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
四冲程循环。
内燃机热力循环的一种,为定容加热的理想热力循环。1862年法国一位工程师首先提出四冲程循环原理,1876年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发动机,因这种发动机具有转动平稳、噪声小等优良性能,对工业影响很大,故把这种循环命名为奥托循环。
简史
雷诺尔发明的煤气内燃机,与当时蒸汽机的原理完全不同,它从外部燃烧改为了内部燃烧,更加有效地利用了热能。但由于这台内燃机必须连接在煤气管中,而且功率过小,因此这台机器实用性为零。正因如此,才让奥托有了着手研制四冲程内燃发动机的想法。
但研发过程并不顺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如何增加燃料让燃烧更加地充分,从而获得更大的功率。在某次吃饭的时候,奥托突然想到了“压缩”,因为经过压缩,同样体积的气体,容量却多出了好几倍。这也就意味着,最后输出的功率,也将增大好几倍。
从图纸到成功,耗费了奥托14年的时间,同时它的资产也逐渐的消耗殆尽。最终,他在1874年,研制成了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这几个特点的
四冲程发动机。其中,这台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被称为“奥托循环”。
原理
奥托循环又称
四冲程循环,内燃机热力循环的一种,为定容加热的理想
热力循环。基于这种循环而制造的煤气机和汽油机是最早的活塞式内燃机。1876年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托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发动机,因这种发动机具有转动平稳、噪声小等优良性能,对工业影响很大,故把这种循环命名为奥托循环,采用奥托循环的发动机即为奥拓循环发动机。奥托循环主要分为进气,压缩,作功,以及排气这四个行程。
进气行程
在进气行程中,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从上止点往下止点运动的过程中,活塞上部的容积逐渐增大,气缸内部的压力随之减小。当气缸内部的压力逐渐低于大气压时,气缸内部就产生了真空。此时,可燃混合气就从进气门中直接吸入了气缸。从示功图中也可以看出,当活塞下行时,曲线ra在大气压线以下。在进气行程中,缸内压力为0.075-0.09MPa,温度在100-130℃。
压缩行程
在整个压缩行程中,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往上止点运动的过程中,活塞上部的容积逐渐减小,混合气被压缩,缸内压力逐渐升高,最后达到了0.6-1.2MPa,温度升高至300-400℃。示功图中,曲线ac表示压缩过程。
作功行程
在这个行程中,进排气门仍然处于关闭状态,当活塞将要接近上止点时,火花塞放出电火花,从而点燃气缸内的压缩混合气。被点燃的混合气,释放出了大量的能量以及热能,使得缸内的压力以及温度迅速增加。
从示功图中可以看出,活塞离开上止点的初段,压力从c点增加到z点,此时的压力大约为3-5MPa,温度为1900-2500℃。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的过程中,随着缸内容积增加,气体和温度也随之下降,最终到达了作功终了b点,此时缸内的压力为0.3-0.5MPa,温度为1000-1300℃。
排气行程
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开启。当活塞由下止点往上止点运动时,气缸内的废气强制被活塞排到了气缸之外。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排气门关闭。此时,大气压力约为0.105-0.115MPa(略高于标准大气压),温度为600-900℃。这一过程,在示功图中由曲线br表示。
应用
奥托循环是理想化的循环,因为在理论分析和计算时,认为循环由绝热、等容、等压等过程组成,并且系统的组成、性质和质量都保持不变,而实际上因为发生了燃烧和爆炸,系统的组成和性质必然发生变化,因此实际
汽油发动机的效率要比奥托理想循环的效率低很多,只有一半或更小约25%左右。
现代的汽车、卡车等使用的内燃机中大多都是采用奥托循环的。
奥托循环的热效率为 η
式中W为输出的净功;Q1为输入的热量。这个公式说明,η仅与压缩比和比热容比γ(取决于工质的性质)有关。ε越高,ηt也越高,但实际上ε受可燃气体混合物爆震特性的限制,而且随着ε的提高,它对η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ε值不能取得过高,一般在6~10之间。此外,γ越大,η也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