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碑林
西安碑林、孔庙碑林、南门碑林和地震碑林
中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碑林,其中最著名的四大碑林:是陕西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的孔庙碑林台湾台南的南门碑林和四川西昌的地震碑林。这些具有悠久历史的石碑是我们重要的历史文物。
西安碑林
简介
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宝库
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从历史价值来说,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有的可藉以补充和订正史书记载的遗误,有的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地方史宝贵资料。如从陕西周至县出土,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入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通高353厘米,宽103厘米,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中国和叙利亚两国文字记载了唐时基督教中一派的景教由中亚传入我国的情况。
《明德受纪碑》上刻有“大顺”、“永昌”字样。这是明未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遗物,记载着当时陕西大旱,粮价昂贵,“小麦每斗二两四钱,米每斗二两六钱”和“人食人犬亦食人”的悲惨景象;清刻《张化龙碑》,颂扬了当时领导陕西扶风、岐山一带农民反抗官府的张化龙;清刻《荒负歌》等,也记录了一些遭受官僚、地主压迫剥削的广大农民的苦难生活;元刻《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刘尚神道碑》和清刻《平利教案碑》等,均从不同方面记录了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清末广大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的事实。
大量的石经,是碑林中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石台孝经》刻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亲自以隶书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他也孔子的问答辞,主要内容讲孝、悌二字),此碑由四块色如黑玉,光可鉴人,高590厘米的细石合成,碑上加方额,额上刻浮雕瑞兽、涌云;额上盖石,盖石边缘刻优美的卷云,顶上作山岳状;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三层石台四面都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茂盛的蔓草和雄浑的狮形怪兽,两种不相协调的动植物被刻画得融洽无间,整个构图给人以威武、活泼的感觉,为盛唐的艺术精华。《开成石经》是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接受国子监郑覃的建议,由艾居晦、陈珍等用楷书分写,花费了大约七年时间到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一部石经。其中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十二种经书和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计114石,文刻两面,228面,字列八层,共六十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字。刻成后立于唐长安城的国子监内,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同时也是读经者抄录校对的标准。此经是我国古代七次刻经中保存最完好的一部,它俨然是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这在我国印刷术发明以前,对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孔庙碑林
介绍
位于国子监东面的孔庙,矗立着198块碑刻,记录着元、明、清三个朝代600年来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和录取名次。孔庙碑林见证了旧时的科举制度。
书法宝库
孔庙内碑石林立,丰富多彩,书法艺术真草隶篆,各有千秋,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最著名、最珍贵的是现存在孔庙东庑内的十八块汉碑,其中西汉时期的五块,东汉时期的十三块。西汉宣帝五凤二年(公元前56年)刻石,上有“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十三字,为石工所刻,字体浑厚道劲。东汉碑刻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是富有代表性的隶书珍品,所以历来为中外书法家所注目。一九八。年日本一个书道协会派人前来曲阜考察五凤二年刻石,这位学者携夫人一同前来,到孔庙后专找这块碑,及至找到,一见碑石保存得十分完好,夫妻二人兴奋得跳了起来,并马上挂国际电话与国内同事联系,报告喜讯。该书道协会叫他把这块碑石拍照下来,他向我有关人员提出后,被婉拒,夫妻二人竟在房间抱头大哭,感到莫大的失望。后来经请示有关方面批准同意,让他们拍照了汉碑群的一个侧面全景,他们又高兴得热泪横流。
大成门前的十三碑亭中珍藏着唐、宋、元、明、清各朝代封建帝王的五十多块御碑,碑文多是重修孔子庙记或歌颂孔子功德的,书法艺术无与伦比。“清大碑”是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7年)所立,碑石重约三十五吨,赑屃重约三十吨,共约六十五吨重。碑石采自北京西山。据说这块碑石用船经过京杭大运河运到济宁,然后在济宁到曲阜不足一百华里的路上挖了一百多口井,趁冬季结冰时节,边在路上泼水结冰,边套上数以百计的黄牛拉动,终于完好无损地运到孔庙。
同文门东侧的成化碑,是明代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宪宗皇帝朱见深御制“重修孔子庙碑”。它以叙说封建帝王尊崇孔子之道的碑文与楷书书法而名扬中外。碑文称:“朕惟孔子之道之在天下,一日不可无焉。何也?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矣。不然,则异端横起,邪说纷作,纲常何自而正,伦理何自而明,万物又岂能各得其所矣哉?……呜呼!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把孔子之道歌颂到了登峰造极、无一复加的地步。此碑正楷字写得刚劲,道健,通篇没有一个字有半点敷衍搪塞,可见书法家治学态度之严谨。可惜它是块御碑,书法家没落款,也没敢留下点滴关于题写此碑的任何记载。五百多年过去了,只有那驮碑的赑屃心中有数,可它始终没有开口。
孔庙碑林中的部分名人
于谦,杭州钱塘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辛丑科第三甲第92名。他会试时已考中第一名,因殿试策论指斥时弊,触怒皇帝,被降至榜末。1449年“土木之变”,明英宗兵败被俘,蒙古大军直抵北京城下,国家危亡之际,于谦挺身而出,率军民在德胜门外恶战一场,击退敌军,保住了北京城,后来反被昏庸误国的明英宗杀害。其故居在东单西裱褙胡同,后辟为纪念馆。
商辂,浙江淳安人,明正统十年(1445年)乙丑科状元,是明朝89科会试唯一连中三元者,曾协助于谦主战抗敌,反对迁都南逃。
严嵩,江西分宜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第二甲第2名,曾把持朝政21年,是明朝著名的大奸臣。孔庙中的“触奸柏”,即因柏枝曾剐掉了严嵩的乌纱帽而著称。
麻勒吉,正黄旗满族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壬辰科状元,是清朝第一位满人状元。西城区平安里曾有麻状元胡同,即因麻勒吉居所而得名。
邓廷桢,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清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科第二甲第9名,曾协助林则徐查禁鸦片,抗击英军,后与林则徐同被革职充军伊犁。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第二甲第26名,淮军首领,镇压太平天国起家,北洋水师的创建者,《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谈判者和签订人。
张謇,江苏南通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状元,以兴办实业和教育著称,曾任袁世凯政府农林部、工商部总长。
钱能训,浙江嘉善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科第二甲第18名,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王的后代,曾于1918年任北洋政府代国务总理。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1904年末代进士,第二甲第34名,辛亥革命时任湖南军政府都督,国民党元老,曾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出任过国民党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长等要职。
沈钧儒,浙江嘉兴人,1904年末代进士,第二甲第75名,参加过辛亥革命,1935年因主张抗日被国民党逮捕的“七君子”之一,曾任新中国第一任最高法院院长。
此外还有郑板桥、纪晓岚、龚自珍、翁同龢、徐世昌等诸多名人皆在孔庙碑林留名。 山东曲阜的孔庙碑林收藏2000多块碑碣,是收藏汉代石碑最多的碑林。不同朝代建筑的13座碑亭中竖立着高大过丈、矮小盈尺的历代石碑,其中汉代《史成碑》、《乙瑛碑》、《礼器碑》等是闻名中外的珍品。
地震碑林
基本介绍
西昌地震碑林位于西昌市南泸山光福寺内,共有石碑100余通。石碑上记有西昌、冕宁、甘洛、宁南等历史上发生几次大地震的情况,详细记载了明嘉靖15年(1536年)、清雍正10年(1732年)、清道光30年(1850年)西昌地区3次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前震、主震、余震、受震范围及人畜伤亡、建筑破坏的情况。西昌地处安宁河、则木斯河断裂带,是我国西南部震区之一,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这碑林为我们研究强震是否在同一地点重复、发震周期、内在规律等提供了实物资料,不仅可与历史文献相对照,并可补其不足,实为我国之罕见。该碑林拥有100多块碑石,记载了西昌、甘泉、宁南等地历史上发生地震的情况,特别是详细记载了明清时期西昌发生的三次大地震的详细情况,弥补了历史资料的缺失,是研究地震史的宝贵资料。
西昌地震碑林为四川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游客在西昌旅游考察的好去处!
交通
西昌地震碑林位于西昌泸山光福寺内,位于风景秀丽的泸山上,距西昌城约七八千米,从光福寺的交通很方便,乘22路公共汽车、或到邛海公园,或环海的公共汽车到邛海公园,里程约六七千米,票价两元,再乘600米索道到过光福寺(票价约15元),还可乘西昌乘车到邛海宾馆后租车上山,从西昌坐出租车到光福寺也就是10多元。
南门碑林
乾隆五十三年林爽文乱平后,清廷深感建城的重要性,于是将城坦由木栅改为三合土,全部工程于乾隆五十六年完成,共有城门8座,城门增建外廓,安炮6座,成座高达8尺多。城楼于1963年毁于暴风雨中,1977年依原貌重建于今日所见,列属三级古迹。
大南门虽已不具防御功能,但仍呈现出古城门的韵味。这里整顿成一座休闲公园,公园内广植树木,风景极佳,而大南门城右侧的南门碑林,共陈列清代63块碑碣,数量为全台湾之冠。
南门碑林又名大碑林,碑亭内陈列了63座清代遗留至今的碑碣,数量相当庞大。这63块古碑的历史来源,大致上可分为纪功、修筑、建筑图、捐题、墓道、示告等6类,若细细阅读其涵意,还可得知许多当时社会概况,十分有趣,碑刻着的书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都是碑石精品。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05 14:07
目录
概述
西安碑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