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印度穆斯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保卫伊斯兰教哈里发领袖地位的政治运动。亦称基拉发运动、基拉法特运动。
简介
19世纪
奥斯曼帝国素丹哈米德二世(1876~1909在位)为了维持其统治,鼓吹
泛伊斯兰主义,自诩为伊斯兰教的捍卫者,全世界穆斯林的最高宗教领袖——
哈里发。并向印度和东南亚派出代表同各地伊斯兰组织联系,求得支持,共同反对西方列强对土耳其的瓜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政府为争取印度穆斯林的支持,假意允诺战后保证土耳其的主权完整和保持土耳其
素丹的哈里发地位。
1918年土耳其战败投降,英国便伙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瓜分土耳其的计划。
1919年,印度成立了“全印哈里发运动委员会”,以赛德·卡塔尼为主席,国大党人穆罕默德·阿里兄弟为首席发言人。参加这一运动的有印度穆斯林各阶层的群众。该委员会领导印度穆斯林反对英国等西方列强瓜分土耳其,掀起保卫哈里发的宗教领袖地位的浪潮,旨在争取印度的民族独立和穆斯林的社会政治地位。国大党也全力支持这个运动。
1920年8月,
协约国逼迫土耳其素丹签署《
色佛尔条约》,正式瓜分土耳其原所占据的伊斯兰国家的领土,促使这一运动进一步发展。9月,国大党决定将哈里发运动的要求作为“不合作运动”的一部分。
1919年,英国侵入阿富汗,在英印军队中服役的印度穆斯林,倒戈转向支持阿富汗。
1920年,印度大批穆斯林迁徙到阿富汗,以消极抵抗的态度,反对英国对阿富汗的战争。
1921年,1万名莫普拉穆斯林发动反英起义,在马拉巴尔海岸建立了哈里发王国,与英国殖民当局对抗。起义遭到英军残酷镇压,3000名起义者被杀。
1921年12月,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
加尔各答的哈里发运动和国大党著名领袖。
1923年,随着不合作运动的低落和1923年土耳其革命的胜利,宣布废除
素丹和
哈里发称号,印度哈里发委员会停止工作,哈里发运动自行结束。
背景知识
有关哈里发
哈里发(Khalifah) ,伊斯兰教职称谓。中国穆斯林俗称“海里凡”。阿拉伯语音译,原意为“代理人”或“继位人”。
《古兰经》中有“我必定在大地上设置一个代理人”的经文。穆罕默德及其以前的众先知即被认为是安拉在大地上的代理人、代治者。
后该词被用于指称穆罕默德逝世后继任伊斯兰教国家政教合一领袖的人,伊斯兰教初期执政的四大哈里发即属此范围。其后又为伍麦叶、阿拔斯等王朝的统治者所袭用。
穆斯林的起源
沙特朝圣的穆斯林
伊斯兰教(Islām)与
佛教、
基督教并列的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7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其复兴者和传播者为
穆罕默德。
伊斯兰一词原意为顺从,即顺从真主意志的宗教。主要传播于西亚、北非、中亚、南亚、东南亚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欧、北美、非洲等地区迅速传播,是最有活力的世界性宗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