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会盟是指821年(
唐穆宗长庆元年;
吐蕃彝泰七年)
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
逻些(
拉萨)重盟。
公元七世纪初,唐朝建立起强大的统一政权。与此同时,藏族的民族英雄
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实现统一。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成果。他曾两次派遣大臣赴唐廷求婚,于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
文成公主。唐高宗封松赞干布为“附马都尉”、“西海郡王”,后又晋封为“宾王”。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200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
处于衰落之中的吐蕃王朝,为了巩固王室的统治,急欲与
唐朝建立新的友好关系。821年,赞普赤热巴巾接连三次派员到长安请求会盟。
安史之乱后的
唐朝吐蕃的请盟极表同意。唐穆宗命宰相等17名重要官员与吐蕃会盟官员在长安西郊举行了隆重的会盟仪式。次年,
唐朝派刘元鼎等人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
钵阐布和
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
逻些(即
拉萨)东郊。这次会盟发生在唐长庆元年和二年,史称“
长庆会盟”。会盟双方重申了历史上“
和同为一家”的甥舅亲谊,决心今后“社稷如一”,永远和好,互相援助,充分表达了藏汉两族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记载这次会盟内容的“唐蕃会盟碑”共有三块,其中一块立于
拉萨大昭寺前。
长庆会盟之后,藏汉两族团结友好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