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家子乡位于锦山镇西南10公里处,东邻锦山镇,西界王爷府镇,南隔大玉皇梁,平顶山,松树梁与宁城县接 壤,北接大牛群乡,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2公里,总面积约232平方公里。主要矿产资源为莹石,又发现大量硅石,含硅量在95%以上,其它土特产有野生药材及蘑菇等。四十家子乡经济以农为主,农、牧、林、副全面发展。乡镇企业正在兴起,现有耕地27418亩,占总面积的8%,主要
粮食作物有谷子、高粱、玉米等。乡森林覆盖率为29%,品种以松、杨、桦为主,柳条沟、扁担沟等村发展果树已有传统,年产水果10多万公斤。
清
康熙三十一(1692年)11月,玄烨第五女
和硕端静公主,下嫁喀喇沁旗郡王噶勒藏。后清庭派40户民工在柳条沟为公主修陵寝,故称四十家子,清康熙六十(1722)年噶勒藏合葬,其陵寝于1949年春遭破坏,现只存废墟,其地已建果园。
四十家子乡南部为山区,
抗日战争时,承平宁联合倒三区首长高桥,黄云等曾在此地进行抗日活动,其中罗营子、天上队等村多抗日堡垒户。1979年,经原昭乌达盟公署批准,定为革命老区。解放后,划归建西县喀喇沁右旗公爷府区,1961年划出,单建四十家子公社,1984年改四十家子乡,辖10个村民委员会,1个莹石矿,88个村民小组。
四十家子乡经济以农为主,农、牧、林、副全面发展。乡镇企业正在兴起,现有耕地27418亩,占总面积的8%,主要
粮食作物有
谷子、
高粱、
玉米等。锡伯河沿岸的桥头弯子,四十家子等村,土地平坦,水利条件较好,产量较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全乡生产出现很大转机,
经济作物,
养殖业采集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全乡森林覆盖率为29%,品种以松、杨、桦为主,柳条沟、扁担沟等村发展果树已有传统,年产水果10多万公斤,为喀喇沁旗重要的水平基地之一,水利设施有引洪灌渠4条,总长20余公里。
建国前四十家子乡文化落后,卫生条件极差。到1984年,中小学已发展到29所,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其中知名小学有四十家子小学,在校人数已经达到550人。现建有广播站、
文化站、电影放映队等文化设施各1处。并有乡医院1所。10个村均建有医疗站,并有敬老院1处。人民群众文化卫生福利事业有了很大改善。
地处冀北辽西山区干旱半干旱土石山区,属
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
降水量420毫米,年有效积温2700摄氏度。锦山站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980.2毫米。主要资源:初步探明有铅、锌、铅、铁、金、银、钼、莹石、页岩等10几种矿藏,
矿产资源丰富。
四十家子乡地层由老至新分布如下:太古界,分布面积最大,岩性以混合
花岗岩为主。元古界长城系,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大红峪组。中生界侏罗系,包括坤头波罗组、白旗组、张家口组、义县组、建昌组。新生界第四系,包括中下更新统残坡积层、中上更新统冲洪积层、上更新统坡洪积层、全新统冲洪积层、全新统海积层。 侵入岩 镇内中生代侵入岩发育良好,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北。包括圣宗庙-葛家屯岩体,属侏罗世中期侵入岩。宽邦岩体,属侏罗世中期侵入岩。龙门山岩体,属侏罗-白垩世侵入岩。栗木沟岩体,属侏罗-白垩世侵入岩。羊岩子岩体,属侏罗-白垩世侵入岩。除上述侵入岩体外,尚有多种脉岩,种类繁多,分布零散,规模不大。
四十家子乡所处大地构造半日位属山海关台拱,是一个以上升运动为主的地区。沉积岩盖层不发育,古老的结晶岩基底广泛出露。镇内大小断裂几十条,多数分布在西北部。大的断层有四条:明水断野、红庙子断层、东松岭子断层、宁子沟断层。
镇党委设立了便民服务室,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对群众来信、来访、来电进行接待、登记、引导、联系和办理。同时,充分发挥政务综合大厅的职能,集
土地、
畜牧、
林业、
城镇建设等涉农部门工作人员全部到政务综合大厅集体办公,实行“一站式”服务。并且规定大厅工作人员每周至少入村两天,深入到各村组,实行流动办公,上门服务,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锦山镇社区党建及社区建设工作以创建各具特色的社区为切入点,着力抓好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卫生、社区管理等项工作,四个社区根据自身实际,确定各自创建的特色为文化龙泉、爱心花山、择业锦园、普法广场。
现已建立了枸杞、复种
大白菜、
番茄、
蓖麻、食用葵花和养殖等6个协会,吸纳农户近300户。协会积极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组织劳务人员、产品销售、田间管理技术辅导等服务。该乡枸杞挂果面积10000亩,新增4000亩,预计创产值2000万元。番茄面积达5000亩,全乡7个原料员签订合同600多户,蓖麻协会签订合同78户;葵花协会发展会员546户;养殖协会以
养羊、
牛为主,共发展羊29000只、牛367头。
以村党支部加协会为模式,建立了
枸杞、大白菜、葵花协会。同联村党支部分别为党员、农户引进“宁杞1、2号”品种20000多株,仅枸杞一项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左右,大白菜一项可增收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