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城肥鲵
小鲵科肥鲵属动物
商城肥鲵(学名:Pachyhynobius shangchengensis)是小鲵科、肥鲵属有尾两栖动物。雄鲵全长167毫米,雌鲵164毫米左右。体形明显肥壮,尾短于头体长;有唇褶,前后肢短弱,指4个,趾5个;犁骨齿列呈“\u2215”形,近内鼻孔内侧,无囟门;上颌骨与翼骨相连接;鳞骨内侧明显隆起。雌鲵肛裂前部灰蓝色,后部色浅;雄鲵肛裂前部与体腹面色同。
动物学史
1984年,河南新乡师范学院生物系讲师翟文元等人,在商城金刚台自然保护区,发现这一稀有动物。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鉴定,确认其是中国国内外尚未发现和记载的两栖动物的一个无名新种。由于体态肥胖,形似小鲵,命名为商城肥鲵。
1985年,商城肥鲵是费梁等依据采于河南商城的标本命名,并依此建立了新属新种
形态特征
成体:雄鲵全长167毫米,雌鲵164毫米左右。体形肥壮,从吻至头顶部逐渐高起;躯干浑圆;尾基部粗壮,略呈方形往后渐侧扁,末端钝圆。头长大于头宽,吻钝圆,吻端略突出下唇;唇褶较弱;鼻孔近吻端,鼻间距与眼间距几相等,或略大于眼间距;口较小,口角位于眼后角的下方;颈褶发达;上、下颌具钩状细齿;犁骨齿两短列,每侧有12枚左右,呈“\u2215”形,位于犁腭骨后缘,近内鼻孔后内侧,左右两齿列的间距0.6~0.8毫米。四肢短弱,前肢尤甚,前肢向前伸时,指末端距眼甚远,约为前肢基部到吻端间距之半;前后肢贴体相对时,指、趾端相距3~5个肋沟;指4个,指长顺序为3、2、4、1;趾5个,趾长顺序为3、4、2、5、1;指、趾较扁;掌、蹠部无角质鞘。尾长短于头体长;尾背鳍褶始于后肢后伸的末端部位,腹鳍褶始于尾长的后1/2处;肛部微隆起,肛胆孔纵裂。皮肤光滑,头顶有不明显的“∨”形嵴;眼后有一细纵沟达颈褶;头后至尾背鳍褶起始处有一浅脊沟;肋沟13条。左右上颌骨之间距窄;翼骨较发达,与上颌骨相连接;鳞骨内侧明显隆起,左右额骨和顶骨之中缝处有棱嵴。生活时体背面深褐色,体侧色稍浅,腹面灰褐色或灰白色,刚变态的亚成体在体侧和尾侧有分散小白点。甲醛浸泡时间长的标本,体色为黄褐色。
第二性征:雌鲵肛裂前部灰蓝色,后部色浅;雄鲵肛裂前部与体腹面色同,肛裂后部色浅(液浸标本)。
骨骼:头骨前窄后宽,左右上颌骨间距远小于方骨外侧间距;上颌骨与翼骨相连接;鳞骨内侧明显隆起;犁骨齿列位于内鼻孔后内侧,呈两短弧形,略向内倾斜,每侧有齿12枚左右;鼻骨和前颌骨间无囟门;泪骨入眼眶,不入外鼻孔。上颌缘具细齿一排,下颌具细齿两排,内排长度约为外排长的1/2,彼此平行排列。上舌软骨部分骨化,第一、二对角鳃骨骨化,前者基端不成角状;第一、二对上鳃骨骨化,仅后者游离端为软骨质。上舌软骨部分骨化。
幼体:5月中旬采到的幼体,平均全长为77.5毫米时,头体长44.6毫米,尾长为全长的2/5,前肢长10.1毫米,后肢长10.6毫米,指、趾末端角质化,似爪状。头部宽扁,渐向吻端倾斜,体背较高而窄,向两侧渐扁。吻钝圆,上唇突出于下唇,两侧唇褶较显;眼位于头背侧;外鳃3对,第一对短,第三对长,平均长度3.4毫米。颈褶后缘游离;肋沟明显;尾肌较弱,鳍褶薄而发达,背鳍褶前达体背中部,其长度约与头体长相等,腹鳍褶达肛裂后缘,末端尖细。背面深褐色,有的浅褐色,满布不规则的斑纹,头背斑纹细密,体、尾背侧及尾鳍褶的斑纹较大,腹面白色。
生活习性
商城肥鲵为终生水生的有尾两栖动物。5~8月见于海拔380~1100米的山区流溪内,常栖于流速缓慢、清澈见底的大小水坑内的水底石下,坑底多为沙石,水深一般为0.5~1.5米;4月期间的水温较低,10℃左右。成鲵受惊后常迅速钻入石下或石缝中。该鲵以水栖为主,捕食多在水内进行,有时也到水凼的上段流水内觅食。据吴淑辉等(1994)报道,该鲵主要以昆虫幼虫、虾、小鱼以及其他水生小型动物为食,捕食多种昆虫的幼虫。
成鲵白天潜居石缝中,晚上出来活动觅食。成鲵为昼伏夜出型动物,与其他有尾类成体的活动习性基本一致,对于以水生小型动物为食的肥鲵来说,天暗以后,很多溪虾都停息在水中的岩石表面, 成为商城肥鲵出蛰后4~5月份的主要捕食对象。成体也有白天活动的,较多情况下是由于溪蟹的袭击而逃出,稍作短暂回避又退进石缝中。
商城肥鲵水栖和爬壁能力强,易逃跑。商城肥鲵很少离开水体,只有在环境非常安静和光线较弱时悄悄地爬上水面以上的附着物休息,观察发现商城肥鲵可以爬上漂浮在水面上的筛绢布袋表面休息并保持适度警觉,一旦遇到惊扰就立即跳入水中寻找隐蔽处藏身。能在垂直欠光滑的表面上攀爬,能从水中突然跃出水面露出身体前部1/3,能在地面上爬行寻找新的水栖地,在潮湿的地面上可以较长时间爬行直至到新的水体,当在干燥的地面上爬行时,体表水分丧失,行动减慢,继续爬行皮肤出现干皱时说明体内已开始脱水并逐渐失去爬行能力。
分布范围
中国的特有种,分布于河南(商城)、安徽(金寨、霍山、岳西)、湖北(阴山)。
繁殖方式
繁殖和个体发育均在水中进行。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4年 ver 3.1——易危(VU)。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列为易危级别。
濒危原因
毁林开荒、建造房舍、石材开采、旅游开发等经济活动,直接破坏了肥鲵的栖息环境,成体与幼体都缺乏主动改变生存环境的能力。群众缺乏对该特有种的保护意识,有极少数人捕食;在河南商城有人捕捉后运往郑州当大鲵(娃娃鱼) 出售。还有外地滥捕者。当地政府把这样的环境作为避暑、旅游胜地相继建起了楼堂馆所。有些人将其捕捉带回家饲养,均未成功。上述行为从现象上看伤及的是个体数,而实际上造成了对种群的危害。
保护措施
主要价值
分布区当地群众将该鲵捕为食用,但商城肥鲵仅发现于大别山地区,其分布区较为狭窄,在研究有尾两栖动物演化中是不可多得的材料,在科学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参考资料
商城肥鲵.salamanders.
商城肥鲵/.iucnredlist.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15:21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