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满族自治县,隶属河北省
秦皇岛市,位于
河北省东北部,
燕山东麓,古长城脚下,属北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青龙河、沙河、都源河、星干河、起河五大河系蜿蜒曲折,穿绕全境;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总面积351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总人口55.4万,其中满族人口74.7%;截至2023年6月,青龙满族自治县下辖1个街道、13个镇、11个乡,县政府驻燕山路267号。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农业生产。
商代(前16—11世纪),县境属孤竹。
西周(前11世纪中叶—771年),东境属燕,西境属孤竹。
春秋时期(前770—476年),属山戎国地。春秋末期,东胡吞并山戎。
战国时期(前221—206年),属右北平郡(郡驻无终,今天津市蓟县)离支县。
秦末,匈奴吞并东胡,县境成为匈奴左地。
西汉时期(前206—25年),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西汉灭匈奴,县境属幽州右北平郡(郡驻平刚,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境)。
东汉时期(25—220年),属幽州辽西郡(郡驻阳乐,今辽宁省义县西)。东汉末年,鲜卑族摆脱对东汉王朝的依附,占据北方,县城为其统治范围。
三国时期(220—265年),东部为鲜卑族所据,西部属幽州右北平郡(郡驻土垠,今丰润县东)。
西晋时期(265—317年),沿三国制。
东晋时期(317—420年),前燕元玺元年(352年),鲜卑慕容僬建前燕后,西境属幽州北平郡(郡驻今遵化县东),东境属辽西郡(郡驻今抚宁区西)。前秦、后燕、北燕沿之。
南北朝(420—589年),县境先后为北魏、东魏、北齐3国地。北魏(386—534年),属平州(驻地肥如,今迁安市东北)辽西郡阳乐县(今抚宁区)。东魏(534—550年)沿之。北齐(550—577年),废辽西郡入肥如,属平州北平郡(郡驻卢龙县)。
隋代,文帝开皇六年(586年),废肥如,县境入新昌。开皇十八年(598年),新昌易名卢龙郡,县境遂归卢龙郡。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卢龙郡复为北平郡,后废北平郡,属柳城郡(今辽宁省朝阳市)。
唐代,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柳城郡为营州,县境遂属河北道营州。
辽代(907—1125年),907年,辽建国,国号契丹,县境大部属契丹族势力范围。圣宗开泰二年(1013年),属潭州神山县,西境属平州安喜县。
金代(1115—1234年),废潭州,神山县入利州,县境大部遂属利州神山县,西境属平州安喜县。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安喜县改称迁安县。
元代(1206—1368年),属辽宁省大宁路神山县,西境属永平路(驻地卢龙)迁安县。
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废神山县,县境分属中书省永平府抚宁、迁安2县(实为禁住地带)。
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县境属直隶省永平府。高宗乾隆二年(1737年),在山海关设临榆县,县境分属临榆、抚宁、迁安3县。
民国二年(1913年),临榆、抚宁、迁安属直隶省渤海道,翌年改属津海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县境遂属河北省。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3日,经中华民国政府批准,析抚宁县、迁安县长城以北区域建都山设治局,驻地双山子,属河北省辖。县境大部区域属其辖。东境龙王庙区、木头凳区(不含山东乡)属临榆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6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县境,废都山设治局,建青龙县,驻地大杖子村,属伪满州国热河省辖。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青龙解放。9月,以今县境成立青龙县临时行政委员会,驻地大杖子村,属冀热辽区第十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改临时行政委员会为县政府,属中共热河省热南十七地委。是年8月,因匪患,县政府驻地迁址双山子。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属东北行政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复属热河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热河省。1949年9月,因水患,县政府驻地迁址大杖子村。
1955年9月,撤热河省,改属河北省,县境属河北省承德专员公署。
1983年5月,属秦皇岛市辖。
1986年12月2日,撤销青龙县,建立青龙满族自治县。
行政区划
2022年,撤销
龙王庙乡,设立
龙王庙镇;撤销
茨榆山乡,设立
茨榆山镇。
截至2023年6月,青龙满族自治县下辖1个街道、13个镇、11个乡:
都阳路街道、
青龙镇、
祖山镇、
木头凳镇、
双山子镇、
马圈子镇、
肖营子镇、
大巫岚镇、
土门子镇、
八道河镇、
隔河头镇、
娄杖子镇、龙王庙镇、茨榆山镇,11个乡:
凤凰山乡、
三星口乡、
干沟乡、
大石岭乡、
官场乡、
平方子乡、
安子岭乡、
朱杖子乡、
草碾乡、
三拨子乡、
凉水河乡,共有396个行政村,2215个自然村,3659个村民小组,10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燕山路267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青龙满族自治县,位于
河北省东北部
燕山山脉东段,地处东经118°33′31″~119°36′30″,北纬40°04′40″~40°36′52″之间。县域东界至龙王庙乡与
辽宁省建昌县、
绥中县交界;南界至
海港区、
抚宁区、
卢龙县、
迁安市明长城北侧;西界至
凉水河、
八道河乡与
迁西县、
宽城满族自治县交界;北界至大石岭乡与辽宁省
凌源市交界。总面积351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青龙满族自治县地处中朝准台地、燕山台褶带东部、华北坳陷、山海关台拱北部和马兰峪复式背斜东段的交合部位。境内山岭重叠,沟谷、河谷纵横。地形趋势为东、西、北三面高,只有南面较低,似扁形漏斗,桃林口为漏斗出口。县境最高点为位于西北境的都山主峰,海拔1846.3米,最低点为县境东南的桃林口水库坝基处,海拔仅80米,海拔相对高度差为1766.3米,全县平均海拔250米。县境地貌的突出特点是:山地、丘陵、河谷和沟谷相间分布。
气候
青龙满族自治县属
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8.9℃,平均降水量715毫米,年无霜期162天。
水文
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有独流出境河流有青龙河、沙河、白羊河、清河、石河、洋河6条河流,境内总长230.3千米,流域面积1902.77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林业资源
青龙满族自治县山场面积406万亩,有林地面积233万亩,用材林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居河北省第二位。
矿产资源
青龙满族自治县矿产资源主要有
金、
银、
铜、
铁、
锰、
铀、
重晶石、
石英石、
花岗岩、
大理石、
石灰石、
煤炭等40多种。其中铁矿探明储量15亿吨,远景储量50亿吨以上,年产铁精粉800万吨,是冀东主要铁矿集中区之一;黄金探明矿脉300余条,国家储委批准的黄金储量8.9吨,远景储量110余吨,年产黄金近3万两,为国家万两黄金县之一;花岗岩储量26亿多立方米,年产石板材400万平方米。
青龙满族自治县石墨资源,槽探储量为320万吨左右,推测储量1000万吨左右。地表品位在5-8%,100米深处平均品位在20%左右。石墨矿石为大磷片状结晶体,近半比例为32目矿石,同时含50目、80目矿石,属于国内已发现的最优质矿石。尾矿资源,我县现有尾矿库235座。全县现有尾矿库容量约为9000万立方米。其中四等以上铁矿尾矿库现有库容量约6200万立方米,另有116座已完成闭库,铁矿尾矿库现状库容量约4400万立方米。
水资源
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6亿立方米(地表水6.3亿立方米、地下水2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水量1.7亿立方米)。
风能资源
青龙满族自治县风能资源较丰富,年平均风速为2.18米/秒,春季3-5月风速较大,青龙满族自治县十七个测风塔数据均在年风速5.7米/秒以上,满负荷运转小时数在2400小时左右,适合开展大型风力电站建设。光照资源条件良好,多年太阳能总辐射值在5030.6-5808.2兆焦/平方米,年平均太阳辐射量5488.2兆焦/平方米,日照时数平均值为2600-2800小时。
生物资源
人口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青龙满族自治县常住人口43.11万;
截至2023年末,青龙满族自治县总人口55.4万,其中满族人口占74.7%;有
满族、
汉族、
苗族、
回族等11个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完成生产总值145.3873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76050万元,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67714万元,同比下降4.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10109万元,同比增长6.9%。
202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4%。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6.8%,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5%。
202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财政收入完成108099万元,同比增长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6449万元,同比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0091万元,同比增长16.3%。
202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3591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6821元,同比增长7.2%。
第一产业
202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25782万元,同比增长2.6%。其中牧业总产值完成252126万元,同比增长7.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6%。
第二产业
202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4%,环比提高1.1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8041万元,同比增长9.1%;实现利润总额15580万元,同比下降7.2%;亏损企业亏损额24397万元,同比下降26.4%。
第三产业
202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8516万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343814万元,同比增长13%;乡村实现零售额124702万元,同比增长11%。
截至2023末,青龙满族自治县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892123万元,同比增长11.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549520万元,同比增长10.6%。各项贷款余额1818005万元,同比增长14.1%。
交通运输
青龙满族自治县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处于冀辽两省接壤、秦唐承朝葫五市交汇地带,东通内蒙、南望渤海、西联京津、北接辽西,是华北与东北、内陆与沿海物流通道的重要节点。距北京220千米、天津260千米、秦皇岛港90千米、曹妃甸港130千米,处在京津冀3小时经济圈和唐承秦1小时经济圈内、京唐秦发展轴和秦唐沧沿海经济隆起带。承秦高速公路横贯东西,7条国省干道纵横交错、联线成网,农村公路网通达城乡。
公路
青龙满族自治县有230国道、508国道S251省道、S261省道4条公路穿过境内。
承秦高速公路在青龙县境内,有八道河、青龙、青龙东等高速路口。
2020年,青龙满族自治县公路投资1.8亿元,县内共有高速公路69.8千米,高速公路连接线66.79/8条,省级公路229.671千米/9条(包括高速连接线),县级公路289.147千米/8条,乡级公路379.335千米/31条,专用公路8.232千米/2条,村级公路1564.412千米/563条,总计2607.383千米。全县高速隧道15个,11573延米,高速桥梁45座23615延米;省级公路隧道16个,长7067.6延米;全县公路桥梁总长45002.84延米,其中国省干线9214.04延米,村村通工程已贯穿全县396个行政村,村村通公路达563条,1564.412千米。
铁路
秦山铁路,南起
河北省
秦皇岛市,北到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山神庙煤矿。全长44千米。共有车站11个。建于1915-1916年、1924-1925年、1987-1988年。原为开采柳江煤矿而修建的窄轨铁路。20世纪70年代中期,河北省投资对原线路进行了改造,拓宽为标准轨距,并与秦皇岛南站相接。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向北延伸至山神庙站。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完成9所学校采暖改造,职教中心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北师大托管青龙一中有序推进,职教中心入选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文化事业
202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举办首届全民健身大会,承办全市第38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展“戏曲进乡村”“彩色周末”等演出270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青龙满族自治县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通过省级验收;青龙成立了由该县中医院和县医院分别牵头的两个医共体,通过实施夯实主体责任、深化外部治理、细化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基层水平等措施,实现了牵头医院定期开展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联诊联治,对成员单位的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实行垂直管理目标。截至目前,两个医共体牵头单位共接收成员单位30余名医护人员来院进修学习,同时深入基层单位执行坐诊和业务指导180人次。
社会保障
2023年,青龙满族自治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540人次,新增城镇就业7706人。共确定各类代缴人员12196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116人,低保人员10207人,特困人员226人,残疾人员343人,边缘易致贫户294人,其他人员10人。由政府出资,每人代缴100元养老保险费,共落实政府代缴资金121.96万元
历史文化
饮食
满族饮食以小米、高粱米、玉米、白薯和杂豆为主粮,以稀、干米饭为主食,大米、面粉甚少。近年细粮用量有所增加,但小米、高粱米仍为主粮。一般农户,常年粮菜混食,入冬至翌年春耕前,日食二餐,粥为家常饭。随着经济的发展,迄今,职工户多食细粮,农户亦不粮菜混吃,而逐渐变为稀、干搭配、粗细粮搭配,但粥仍属爱吃的家常饭。
受满族风习影响,人们喜食粘食,如粘干饭、凉糕、切糕、元宵、粽子、粘馍馍等,也吃发糕、散壮子、煎饼。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食还有夏季喜吃水饭,或热汤,或凉浆,因爱好而定。逢节令或待客喜做水豆腐、干饭伴水豆腐,别具风味。
副食方面,日常用菜以白菜、萝卜等大路菜为主,青椒、芹菜、韭菜、西红柿等细菜为辅,近年来增加了蒜台、菜花、葱头等。果品以苹果、梨、桃等水果为主,干果为辅。肉蛋类多为猪、羊肉和鸡蛋。春节杀年猪、腌咸肉。吃菜多做“大菜”和自家腌制的小菜。夏季喜吃生拌黄瓜和大葱、生菜蘸酱,冬季喜吃酸菜,富裕户则吃酸菜火锅。多数男性喜饮酒、吸烟、喝茶。成年人喜欢高度烈性白酒。宴会上有划拳、打筷子、碰“三十”、“赶集”等斗酒习惯。20世纪80年代后,啤酒、果酒逐渐进入一般农户。旧时,烟民多吸叶子烟(亦称旱烟、火烟),富有者吸水烟。叶子烟多自种自用,习惯用烟袋、火镰。青年多吸卷烟。饮茶以花茶为主,泡茶为主要饮用方式。近年来,汽水、果汁、果晶等饮料颇受人们欢迎。
满族礼俗
青龙各族人民由于长期和睦相处,形成了崇尚礼节、尊长孝亲的美德。解放前,晚辈对父母、祖父母晨必省晚必敬,逢春节、结婚、丧葬、拜师,晚辈对尊长均执跪拜礼。亲友见面互道问候,并转问长辈安好。邻里相见必打招呼,讲究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同宗戒争诉,邻里要相帮。解放后,跪拜改为鞠躬,同志之间执握手礼或点头致意。倡行“五讲四美”后,在军人、干部、职工、学生中间推行使用“您”、“打扰了”、“对不起”、“谢谢”、“不客气”、“再见”等文明礼貌用语,现已蔚然成风。
亲朋之间重视礼尚往来,遇喜庆事都携带礼品祝贺,遇丧葬或其他灾祸,必登门吊唁或抚慰。邻里间相互协助,极尽亲朋、邻里之情。平日待客极其热诚,让座、敬烟、敬水,尽力筹备饭菜。
满族居住
青龙区盛产木材、山草、石料,旧时建房均为木石结构。因贫富差异,房屋类型大体分两种:一是毛草房。柱、柁、檩、椽做骨架。二是砖瓦房。传统格局,房屋多坐北朝南,北房为正房,3-5间不等,东西房为厢房(亦称偏房、配房),2-3间不等,南房为门房。上时贫困户只盖正房,富户讲究五正三厢(东西厢房均为三间)或“四合院”。正房中产为灶间,两边为居室。居室南面搭“一字炕”,与锅灶相通,北面摆设箱、柜、瓶、镜等什物。民房建筑都开后窗、后门,院落普违围墙,临街开门。条件较好的户建门楼、影壁。近年来,一些居民改变传统格局,住房建走廊、厨房、寝室、会客室、贮藏室等,分别设置。建房、住房,有许多信仰习俗。旧时,建房一般要请人“定向口”、择动工吉日。上梁要唱喜歌,贴对联;中梁上要贴“阴阳鱼”,挂筛箩、红布,借以驱凶避邪;做脊合拢时要鸣放鞭炮,给工匠赏钱。住房以东屋为大,住长辈,西屋为小,住晚辈。神祇供奉也有一定位置,灶间北墙设“祖宗龛”,锅灶与火炕的墙上设“灶王龛”。在农村,这些习俗沿袭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住宅新建或改建成瓦房。近年出现“北京平”和楼房建筑。新建房屋多为木石结构,少数为钢筋水泥结构,追求美观、宽敞、舒适。一般新房都是外挂水刷石,饰以各种图案,室内吊棚、铺地板、白灰墙、水泥裙、玻璃窗。有的在住室还修了月台,院里建起拱窖、压水井。
满族服饰
适应气候变化,冬着棉衣,夏着单衣,春、秋着夹衣。旧时,衣着以土布(家织布)为主。商家和富有者穿细布,绸缎或毛皮。20世纪70年代后,布料种类增多,质地提高。迄今,化纤已成主要衣料。旧时,幼儿多穿兜肚、围肩(俗称嘎拉)、开裆裤。成年男性夏穿汗溜儿,冬穿掩襟袄、甩裆裤,束腰,扎裤脚。农民上身披围肩,穿皮衩裤。商贾、士绅着长袍,套马褂、坎肩。成年女性夏季多穿汗褂、兜肚,其余三季着布衫、旗袍、甩裆裤,扎裤脚。富户女性围裙带。后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淘汰。进入20世纪80年代,夏季多穿背心、衬衫、制服裤、牛仔裤,有的穿短裤。青年女性穿短裙或连衣裙;春秋多穿秋衣、线衣、尼龙衣、绒衣、毛衣和人民服、西服;冬季多穿制服棉裤,便式紧身棉袄,加穿外罩。青年人喜穿西服夹克服、羽绒服;有的外出时穿棉大衣、皮大衣或呢料大衣。衣服颜色、款式,历来儿童装、女装较男装艳丽、新颖。旧时,儿单穿的兜肚、围肩多绣花,或绣或挑,胸前缀以花鸟、人物等图案;女装领口、袖口、衣襟边缘多镶花边(俗称绦子),一般选用与衣料对比度较强的颜色,儿童装在醒目处或印染、或刺绣、或补缀,均饰以文字或图案;女装除讲究质料、色彩外,尤其讲究款式,追求新颖别致。
鞋、袜、帽
民国以前,幼儿穿“猪头鞋、猫头鞋”,有“头双猪,二双猫,阎王爷找不着”的民谣,有姑姑送猪鞋的习俗。严冬老人多穿毡疙瘩、草鞋,富裕户则穿云头鞋(亦称老头乐)、暖靴。女人因缠足,很少从事田间劳动。民国以后,始有胶鞋、皮鞋,迄今各式胶鞋、塑料鞋、皮鞋,基本普及,并出现旅游鞋,雪地鞋。男女均穿家做布袜,冬季老年人仍有穿棉、夹布袜者。民国年间始有线袜,已普及了夹底袜、丝袜、尼龙袜以及毛线袜、毡袜。男人暖帽有风雪帽、棉帽头、毡帽头、三块瓦皮帽。现今发展为剪绒帽、毛线帽。凉帽有尖顶草帽、蘑菇式圆顶草帽、马落坡草帽,现今发展为礼帽式草帽和遮阳帽。四季通用的有礼帽、帽头、八角帽、解放帽、鸭舌帽等。幼儿戴“虎头帽、兔头帽”。旧时,老年妇女有戴帽习惯,今青年妇女亦佩戴各种毛线帽、草帽,并流行纱巾、围巾。
发式与饰物
清代,男子“半剃半留”,即只留颅后发,编成辫子,垂于脑后。民国年间留头头,但少数老人仍留发盔。20世纪50年代后,由光头逐渐演变为平头、分头、背头。近年,少数青年留披肩长发。旧时,男孩前额留“栊梳背儿”,脑后留“拉毛儿”,也有留“歪桃儿”的。乡俗“栊梳背儿”和“拉毛儿”须在结婚回门时,由岳母在门口剃掉,并赠牛、羊或银洋做赏,表示从此成为成年人。姑娘前留“流苏”(亦称幔幔苏儿),后梳长辫,后演变为短发、“羊角辫”,近年讲究“烫发”。从结婚起梳圆头(亦称盘头)、绞脸。满族妇女有的梳两把头(亦称如意头),老年妇女也有梳“纂心子”的,后演变为燕尾发、短发,近年也有烫发的。佩戴饰物,旧时儿童多戴手镯、脖锁;男子多佩荷包、牙签、扇套;女性多戴头花、卡子、插针、耳环、手镯、戒指,近年又有戴项链、发带者。首饰多以金、银、骨、玉石为料,贫户只能戴铜料首饰。头花多用纸、绒、绢、绸等制成。
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猴打棒
青龙猴打棒是青龙满族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分为舞台表演、秧歌走街打场和广场文艺表演等表演形式,被列为河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寸子秧歌
满族寸子秧歌是满族宫廷和民间生活相结合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流传于青龙满族自治县娄杖子、八道河、凉水河、隔河头等乡镇,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在表演形式上可分为秧歌走街和单个节目打场,并伴随小出子节目《捕蝴蝶》、《摸花轿》等。2009年,青龙满族“寸子”秧歌先后被列入市、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名胜
祖山风景区
祖山风景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渤海北岸,燕山南麓,距秦皇岛市区仅,最高海拔,规划面积118平方千米。是国家4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地质公园 阳山景区
阳山景区为阳山洞,八仙洞两大景点,配有将军石、狐仙石、鸡冠山等景点构成。
阳山洞,坐落在干沟乡烧锅店村,面积5.8平方千米,距离青龙县城59千米,是青龙宗教名山,佛、道文化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八仙洞坐落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干沟乡境内的盘岭沟村,位于青龙建昌交接的盘岭上、京建公路的北侧路旁400米左右处,景点面积约1.86平方千米。
青龙湖景区
青龙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北部,有京秦、京沈高速及102、205国道与景区相连,距秦皇岛、唐山两地100千米,有公交直达景区,是依托河北省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桃林口水库区域内的工程景观和自然、人文景观建成的特色生态旅游区。
冷口温泉
冷口温泉位于青龙县西南部,是清代“口外八景”之一,常年水温41℃。内含钙、镁、氯等元素和硫酸根、碳酸氢根等离子。
都山森林公园
都山森林公园地处
燕山山脉东段,山峦起伏,群峰陡峻,沟深谷长,森林茂密,物种丰富。植物种类达300多种,境内分布有广泛的天然林,森林覆盖率达94.2%。林中长有北方稀有的原始古树云杉,还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黄饽椤、核桃楸、紫椴等。
地方特产
青龙板栗
青龙板栗个大皮薄,色泽鲜艳,果肉细腻,风味芳甘独特。是“京东板栗”的龙头产品,在日本单独注册商标为“青龙甘栗”。青龙“京东板栗”在2006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荣获河北省名牌产品荣誉称号。
青龙苹果
青龙苹果品质好,含糖量高,口味独特。“龙富”牌红富士苹果平均单果重250克以上,最大单果重可达500克。2001年11月,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国家名牌;1999、2000、2001连续三年被评为河北省“名优产品”;2006年,“龙富牌”红富士苹果获“河北省名牌”荣誉称号
青龙枸杞
青龙枸杞“粒大、色红、肉厚、质柔软、籽少、味甘甜”。木头凳镇、干沟、大巫岚、凤凰山一带建成百里枸杞长廊,为秦皇岛市枸杞主产区,产品主要销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地区。
青龙安梨
青龙
安梨个大皮薄,耐贮存,是京津唐秦等城市和东北地区市场上安梨的主要供地。
青龙水豆腐
青龙水豆腐色、香、味俱全,青龙水豆腐不仅入口软、滑,有一种原汁原味豆子的清香,还有很好的药膳作用。
获得荣誉
2019年5月,青龙满族自治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0年7月,青龙满族自治县入选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21年1月,青龙满族自治县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
2021年5月,青龙满族自治县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
2021年10月,青龙满族自治县入选河北省县级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