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林站(越南语:Ga Gia Lâm)是越南铁路的一座火车站,位于越南河内市龙编郡。(不位于
嘉林县)嘉林站始建于越南被法国殖民统治的法属印度支那时期,于1902年随
河老铁路建成通车而落成启用。它是
河同铁路的终点站,每天设有国际联运列车
T8701/8702次列车(MR1/2次)通往
中国南宁。
河老铁路(越南语:Đường sắt Hà Lào),全称河内-老街铁路(越南语:Đường sắt Hà Nội - Lào Cai),是一条连接河内和老街省老街市的米轨铁路,全长296公里。这条铁路始建于越南被法国殖民统治的法属印度支那时代,在1903年动工兴建并于1906年建成通车,也是连接中国昆明市和越南海防市的滇越铁路的其中一个部分。河老铁路的河内至安员段与河同铁路共线,并在国境车站老街站经中越河口铁路大桥,与中国境内的
昆河铁路河口站连接。
河老铁路是越南铁路系统当中线路状况最差的铁路干线之一,而且由于地势原因全线296公里之中约111公里是曲线区段。2008年初,越南交通运输部决定在五年时间内(2008年—2012年)对河老铁路进行改造,该项目的总投资额约为1.6亿美元,其中1.39亿美元为ODA优惠贷款,其余2100万美元为越南政府配套资金。改造工程的重点包括升级改造71个大型桥梁、车站、货场,加固路基及改善曲线区段等。
滇越铁路(Yunnan-Vietnam Railway)是东南亚地区一条连接中国
昆明和越南
海防港(经中越口岸
河口)的铁路,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为
米轨铁路,呈南北走向。滇越铁路被《英国日报》称之为与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相媲美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河同铁路(越南语:Đường sắt Hà Đồng),全称河内-同登铁路(越南语:Đường sắt Hà Nội - Đồng Đăng),是一条连接越南首都河内市和中越边境城镇同登市镇的铁路,沿途经过河内市、北宁省、北江省和谅山省四个省市,铁路全长162公里,采用轨距为1,000毫米米轨和1,435毫米准轨的混合套轨。
河同铁路始建于越南被法国殖民统治的法属印度支那时代,最早建成的一段是谅山至府谅沧(今北江市)铁路,在1890年动工兴建并于1894年建成通车,当时采用轨距为600毫米的窄轨。在保罗·杜美担任法属印度支那总督时越南铁路的建设进度被大大加快,在此期间府谅铁路被改建成1000毫米轨距的米轨铁路,并且先后于1900年和1902年分别延伸至殖民地首府河内和中越边境同登。1954年,河同铁路在中国的协助下完成修整,并与中国的湘桂铁路在友谊关接轨。1955年至1978年间,河同铁路曾经被称为河友铁路(越南语:Đường sắt Hà Hữu)。
越南战争期间中国应北越政府的请求,派出铁道兵帮助越南抢修抢建铁路,并将河同铁路改建为米轨、准轨两用的混合轨铁路,自此中越国际联运列车不用换乘换装即可直达河内。
河太铁路(越南语:Đường sắt Hà Thái),又称河内-观朝铁路(越南语:Đường sắt Hà Nội - Quan Triều),是一条连接越南首都河内市和北部工业重镇、太原省省会太原市的铁路,铁路全长296公里,采用轨距为1,000毫米米轨和1,435毫米准轨的混合套轨。这条铁路建于
法越战争结束后的北越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于1962年建成通车,最初采用1,000毫米轨距;越南战争于1965年全面爆发后,中国应北越政府的请求派出铁道兵帮助越南抢修抢建铁路,在此期间援越工程队对河太铁路进行改轨工程,将米轨铁路改建为米轨、准轨两用的混合轨铁路,河太铁路的改轨工程于1967年全部完成。河太铁路的河内至安员段与河同铁路、河老铁路共线,而在观朝站则与属于越南煤炭矿产工业集团的观红铁路专用线连接。
河太铁路连接了太原市公江工业园区和红河三角洲地区,是一条以货运业务为主的铁路线。由于铁路客运长期以来无法与公路客运竞争,河太铁路的客运业务每年为
越南铁路总公司带来约900亿越南盾的亏损。
河海铁路(越南语:Đường sắt Hà Hải),全称河内-海防铁路(越南语:Đường sắt Hà Nội - Hải Phòng),是一条连接越南首都河内市和北部港口城市海防市的米轨铁路,沿途经过河内市、兴安省、海阳省和海防市四个省市,铁路全长296公里。这条铁路始建于越南被法国殖民统治的法属印度支那时代,在1900年动工兴建并于1902年建成通车,也是连接中国昆明市和越南海防市的滇越铁路的其中一个部分。河海铁路的河内至嘉林段与河同铁路、河老铁路共线,而在海防站则有港口铁路与海防港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