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风
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的第三子
嘲风(cháo fēng),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第三子,为鳞虫之长,其父亲是龙、母亲一说是凤凰、一说是鸟、另一说是猞猁;其形似兽,殿台角上的走兽(龙、风、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是它的遗像;其本身是灾难的集合体,掌控地震、海啸和天炎。
人物设定
外貌特征
嘲风,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风、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
神职
嘲风本身是灾难的集合体,地震、海啸、天炎都是他的力量。
形象演变
形象起源
嘲风的原型来自于飞行动物鸟类的代表——凤。凤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凤”被用来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后来演变成龙代表帝皇,而凤代表帝后。嘲风平生好险,一般在殿或屋的房顶上,有震慑妖魔,驱灾除害的作用。一双翅膀,一声怒吼,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常以其形状作为殿角的装饰,是一种民间所信奉能辟邪镇宅的瑞兽。如今殿角垂兽即是其形象。
“根据习性和所处位置的描述可知,李东阳版中的“嘲风”实际上是指陆容的“螭吻”,“蚩吻”实际上是指“鳌鱼”,而杨慎版里的“螭吻”其实就是“嘲风”。据明人陆容(1436—1494年)《菽园杂记·古诸器物异名》所载:“屃赑,其形似龟,性好负重,故用载石碑。螭吻,其形似兽,性好望,故立屋角上。徙牢,其形似龙而小,性(好)吼叫,有神力,故悬于钟上。宪章,其形似兽,有威,性好囚,故立于狱门上。饕餮,性好水,故立于桥头。蟋蜴,形似兽,鬼头,性好腥,故用于刀柄上。䘎𧊲,其形似龙,性好风雨,故用于殿脊上。螭虎,其形似龙,性好文彩,故立于碑文上。金猊,其形似狮,性好火烟,故立于香炉盖上。椒图,其形似螺蛳,性好闭口,故立于门上,今呼鼓丁,非也。虭蛥,其形似龙而小,性好立险,故立于护朽上。鳌鱼,其形似龙,好吞火,故立于屋脊上。兽吻,其形似狮子,性好食阴邪,故立门环上。金吾,其形似美人,首鱼尾,有两翼,其性通灵不睡,故用巡警。”在此书中,陆容只是阐述了古代器物上的各种各样的“异兽”,而非官方意义上的九龙之子。
形象变迁
关于“龙生九子”的说法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但直到明孝宗朱佑樘时期才有了官方的说明。
据明人李东阳(1447—1516年)在《怀麓堂集》卷七十二《文后稿》“记龙生九子’’中载:“昔在弘治开,泰陵尝令中官问龙生九子名目,因忆少时往往于杂书中见之,仓卒不能悉具,又莫知所出。”但是当时时任内阁大臣的李东阳知道得也不全,于是查了很多书,又问了不少人后,拼凑全了上书回复:“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龙种,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赑屃,平生好文,今碑两旁龙是其遗像;蚩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其中霸下也称赑屃,文中“赑屃”应是负屃之误。)由此可见,龙生九子之说是李东阳为了应付明孝宗弘治皇帝朱祐樘而拼凑出的说法,同时也是神话典故“龙生九子”最早的文献记录。
后李东阳的门生明人杨慎(1488年—1559年)在《升庵外集》卷九五中记下了九子的名目,其载:“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二曰螭吻,形似兽,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三曰蒲牢,形似龙而小,性好叫吼,今钟上纽是也;四日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五日饕餮,好饮食,故立于鼎盖;六曰趴夏,性好水,故立于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故立于刀镮;八曰金猊,形似狮,性好烟火,故立于香炉;九曰椒图。”
据明人陈洪谟(1476—1527年)《治世余闻》载:“上尝遣中官至内阁,问龙生九子名目,皆莫能对。惟李阁老东阳记其略,仓卒不敢对,复出询诸罗编修玘、刘稽勛绩,乃备得其详,因据以闻:九子者,一曰囚牛,龙种,性好音乐,今胡琴额上刻兽,是其遗像。一曰睚眦,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一曰嘲风,好险,今殿阁上走兽是。一曰满牢,好鸣,今锺上纽是。一曰狻猊,好坐,今佛座狮子是。一曰狴犴,好讼,今狱门上狮子是。一曰负贔,好文,今石碑两旁龙是。一曰蚩吻,好吞,今殿脊兽头是。”此版本记录了皇帝询问李东阳“龙生九子”的事以及李的回答。
据明人谢肇淛(1567—1624年)《五杂俎》龙生九子载:“蒲牢好鸣,囚牛好音,蚩吻好吞,嘲风好险,睚眦好杀,负屭好文,狴犴好讼,狻猊好坐,霸下好负重。”同时言明“龙九子”说法是“近世所传,未考所出”。
据明人陈仁锡(1581年—1636年)《渊鉴类函·鳞介·龙》四引《潜确(居)类书》云:“龙生九子,嘲风好险,形殿角上。”可以看出殿角垂兽是其形象。
据清人褚人获坚瓠集》载:“一曰囚牛。好音乐。胡琴上所刻是。二曰睚眦。刀柄龙吞头是。三曰嘲风。性好险。殿角走兽是。四曰蒲牢。好鸣。钟上兽纽是。五曰狻。酸猊好坐。佛座狮子是。六曰霸下。好负重。碑座兽是。七曰狴犴。好讼。狱门所画兽是。八曰贔屭好文。石碑两傍所画龙是。九曰蚩吻。好吞。殿春兽头是。各有引证。”据清人胡式钰《窦存》载:“凡九种,皆一龙所生子也。(蚩吻一云嘲风,好险)。”据清人吴肃公《明语林》载:“三曰嘲风,好险,以置殿角。”由此几本杂记可以看出,古人已经习惯统一用嘲风来称呼。
⼈物经历
出生
嘲风的父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母亲一说是凤凰、一说是鸟、另一说是猞猁。
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时,嘲风被海、风神禺强所制服。由于其本身好险好望的性格,禺强让其留在宫殿之上震慑妖魔、安宅消祸。
内涵分析
嘲风象征吉祥、美观和威严,代言中国古代建筑知识,负责传授舞蹈才艺。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嘲风是龙生九子中的第三子,为鳞虫之长、一双翅膀,一声怒吼,威慑妖魔、清除灾祸、辟邪安宅,常以其形状作为殿角的装饰,是一种瑞兽。在中国民俗中,宫殿角的垂兽嘲风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嘲风的安置,也会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能起到祛邪、避灾的作用。(佳兰 评)
嘲风平生好险又好望,象征吉祥、美观和威严。在“龙生九子”系列中,嘲风代言中国古代建筑知识,另外他还负责传授舞蹈才艺。(李治国 谢悦 评)
争议事件
身份争议
按照李东阳的说法,龙生九子,分别为: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赑屃、蚩吻。
按照杨慎的说法,龙生九子,分别为:赑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眦、金猊椒图
生母争议
据民间传说,蒲牢的母亲一说是凤凰、一说是鸟、另一说是猞猁。
参考资料
龙生九子.首都博物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9 14:11
目录
概述
人物设定
形象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