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鹛科(学名:Leiothrichidae):是鸟纲、雀形目的一科
鸣禽,是一些小型到中型的鸟类。共有22属,148种。该科鸟类羽毛柔软蓬松、具有松软的尾巴,有强壮的腿。大多数物种的翅膀短而圆,飞行能力弱,
迁徙性不强。该科物种通常有较宽的类似于画眉鸟的鸟喙。大多数鸟类性别差异很小,羽毛以棕色为主,但也有许多颜色很鲜艳的物种。
1832年,英国博物学家威廉·斯温森 (William Swainson) 引入了”Leiothrichidae“(噪鹛科)的分类概念,该科当时作为噪鹛亚科存在。2018年发表的对该家族的综合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导致了
分类学分类的实质性修订。包含
噪鹛属(Garrulax)的噪鹛科被发现属于7-9百万年前在
中新世分化的三个独立的
进化枝。因此,该属被拆分为噪鹛属(Garrulax)仅限于一个进化枝,其下的很多种移入新属”Pterorhinus“和”Ianthocincla“,它们则作为其他两个进化枝而确定。鸫鹛属(Turdoide)也被分裂,一些物种移入噪鹛科新属”Argya“中。
噪鹛科是莺总科(Sylvioidea)中的一个鸟类家族,也是旧大陆雀鸟中鹛鸟进化枝的一部分。它们出现于亚洲热带地区,种类最多的是喜马拉雅山和中国南部。噪鹛科只是鸟纲的一部分,被称为
鸣禽,属于种类繁多的大型地鶥家族。
噪鹛科是在对画眉科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后创建的一个雀形目的新科,已知该科由非表面相关的分类群组成。 它由
国际鸟类学大会(2015年)5.2 版中的133个物种组成。(截止2021年,新修订的IUCN确定有148个物种。)
噪鹛科是一些小型到中型的鸟类,羽毛柔软蓬松、具有松软的尾巴。这些鸟陆生,有强壮的腿,它们迁徙性不强,大多数物种的翅膀短而圆,飞行能力弱。该科物种通常有较宽的鸟喙,类似于画眉鸟的喙。大多数鸟类的羽毛以棕色为主,性别差异很小,但也有许多颜色更鲜艳的物种。
生活在热带雨林物种,经常出现于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从沼泽到近沙漠的树木稀少或灌木丛生的环境中。一些,如
细纹噪鹛出现于相当开阔的栖息地,但大多数是丛林物种,喜欢的茂密植被中生活。
该科物种与其他鹛鸟物种一样,它们经常以多达12只为一群出现。虽然该科物种大多栖息在树上,但它们确实以画眉鸟一样的方式在地面上跳跃。这些鸟很吵,它们发出嘈杂的,有时是刺耳的大笑式的叫声。在繁殖季节之外,它们经常嘈杂的聚集成群,与其他物种一起在树冠上觅食。是食虫动物,主要以昆虫为主、但也吃水果和种子,其中体型较大的物种甚至会吃小蜥蜴和其他脊椎动物。
分布于
东南亚和印度次大陆。从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向东到中国,再向南到爪哇。
该科鸟类的繁殖期通常在4-7月,筑巢于山地森林、竹林、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木或小树上,巢离地面1.5-4米高。巢呈碗状或杯状,以干燥的树叶、草茎及草根为巢材,内垫有柔软的细根和细草茎。通常一窝产卵2-3枚,雏鸟由亲鸟轮流喂养。
全部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2020年 ver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