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金环,女,广东
香山县唐家村人,出生于
上海,民国时期著名社会活动家,系著名的民族企业家
唐廷桂的孙女、留美幼童
唐荣俊的大女儿。
轶事典故
唐金环(珏华),广东香山唐家湾人,1886年出生。唐金环是第三批留美幼童唐荣俊的大女儿,后来成为外交家施肇基的夫人。其祖父
唐廷植、叔公
唐廷枢和
徐润、
郑观应等人齐名,是粤商香帮在上海的领袖人物。有资料记载,早在19世纪末,曾留学欧美的学生唐元湛、颜惠庆、牛惠生等人将自行车带进校园,成为传播自行车车技的首批华人。唐荣俊和
唐元湛、
唐绍仪是香山唐家湾同宗。
唐荣俊位于上海马克姆路27号的家本来就是粤商汇集的地方,昔日的留美幼童回国后也经常在这里聚会。他们在花园草地上唱读书时的校园歌曲,重温热爱的棒球、网球运动,自然引得唐金环及兄弟姐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而这时的上海,女子依然是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的。
突然有一天,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骑着自行车从马克姆路27号冲了出来,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她竟穿着男式长袍、裤装。这个举动有点离经叛道,引起了轩然大波。报馆记者捕捉到这个新闻,纷纷报道,主基调是这个骑自行车上街的女子真是伤风败俗,她应该行不动裙、笑不露齿才对。舆论没有让她闭门思过,反而愈演愈烈,骑着自行车继续上街,头上还多了一顶西洋式的凉帽。她的兄弟们弄了个照相机,在马路上一边赛车,一边相互拍照,乐此不疲,引起了更多人的好奇和关注。
很快人们就知道,这个穿长袍、戴凉帽、骑着自行车上街的女孩子就是粤商领袖唐荣俊的女儿唐金环。她饱读诗书,外语流利,自然是想法超前,举动新派。由此,记者笔锋一转,从“伤风败俗”变成“惊世骇俗”。
这一折腾,街上骑自行车的女子就不只她一个了。
《图画日报》的《上海社会现象》干脆刊载了一幅水彩素描,题为《妇女亦乘脚踏车之敏捷》,将骑车女子的身影画得曼妙无比,文章写得让人心动:
自脚踏车风行沪地,初为一二矫健男子取其便捷,互相乘坐。近则阁楼中人,亦有酷喜乘坐者。每当马路人迹略稀之地,时有女郎三五,试车飞行,燕掠莺梢,衩飞鬓颤,颇堪入画。
记者们很快又有了新的发现:唐金环和兄弟们所骑的自行车是新款,不是从前那种前轮大、后轮小的车子,而是一款经过改造的前后轮径一致、之间有传动装置和刹车装置的自行车。它座位靠后,不会将衣襟绞到车轮里去,且容易控制,能够避免危险事情发生。此后,前后轮径一样大的自行车被称为“平车”,属于安全型。
唐荣俊和唐元湛对唐金环把新款自行车骑出去的勇敢行动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这批留学生是穿着官服出国的,无论顺境逆境,都有一种使命感,不仅要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还自觉把改良社会、改良国民性当成己任,将社会公益事业当成终身事业。
20世纪30年代,唐元湛的儿子唐观翼在上海推广现代自行车体育活动,想以体育实业让中华民族丢弃“东亚病夫”的耻辱记忆:他开设安轮车行,代理英国跑车、摩托车;组建上海车会,推广自行车健身运动;设计生产并销售“翼牌”系列自行车,组织上海市自行车比赛及沪、津、平自行车拉力赛……
但是体育赛事没有女子参加等于只成功了一半,而且一年一度的自行车竞赛总得有新亮点。于是,唐观翼想到了此时已是大使夫人的唐金环,请她以自行车健身运动推广者的身份,为中国妇女做个榜样。
唐金环大部分时间随丈夫施肇基居住在国外,看到了东西方差距,更加希望祖国强盛。此时,她已经是六个孩子的母亲了,依然愿意身体力行,推广现代体育运动。她认为,只有“母亲”身心健康,才能从根本上扔掉“东亚病夫”的帽子。
于是,唐金环成为上海车会的第一位女会员。只要有时间,她都会参加车会的活动。她的行为推动了女子自行车健身运动的兴起。
随后,唐观翼根据中国女子的穿着和生活习性,很快就设计出了专给妇女骑行的坤车,即在定型的三角横梁自行车基础上,将横梁放斜,呈“V”形,前侧是两根,后侧是一根。唐观翼将生产出来的“翼牌”坤车送给了唐金环,并热情地为她拍照留念。
唐金环具有先锋意义的行动在女青年中形成了普遍认同,唐观翼顺势而为,请工部局女校校长杨怀僧的夫人帮助,动员女学生参加自行车健身活动并训练运动员。她们认为,能够参加上海市自行车竞赛运动会是一个荣耀。著名外交家施肇基的夫人唐金环已经为新女性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奋起直追。
同时,此事所带来的效应不仅是中国女子生活观念的转变,还有服装的变革——传统裙装或旗袍是无论如何不能进行自行车健身运动的,为此,上海女装开始生产西式裤装,由此还带来了女装服饰西洋化的潮流。
亲属成员
唐荣俊的孩子都出生于上海,男孩10岁以后自费出国留学,女孩子则在上海完成最高程度的教育。唐荣俊于1904年去世,留下的三女两男,都没有结婚成家,唐元湛和唐邓凤给予关照。唐金环是清末及民国时的著名外交家施肇基的夫人,唐金玲与留美幼童黄开甲的儿子黄文龙结为伉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