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曲:
隋唐歌舞大曲又称大曲或
燕乐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音乐,也是各类音乐形式中发展程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在隋唐宫廷燕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进一步吸收了外来音调与形式,较之魏汉的相和、清商大曲有着更高的发展,代表着隋唐音乐文化的最高水平。
《教坊记》中记录的324首唐代乐曲名曲中,可考为大曲者有数十首之多。同时,唐大曲的结构也相当复杂,主要有“散序”(以器乐演奏为主)、“中序”(以唱歌为主)和“曲破”(以舞蹈为主)三大部分,中间有“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指、杀衮”等许多复杂的节奏和速度变化,这样一种程式化了的歌舞音乐,标志着中古时期歌舞伎乐所达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
白居易诗《霓裳羽衣歌》亦云:“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可以作证。因此,这应是一首具有“西凉大曲”音乐风格的歌舞作品。舞者的服饰,上衣缀绣着洁白的羽毛,下身穿着彩云般裙裾,犹如上界仙女下凡一般,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色彩。
据白居易诗注文推断,《霓裳羽衣曲》的结构:“散序”为6段,“中序”18段,“曲破”12段,全曲共36段。宋代姜夔与1186年在湖南长沙乐工的古书堆中发现了商调《霓裳曲》十八阕,他为“中序一阕”填了辞,从而流传至今。
学术界一般认为,有可能是唐代著名大曲《霓裳羽衣曲》中间的一段。根据杨荫浏的译谱分析,其曲调特点是围绕“二变音”为中心展开,但其“商调式”的调式特征和缓慢的速度又具有汉族音乐的色彩,与“西凉乐”的风格较为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