哙
汉语文字
哙,汉语二级字,读作哙(kuài),1. 咽下去。2. 喙,鸟兽嘴。3. 古同“快”,畅快。
详细释义
基本词义
◎ 哙kuài
〈动〉
(1) 吞咽 [swallow]
哙,咽也。——《
说文
》。
王筠
注:“此下咽之咽。”
鲁颜哙字子声。——《
史记
·弟子传》
(2) 喘息。张口舒气 [gasp]
吱行哙息。——《
淮南子
·俶真》
(3) 又如:哙息(喘息。通喙息)
词性变化
◎ 哙kuài
〈形〉
(1) 通“快”。畅快;快意 [free from inhibition]
当此之时,哙然得卧,则亲戚兄弟,欢然而嘉。——《
淮南子
·精神训》
(2) 又如:哙事(称心如意的事)
(3) 宽明 [spacious]
哙哙其正。——《诗·
小雅
·
斯干
》
(4) 又如:哙哙(宽敞明亮的样子)
(5) 平庸 [mediocre]。如:哙伍(汉韩信羞与曾以屠狗为业的樊哙为伍,俱为列侯。后人因称平庸之流为哙伍);哙等(喻平庸之辈)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
唐韵
》《
集韵
》《
韵会
》《正韵》𠀤苦夬切,音快。《
说文
》咽也。
又《诗·小雅》哙哙其正。《笺》哙哙犹快快也,宽明之貌。
又《说文》一曰嚵哙也。
又姓。《广韵》孝子传有哙参,鹄衔珠与之。
又《集韵》乌快切,音䵳。小咽。
又《集韵》古迈切,音夬。人名。燕王哙。
又古外切,音脍。地名。史记魏败赵於哙。通作浍。○按《史记·赵世家》魏败我浍。本作浍。水名也。《集韵》从口,未知何据。
又入声,古活切,音括。肿哙,颜色剥错也。王叔之曰:盈虚不常貌。《
庄子
·让王篇》曾子居衞,縕袍无裏,颜色肿哙,手足胼胝。
参考资料
哙
.百度词典.
康熙字典
.汉典.
哙
.千篇国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9:11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