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官话区主要的特点是大都有
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古平上去三声和古
入声浊音声母字的演变情况各地基本相同。即古平声清音声母字今读阴平,浊音声母字今读阳平;古上声清音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今读上声;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今读去声;古入声次
浊声母字今读去声,
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冀鲁官话和
北京官话的主要差别在于古入声清音声母字的今
调类和今四声的
调值。
夏朝时期,今
华北平原西部为
华夏族、东部为诸多华夏化很深的
东夷。商朝时期,商完全华夏化,诸多东夷华夏化程度也加深。西周时期,
齐国和
鲁国的东夷被华夏化,分别操齐方言一鲁方言(
周族方言与东夷语言的融合)华北平原西部的华夏部落操赵方言一燕方言(黄帝语言),但这些方言的差异就如同
福州话一
闽南话、赣语一
客语之间的差别一样大战国时期,诸侯混战,齐、鲁、赵、燕方言受了
中原官话河南方言(雅言)和秦晋方言的影响逐渐趋于统一,秦朝时齐鲁方言已完全融合趋同。
黄巾之乱、
永嘉之乱,华北内部
人口流动频繁,齐鲁方言、赵方言、燕东南方言也越来越混化。
北宋定都开封,汴洛音独得天下之正。此时的齐鲁、赵、燕东南都正好处于京都边缘地区,共同的地理形势和
经济状况为华北平原的方言提供了融合的机会,冀鲁官话形成。
至于
北京官话独立于冀鲁官话,那完全是北京一带一直是
东胡汉族杂居,并受辽金两代长期首都性统治有关。元明时期,冀鲁人向天津、北京市
平谷区、
唐山、
秦皇岛移民,扩大了冀鲁官话分布面积。
共66个县市,分布在
河北省和
山东省,总人口约3880.5万人,总面积约61566.5
平方公里。下面再分为3个小片。
共有52个县市区,分布在北京市、
天津市、河北省和
山西省。总人口约2632万人,总面积约64537平方公里。下面再分为6个小片:
天津市区内部方言很不一致。天津小片指的是以旧城区为中心的老天津话。分布的大致范围是:西边从曹庄子起,沿
津浦线到东边的徐庄子、赵庄子.再向南经贵庄、芦庄子、南马集到南端的大韩庄,再向西北经大芦北口、卞庄、邢庄子回到曹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