其二次杀伤效应(热量和冲击波)却要比通常的
原子武器小得多。为此,与一般核武器相比,在使用上它受到的限制也要小得多。
然而,就哈德斯导弹装备中子弹头问题,法国军方也有着不同的观点。法国国防部展望与预测中心前主任,太平洋核试验中心前副主任居伊·莱文元帅就撰文批评政府在投资370亿法郎研制ASMP导弹的同时,又花费140亿法郎来研制哈德斯导弹的做法,认为这个型号耗资巨大,代价太高,是多余的,而且不宜携带中子弹头。但据法国国防部1986年11月份的报告说,法国中子弹头已准备就绪,至于是否投人批量生产则要取决于国防委员会的最终决定。
哈德斯导弹与中子弹头
在1992年服役的法国新型
战术导弹哈德斯可携带中子弹。在此之前,陆军参谋部、空军管理总局和空军试验中心共同对这种系统进行了5年的技术研究。空军管理总局的导弹部主任让.桑多指出,这种武器系统有下列几个重要特性:采用模块式结构、突防能力强、射程远、精度高、研制费用低。
该系统的最重要的特性是二次杀伤效应小。中子武器的重要特点是使人受到辐射杀伤而不破坏设备。中子弹能产生大量的中子辐射(能够穿透装甲),但是它的二次杀伤效应(冲击波和热量)却要比一般核武器少。据陆军说,尽管这种武器与其它核武器的性质相同,但它不同于一般核武器,在使用上不受限制,又能提高杀伤效率,特别是在对付装甲部队时更是如此。该计划完成后,将使法国拥有一种性能优良、使用灵活、反应迅速的武器系统。从1992年开始,哈德斯将逐步取代法国陆军使用的普鲁东战术核导弹。普鲁东配备在兵团级,而哈德斯则用于独立的核武器师。这种核武器师包括4个哈德斯导弹团。由于减少了辅助设备,每个团配备的发射装里将比较多。核武器师将装备独立作战需要的指挥和运输车,后勤支援和保护车。
哈德斯导弹机动性强,可从快速转移的半拖车上成对发射。这种越野车在几分钟内就可重新装填两枚导弹并将其运到隐蔽地点待命。哈德斯一旦部署就绪便可发射。哈德斯导弹在车辆上发射时不受车辆行驶方向的限制,不要求在发射舱的外部进行手动操作。此外,哈德斯的最大射程超过350公里,这表明,其发射范围是普鲁东的10倍。不管入侵部队从何方向来,哈德斯都能对其进行打击。
优势
较之法国第一代战术地地核导弹普奋东,哈德斯导弹武器系统无疑要先进得多,简要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缩小了尺寸,减轻了重量,符合战术弹道式导弹向弹体小型化发展的方向;(2)装备核弹头和中子弹头,增加了杀伤威力;(3)双发齐射,加强了突防能力;(4)更新推进剂,提高了固体发动机的工作效率;(5)采用轮式车辆机动发射装置,增强了公路机动性能;(6)配备自动发控系统,缩短了反应时间;(7)增加射程,提高了纵深进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