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中国西南文献研究中心
四川大学下属机构
四川大学中国西南文献研究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由四川大学批准成立的专门从事数字化处理民国时期西南地区基层档案文献的科学研究机构。挂靠于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初步调查
2010年以来,四川大学中国西南文献研中心对西南地区基层档案馆藏民国档案作了初步调查:由于八年抗战未直接漫延到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历史档案基本未受损毁,保存相当完好。仅四川省(不含重庆)县级档案馆藏民国档案超过一万卷者就有26县,共藏民国档案546,853卷,加上其他各县档案馆藏民国档案,全川县级档案馆藏民国档案不下100万卷。重庆、贵州、云南三省市同类档案虽少于四川,但不会低于50万卷。现存西南地方民国档案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均属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资料宝库。
档案价值
以四川为重心的西南地区保存完整的地方档案,尤其是民国专区和县级档案具有特殊的价值。国家档案对研究民国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制度设置,政策法令,大政方针及其在全国推行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档案馆藏民国档案则系统记载了反映民国时期基层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的史实。既完整地保存了国民党及其中央政府、省政府制定的各时段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教育、社会风俗、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政策、法规、训令、指令、命令及指导性意见等文件,还收藏了县市与县市平行机关及其他不相属机构之间的函文、咨文及信息通报。地方政府各部门、国民党、三青团及其他党派、民间社团、乡保甲等组织的内部政策法规章程规约及其实施的史实和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均有详细记载。在中国基层社会历史研究领域,最困难之处在捜集反映底层民众的生活样式与观念的资料。底层民众在报刊、札记、笔记、日记等记述中永远处于失语状态,史家所能在报刊、笔记、日记等文献中见到的有关底层民众的生活与思想实际都是具有发言能力的文化人意识中的民众,是经过记录者的观念过滤后的民众生活,带有太多记录者的主观认识。而档案记录,尤其是县级司法案卷中的记录则有大量底层民众的发言。是最直接反映底层民众声音的史料。这类记录在民国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市县级档案馆中的藏量动辄万卷,数百万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民国档案
迫切性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六十多年,现存的民国档案文献最短的历史已有六十多年,最长者已逾百年,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珍稀文献和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一个在世界范围影响愈来愈大的东方大国,对于一个以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的文化大国,保存包括民国时期历史档案在内的一切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在中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重要任务的今天,保护、发掘和利用包括民国时期珍稀档案文献在内的一切历史文化遗产已成为国家文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南地区市县级档案馆藏民国档案保存完整,但因国家对基层档案馆投入有限,致市县级档案馆档案保存设施十分简陋。三台县档案馆可算是县级档案馆条件极好之例,档案保存设施相对较优。而其他不少市县级档案馆建筑物十分陈旧,多数尚沿用计划经济时期建成之旧馆。有的县级档案馆甚至没有专门的档案收藏之所,租用其他单位房屋暂藏,根本谈不上有何档案保存条件。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加之年湮代远,现有地方民国档案已经出现大量霉烂和虫注损毁,到了必须紧急抢救的关头。
因此,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首先对四川省市县级档案馆藏民国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数字化方式取代此类档案既往保存方式已是必须立即启动的工程。
获得成就
2010年,四川大学中国西南文献研究中心成立后,除对西南地区(首先是四川)基层档案馆藏民国档案进行初步调查外,立即开始了县级档案馆藏民国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截至今年暑假,已组织学生200多人次赴四川三台县等档案馆扫描拍摄档案。现已完成三台县档案馆藏民国档案40,414卷,宜宾市南溪区民国档案12,000卷和西昌市会理县1,500卷清代档案的的电子化复制工作。这批档案共有500多万分,数量相当浩大。其中已经按学术研究需要数字化处理32,000多卷。现正在收集重庆壁山县档案馆藏民国档案35,000卷,该部档案有国民政府实验法院和晏阳初西南实验区全部档案,尚鲜为人知,十分珍贵。现已复制10,000卷。西南文献中心所存数字档案共计63,914卷。预计2012年底达到90,000卷。
开放利用
四川大学中国西南文献中心按照学校和学院的要求,实行边制作边开放使用的方法,已将6万多卷档案向校内外、国内外学术界开放查阅。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30——11:45;下午14:00——17:45; 晚上19:30——21:30.
欢迎校内外、国内外专家、学者、学生查阅使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12-18 12:08
目录
概述
初步调查
档案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