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国内之人,全国的人。
《
周礼·地官·泉府》:“国人郊人从其有司。” 贾公彦 疏:“国人者,谓住在国城之内,即六乡之民也。”
《
史记·伯夷列传》:“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唐
韩愈《题楚王庙》诗:“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
宋
叶适《祭潘叔度文》:“若夫父母兄弟,安其义而不以为劳;朋友国人,化其节而不以为异。”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既而李倧衔太妃命,称李珲通□失国人心,改步自赎也。”
《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庄公曰:‘寡人筹之熟矣。段虽不道,尚未显然叛逆,我若加诛,姜氏必从中阻挠,徒惹外人议论,不惟说我不友,又说我不孝。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为,彼恃宠得志,肆无忌惮。待其造逆,那时明正其罪,则国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无辞矣!’”
清
魏源《默觚上·学篇六》:“不能见信於父母兄弟,而能见信於国人,无怨恫於家邦者,无有也。”
邹鲁《中国同盟会》:“国人相视,皆伯叔兄弟诸姑姊妹,一切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