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话
地区方言
唐山话又称唐山方言,是唐山市县区方言的统称,属于河北方言语音系统的冀鲁官话保唐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官话方言研究》)全市大部分地区属于保唐片蓟遵小片和滦昌小片,少数地区属于抚龙小片,因此唐山话又以蓟遵小片和滦昌小片为代表。
概况
一、唐山话的分区
唐山话可分为中北部,东南部,东北部三个方言区,这三个方言区分别对应保唐片的,蓟遵,滦昌,抚龙三个小片。由于语言的相互影响,每个方言区的边缘处会有过渡现象,三个方言区的主要特征如下。(见图1)
(一)特征
1.中北部方言区:一般阴平读升调,阳平读降平调,只有玉田和遵化阴平读高平调,阳平读低平调。去声在字组末尾或轻声前大多不分阴去阳去,古影疑一二等字一般读n声母,只有滦州西部,迁安南部,开平古冶东部部分地区读ŋ声母。
2.东南部方言区:阴平读降调,阳平读曲调/降调,去声在字组末尾或轻声前分阴去阳去,这两点是与中北部方言区的主要区别,一些地区没有撮口韵母,撮口韵母与齐齿韵母合并,如鱼=姨 举=几 缺=切 等。古影疑一二等字一般读ŋ声母,只有丰南,唐海部分地区读n声母。
3.东北部方言区:阴平读高平,阳平读中升,儿化韵不卷舌而收 /ɯ/ 尾,u/-u尾韵或ŋ尾韵时,“儿”自成音节。古影疑一二等字一般读n声母,只有滦州东北部油榨镇读ŋ声母。
(二)分布区域
1.中北部方言区
包括市区的丰润区、丰南区西部、玉田、遵化、路南区、路北区、古冶区大部、滦州市九百户以西、迁安市滦河以西、迁西县、芦台、汉沽农场。
2.东南部方言区
包括滦州市(滦县)、滦南、丰南区东部、古冶区小部、曹妃甸区(唐海)、乐亭。
3.东北部方言区
包括迁安市滦河以东的大部分乡镇,不含迁安镇,滦州市东北部油榨镇。
注:上述特点在一些边缘地区会有明显的过渡现象。
二、方言区的内部差异
(一)中北部方言区
中北部方言区包括了唐山市区及玉田、遵化、迁西、迁安大部分地区,人口数量占唐山市总人口的60%左右。在语言归属上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蓟遵小片。出于地理位置和交通发达等原因,这里历来为京东要冲之地,境内大部分地区在明清两代又与北京同属于顺天府,文化、经济相对发达。但该地区的语音与普通话相比还是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根据语音上的差异,本区方言可分为芦汉、丰玉、两迁三片,具体情况如下。
1.分片标准
(1)芦汉片:去声在单字调中能区分阴去阳去。
(2)丰玉片:去声在单字调中不能区分阴去阳去。
(3)两迁片:儿化韵不卷舌而收 /ɯ/ 尾,u/-u尾韵或ŋ尾韵时,“儿”自成音节。
2.分布区域
(1)芦汉片
包括芦台、汉沽农场、以芦台为代表。
(2)丰玉片
包括市区的丰润区、玉田、遵化、路南区、路北区、以市区为代表。
(3)两迁片
包括迁安滦河以西、迁西县,以迁安(河西)为代表。
(二)东南部方言区
东南部方言区包括了唐山的滦县(大部分地区)、滦南、乐亭、曹妃甸(东部地区),人口数量占唐山市总人口的40%左右。在语言归属上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滦昌小片。该地区在明清两代属于永平府,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语言不容易受外界影响。尤其是滦南、乐亭、曹妃甸东部区域方言在整个唐山方言中特点非常明显,自我保持力也很强。所以,这个区域的人学习普通话也最显吃力。概括地讲,本区方言与普通话的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方面,可分为滦州、乐亭、昌黎三片,具体情况如下。
1.分片标准
(1)滦州片:三声调,古平声字不分阴阳,这是与乐昌片的主要区别。
(2)乐亭片:四声调,古平声字分阴阳。
(3)昌黎片:中古知系字二分,一部分读ʈʂ组,一部分读ʦ组与精组字相混。
2.分布区域
(1)滦州片
包括滦州、滦南、丰南西部、曹妃甸(唐海)。
(2)乐亭片
包括乐亭县大部。
(3)昌黎片
(三)东北部方言区
东北部方言区在唐山的范围比较小,仅分布在迁安的滦河以东地区,滦州(滦县)东北部油榨镇,从地理位置来看,该地区处于唐山的边缘地区,语音中的唐山特点很少,实际上该方言已不属于唐山话的范围,而是属于秦皇岛方言的范围,与卢龙方言基本相同,虽然在语言归属上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抚龙小片。但从官话的角度上讲,它与东北官话有很多相同之处,属于官话间的过渡区,受东北官话影响较大,也是唐山地区除北京官话方言岛之外最接近普通话的地区。但该地区与普通话还是有一些差异,可分为两片,具体情况如下。
1.分片标准
中古知系字合一,与精组字相混读ʈʂ组(卢龙片)。
中古知系字合一读ʈʂ组,不与精组字相混(河东片)。
2.分布区域
包括迁安滦河以东的大部分乡镇,滦州(滦县)东北部油榨镇,与秦皇岛卢龙语音基本相同。
三、唐山话的主要特点
唐山话以其独特的丰富特色而引人注目,主要是声调方面的发音富有音乐性,很好听。尤其是东南区的方言片在唐山方言中是很有特色的一支,其声调发音部位的复杂情况较之处于中北区的方言片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唐山市所属各县市的方言完全具有保唐片的种种特点,可以视为保唐片中的代表。全市各地虽然在地域上还存在一些分歧,但也有不少共同的地方。下面择要介绍本市各方言分区比较显著又较一致的特点。
(一)声母方面
1.中古影、疑一二等声母普通话读作零声母的字,在唐山中北部和东北部方言区今一律读作[n]声母,东南部方言区读作[ŋ]声母。如“安、欧、恩、熬、岸、昂”等。(见图2)
2.古知庄章三组字的今声母读[tʂ、tʂʻ、ʂʻ],本方言比普通话律性更强。普通话念tʂ组的本方言也念tʂ组;另有“泽择选责策册森涩”等字,普通话今念ts组声母,本方言都念tʂ组
3.精见组辖字存在文白异读现象,如:耕见母开口二等读作 kəŋ(文)、tɕiŋ(白),更见母开口二等读作kəŋ(文)、tɕiŋ(白),给见母开口三等读作 kei(文)、tɕi(白),俊精母合口三等读作 tɕyən(文)、tsuən(白)。
(二)韵母方面
1.古遇合三、臻合三入声、通合三入声烛韵来母字“驴吕旅虑滤缕屡律率绿”等,普通话今读ly,念y韵母,在中北部方言区(迁安迁西除外)今念luei,读ei韵母。止摄开口三等字“履”,普通话读ly,本方言也念 luei。
2.合口韵中存在u介音消失的现象,如:累蟹摄合口一等来母、垒止摄合口三等来母、泪止摄合口三等来母、暖山摄合口一等泥母、卵山摄合口一等来母、粽通摄合口一等精母、弄通摄合口一等来母等字中的u介音消失。
3.古通合一冬韵和通合三的泥母字,普通话今读合口呼uŋ韵母,本方言念开口呼əŋ母例如“农脓浓”。此外,通摄合口一等来母字“弄”,本方言今有二个读音,通常念nəŋ,在“摆弄”中念ləŋ,普通话今念uŋ。双方韵母也不相同。
4.中古宕江摄本方言与普通话对比存在文白异读现象,文读为ue,uə,ə韵母的字,白读为,iau,au韵,如“学落弱跃若觉乐”等。
5.曾摄开口三等和梗摄开口二等的入声字中,本方言也存在文白两读,文读为ə/o韵母的字,白读为ai韵,如:色择册侧责白百伯柏迫拍麦脉窄摘宅拆等。
6.曾摄开口一等的入声字中,本方言也存在文白两读,文读为ə韵母的字,白读为ei韵,如:北得肋贼黑刻墨勒塞等。
7.通摄三等入声字“叔、淑、熟、峪、曲、宿”文读与普通话念u韵,白读念ou/iou韵。
8.没有韵母o,韵母o的字在唐山方言中读为ə,如:波、坡、摸、佛等。
9.还有一些音节中(一般是在具体的词语中)的韵母普遍被异读。
(1)u误读成uə或ou。
如:虏、塑、读作uə韵,叔、露读作ou韵等。
(三)声调方面
唐山话主要的特点是古入声次浊声母字今读去声/阴去,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清音声母字多归阴平和上声,这也是冀鲁官话保唐片的主要特点。
多数点能在字组末尾或轻声前区分阴去阳去,具体规律是古清去字归阴去,古全浊上声字和古浊去字归阳去。
四、唐山话的地域分歧及方言地图
唐山话除去上述较为一致的特点以外,也还存在着地域、城乡、新老、口语与书面语等各种差异。是划分唐山方言三区八片的主要依据,这些差异虽然都涉及到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而其中较为突出又成系统的是语音的地域差异,其次是新老差异。下面主要就几个语音问题,介绍本市方言的地域分歧。
1.中古知庄章声母字在唐山地区可分为合一型和二分型,其中合一型根据特点又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古知系字读ʈʂ组,不与精组字相混,分布在唐山的大多数地区。另一种是中古知系字合一,与精组字相混读ʈʂ组,仅分布在唐山的迁安、滦州小部分地区。二分型的特点是中古知系字二分,一部分读ʈʂ组,一部分读ʦ组与精组字相混,这一点与相邻的昌黎方言完全相同。二分型仅分布在乐亭的姜各庄镇。(见图3)
2.精组洪音字在唐山大部分地区读舌尖前音,少数地区读舌尖后音和齿间音。(见图4)
3.合口影疑微喻母字在唐山大部分地区读零声母,但在唐山的芦台、汉沽、丰润、玉田、遵化读v声母。(见图5)
4.在唐山东南部的古冶、滦州,滦南等部分地区没有搓口韵母,搓口韵母与齐齿韵母合流,如,鱼=姨 举=几 缺=切 等。(见图6)
5.唐山大部分地区有卷舌韵母[ər],且动词可以儿化,儿化词较多。而在迁安迁西地区没有韵母er,儿的音值非卷舌音而是平舌音[əɯ],儿尾词较多儿化词较少。此种特点也是卢龙方言的一个特点,是卢龙方言特点的地域延伸,是一种很自然的过渡形式。(见图7)
6.韵母[ə]在唐山的丰南、滦南等部分地区,与舌尖后音[tʂ tʂʻ ʂʻ ʐ]相拼读得近似[ê]。(见图8)
7.还有少量字在唐山东南部还保留着[yn][yan]两种韵母的读音,如轮[lyn]、乱[lyan]等字。(见图9)
8.中古平上去在唐山地区平声大多分阴阳,为四声调,只有东南部的滦州、滦南、曹妃甸、丰南等部分地区,古平声不分阴阳,为三声调。少数地区去声分阴阳为五调。(见图10)
9.多数点能在字组末尾或轻声前区分阴去阳去,具体规律是古清去字归阴去,古全浊上和古浊去字归阳去。(见图11)
10.关于词汇语法的差异,不可能像语音那样做出比较系统的说明,这里只选取部分常用词汇加以表述。(见图12)
11.新老派的差异,如“刻侧”等字老派读kʻei/tʂai而新派读kʻɣ/tʂɣ等。新老派差别在词汇、语法方面也是新派比较接近普通话或书面语,例如老称“酱油”为青酱,新派叫酱油,老派叫“芫荽”,新派叫“香菜”等等。
以上可见,唐山方言的地域差异不仅存在于区、县之间,也存在于同一区、县的不同乡、村之间。
五、唐山境内的方言岛
由于历史原因唐山北部存在两个北京官话方言岛,在此只做简单叙述,他们分别是:
1.遵化东北部的清东陵地区
2.迁西的喜峰口地区
注:喜峰口地区该观点存疑,目前没有资料确认,故暂且归入冀鲁官话。
语音
一、声母
中北、东南、东北方言区各片代表点声母表(包括零声母)
二、韵母
中北、东南、东北方言区各片代表点韵母表(包括儿化韵)
三、声调
中北、东南、东北方言区各片代表点调值表
说明:
中北部方言区丰玉片的玉田、遵化地区由于距离北京官话较近,受北京官话的影响,声调与其它地区相比有些不同,另外迁西三屯营和遵化东北部的声调也比较特殊。见下表
四、音变规律
1.中北部方言区两组字的连续变调
2.东南部方言区两组字的连续变调
3.东北部方言区河东/卢龙片两组字的连续变调
语汇
一、老呔口语语汇
唐山话与普通话在语汇上的差异,表现在唐山话有一批不与普通话相同的土语。这些土语绝对数量不多,但大都是常用词,使用广泛、频率高,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唐山话的特色。这些语主要存在于口语,在书面语言中很少能见到。
完全土语
从形式上,完全由土语语素构成,与相对应的普通话没有普通话语素(字)从内容上,意义单纯,大多能与普通话语汇中找到相对应的词语。
举例如下:(括号内为对应的普通话)
巴拉(草筐):搭拉儿(衣兜):浓带(鼻涕):前响儿(上午)后剩儿(下午);夜隔儿(昨天);黑下(晚上);界比子(邻居);嚼物儿(伙食,好饭)面子(淀粉):瓜子(咸菜);果子(点心)饽饽(饺子):恁前儿(刚才);钢墩儿(硬币);勾当(事儿);曲蛇(蚯蚓);唧了(蝉)蚂楞(蜻蜓);老扁(蝗虫);耗子(老鼠);老鸹(乌鸦);牛磨磨儿(蜗牛);钻鳅(泥鳅)钱串子(蜈蚣);河蟆蝌子(蝌蚪);蜗虎鲁子(壁虎)狗崩子(跳蚤):瓜子(鲫鱼);夜猫子/猫葫芦头(猫头鹰);跑勒(公猪);牙狗(公狗);儿马(公马)犯群(动物发情)孬盈(恶心):说给(告诉):倒嚼(反刍);傻地(耕地)念许(吱声)念诵(惦念、叨念)个路、个色(特殊);嘎咕(坏)裂故(歪)扣惜(齐尚):沫唧(不利索、不干净);拉巴(粗糙)次火(不好)迷昏(晕眩);亲嘴(接吻);咕咕丢(木偶);酱蓬篓(草帽);地印子(地窖)掌做的(管理人):吊歪(不训服);掂对(寻思)二性(反应迟钝);肉头(行动迟钝):土别(冤大头):涝叨帮子(游手好闲的人)傻拉八吉(苯)梗梗儿(坚持死理);谢拉(不严肃)燕八踹(不爱说话):糨子(面糊);茅司(厕所):儿儿(那一天);磨蹭(拖延)扎古(打扮)香应(古便宜);摆活(瞎聊);稠稠(洗洗);没咒念了(束手无策);沾包(受连累);中(可以);赶趟儿(得及)麻跟(打听);使得慌(累)秃鲁(松开);卢松(来摆动);搁伙(联络);包痕(挑剔)倒扁(拆借)扯票(说谎):入造(舒服);发实(粗壮);漏兜(失礼);浪(轻浮)养汉老婆(偷汉的妇女)等。
半土语
半语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从内容上也多为单义词,与完全土语相同,但形式上却与完全土语不同。构成这些半土语的语素,既有半土语语素,又有普通话语素而这些普通话语素又参与构成与这些半土语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
举例如下:(括号内为对应的普通话)
啥(什么);挎兜儿、搭拉儿(衣兜):斜涎(口水);栏柜(柜台);天道(气候);晌乎(中午);早下(早晨);傍亮儿(拂晓):擦黑儿(傍晚)昨个、今儿个、明个、后几个、前儿个(昨天、今天、明天、后天、前天);改会儿(过一会或改天);过年儿(明年)年时儿(去年)猴年马月(时间很远);黑介(夜晚);多前儿(什么时候);改日(以后):后尾(yir)儿(以后):茶闷子(茶壶);水筲(水桶)书兜儿(书包);麦滑秸(麦秸)树卡巴儿(树杈);盔子(瓦罐);庄户(住宅)大爷、大大(伯父)火闪(闪电);胡皮(头屑);汶涟儿(波纹);拉拉蛄(蝼蛄)风匣(风箱);炮冲(爆竹):刀螂(螳螂);憋屈(憋闷)提(提)就手儿(顺便)翻持(翻脸);可修(寒修):粗勒(粗糙);细肤(细腻);盖天(锅盖)手、脚丫瓣儿(手、脚指头):手指尖/犄金(手指甲)傻奔儿/憨(傻瓜);狡活毛子(狡赖)急毛儿(急);门插关(门栓);枕头笼布(枕巾)手把掌(手套);当街(街道);当院儿(院子);堂屋(外间屋):寨子(篱笆);电棒儿(手电筒);意(故意):哨听(打听);搭伙(合作)干净(俊秀)窄憋(狭窄)粳米干饭(大米饭);中用(好使);坟圈子(墓地);大夫(医生);打发(差遣)歇晌(午休)妈妈(乳房);骨朵(花蕾);活计(活儿、工作):一程子(一阵子、一段时间)
第二种是,从属于形式上普通话语汇,但这些半语是多义词,唐山方言在使用这些词时,既用其普通话语义,又用普通话没有的土语语义。也就是说,使用它的普通话语义时,即为普通话使用它的语语义时,即为唐山方言。
举例如下:(括号内为对应的普通话)
人(媳妇);疙瘩儿(地方);货(人);稀罕(喜欢)叫唤(哭);拍子(栅栏门);出门儿(外出);起(qie)米(躲开);拍(淋雨)挑(挖、)描(施肥);跟(如);养活(生孩子);冲(看、仗恃)使(累);酱(稠)实惠(老实);片儿(扁);壮(肥沃);傲(好);恶(很);霸道(很);虎(很);去(极、非常);翻花(不老实)感白(感情)净(总是)喝着(可);从(在);打(从);哦的(是);家火雷子(好家伙);斜乎(过火)嘀咕(小声说话);魔怔(精神不正常);瞎白(说谎)好歹(好坏):可恶wu(去声)(可恨)
渊源
一、老呔话的由来
方言不仅是语言,它还是中国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总体文明的土壤。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性,就是中华民族文明长胜不衰的内在机制,方言背后蕴藏着这种文化多样性的精髓。
在我国现代汉语几大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北方广大地区发展起来的,其余汉语方言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北方方言汉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三,分布在以长江为界的北南文化线以北的全部汉族居住区。
与方言同时使用的是官话。官话是以之为母语的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汉语一级方言。汉语官话一般分为六大区,即北方官话、秦晋方言、兰银官话、中原官话(中部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北方官话内部又分为:胶辽官话、冀官话、北京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分布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冀鲁官话分布在河北省、山东省西部、内蒙古宁城县;北京官话分布在北京、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官话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冀鲁官话
秦朝时齐鲁方言已完全融合趋同。黄巾之乱永嘉之乱,华北内部人口流动频繁,齐鲁方言、赵方言、燕东南方言也越来越混化。北宋定都开封,汴洛音独得天下之正。此时的齐鲁、赵、燕东南都正好处于京都边缘地区,共同的地理形势和经济状况为华北平原的方言提供了融合的机会,冀鲁官话形成。元明时期,冀鲁人向天津、北京市平谷县、唐山、秦皇岛移民,扩大了冀鲁官话分布面积。
二、唐山口语音变探源
唐山地处北方方言区,唐山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很有特色的一个分支。从以上我们引用的对唐山方言的专业性分析可以看出,专家学者们用语言学的理论揭示出它的规律,从方音辩正角度找到它与普通话在音韵、声调以及语汇方面的差异,对它有了很深的研究。
然而对唐山方言的历史渊源却没有看到过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无从了解他的来龙去脉。
语言语音的形成,有非常复杂的人文因素和漫长的历史过程。
应当承认,唐山方言与其它方言一样,形成和发展的内外因素十分复杂,我们试图以一个语言学外行的身份,对其从以下儿方面做出肤浅的谈探讨。
-社会条件的影响
①移民形成的多种方言的相互依存。自有长城以,守边戍的兵卒、修建长城的民夫大多来白唐山域外的各个地方。明初大移民,山西、山东、河北南部、甚至江淮、江浙一带,均有人移居唐山;
②地理位置和社会区位的影响,自古就是连接中原和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
③近现代由于工业的兴起,为数不少“闯关东”的山东人、北上谋生的广东人,来到唐山市。
-地区隔绝、封闭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语言具有封闭性的特点,不易交换、渗透和替代中国儿千年封建社会,分散的、封闭的小农经济,极大地减弱了语言、言语的交际功能。唐山也同样处于地区隔绝、封闭之中,形成一个有独立特色的方言区。
-唐山方言与周边方言的相互影响
在承认封闭性的同时,另一方面也有政治、经济的因素。任何时候,较为发达的地区总会对毗邻的地区产生一定的影响。自辽金以降,上千年米北京做为都城,唐山即为京畿之地,且为联系华北与东北的走廊,语言渗透、交流是必然的。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埠已有六百年的历史,唐山与天津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开滦煤矿以及铁路的修建,对天津的商贸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唐山的北面,越过长城的燕山北麓即是河北省承德地区(兴隆和青龙)。承德地区远时同属“燕辽文化区”,自然环境与燕山南麓并无很大的差别,长城只不过是人为的分界。这里的方言与唐山方言也有相近之处和相互过渡的关系。然而,承德市(市区)是我国北方最著名的方言孤岛,使用北京话,故我们在本文中将其忽略不谈。
方言岛是指外来方言势力占据原来某方言区,形成被原来方言区域包围着的独立的方言孤岛。这种情况大多是移民所致。承德市距北京二百公里,却操较为纯正的北京话。原因是,清康熙年间兴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大批供奉、卫戍人员由北京移居这里,以致压倒原有居民所使用的方言,形成使用北京话的孤岛。
天津是华北地区另一方言孤岛(有争议),因天津话不同与北京话,我们仍然追溯与其之过渡关系。
-自然环境的影响。
各种方言都是先民在不同地域环境,与不同的土著或外来人交流、争斗、亲近以至融合的产物。就方言的成因来讲,我们认为,影响方言成长的社会条件属于外因,而其自然环境才是内因。也就是说,形成唐山方言的主体应当是这里的土著先民,这里土生长的言语是唐山方言的本位语。
我们所说的自然环境是指燕山、滦河和渤海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不同会直接导致方言的差异。唐山方言与其它方言不同,源自燕山、滦河和渤海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唐山方言内部存在的差异,也是水土不同的结果,唐山方言过渡地带的形成,也与水土密切相关。就唐山方言内部存在的差异而言,生活在燕山里的迁安(迁西)卢龙人,舌根硬,说话舌头不打弯,哏声眼气,是“山哏子”味。这是山的声音,山之粗犷和沟壑之回旋。甜美的滦河水使生活在滦河平原的昌黎、乐亭、滦县人,说出话来柔软、流畅,像唱歌一样,富于音乐感,韵味悠长正是昌滦乐的这种方言特色造就了民间艺术的滦河三枝花。而靠近渤海滩头的滦南、唐海、丰南人,说话也透出一种海风的“咸”味,海的雄浑。
-与文言、古语及其它方言的关系
唐山方言中有很多特殊语汇与文言、古语及其它方言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下例子则可见一斑。
与文言、古语:夜隔儿(昨天)、个色(特殊)稀罕(喜欢)、嚼物儿(伙食,好饭)、魔怔(精神不正常)、迟登(犹豫)、作践(遭践)、体己(私房钱)、做耗(破坏、捣乱)、顶缸(代人受过)
来自南方的吴方言的语汇:嗷遭(心里不舒畅)对过(对面)、花消(费用)、作死(找死)、过逾(过分)、宾(僵持、互相都不先动作)、才刚(刚才)、数落(批评)、收拾(修理)合该(吴方言读合为活)
在唐山方言的语法结构中,保留有汉语的使动式,作为一种造句形式,使用至今。
参见
与唐山话相关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9 15:13
目录
概述
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