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物流枢纽
物流活动组织中心
国家物流枢纽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共同布局建设,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
历史沿革
2018年12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出关于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经贸〔2018〕1886号),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决策部署,科学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设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投资专项,重点支持枢纽铁路专用线、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公共信息平台军民融合物流设施以及内部道路等公益性较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枢纽建设资金支持比例。同时鼓励国家开发银行金融机构支持枢纽设施建设,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贴息,贷款余额纳入政策性业务考核;支持符合条件的枢纽运营主体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19﹞1475号),共有23个物流枢纽入选2019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其中东部地区10个、中部地区5个、西部地区7个、东北地区1个,涵盖陆港型、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上边境口岸型等6种类型,区域、类型分布相对均衡,有利于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战略实施和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2020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20﹞1607号,简称《通知》),共有22个物流枢纽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其中,东部地区7个、中部地区4个、西部地区9个、东北地区2个,覆盖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确定的6种国家物流枢纽类型。
2021年11月,为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工作部署。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做好“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21﹞1697号,简称《通知》),将25个枢纽纳入“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其中,东部地区8个,中部地区6个,西部地区8个,东北地区3个。其中,东部地区8个,中部地区6个,西部地区8个,东北地区3个。
2022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将天津商贸服务型等25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2022年度建设名单。其中,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6个、中部地区7个、西部地区10个、东北地区2个;从枢纽类型看,陆港型5个、空港型3个、港口型2个、生产服务型7个、商贸服务型5个、陆上边境口岸型2个、陆港型及陆上边境口岸型合并建设1个。
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确定并正式发布2023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沧州港口型等30个国家物流枢纽入选。
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确定并发布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石家庄生产服务型、武汉商贸服务型、攀枝花生产服务型等26个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其中,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10个、中部地区5个、西部地区9个、东北地区2个;从枢纽类型看,陆港型3个、空港型2个、港口型1个、生产服务型8个、商贸服务型9个、陆上边境口岸型3个。
2025年1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我国优化调整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布局,在济宁、宿州、阿克苏等地新增26个国家物流枢纽。新增枢纽中,近六成位于中西部地区,与产业发展和消费相关的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枢纽比重超40%,将进一步提升我国整体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支持相关城市加快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的发展新模式。
建设名单
更新至2025年
布局承载城市
一、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46个)
北京(平谷)、石家庄、太原、大同、临汾、呼和浩特、乌兰察布、沈阳、长春、哈尔滨、佳木斯、南京、徐州、衢州、合肥、宿州、南昌、鹰潭、济南、潍坊、郑州、安阳、驻马店、武汉、长沙、衡阳、永州、韶关、南宁、柳州、重庆、成都、遂宁、广元、贵阳、遵义、昆明、拉萨、西安、延安、兰州、酒泉、格尔木、乌鲁木齐、哈密、库尔勒
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37个)
天津、唐山、秦皇岛、沧州、大连、营口、锦州、上海、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泰州、宁波―舟山、芜湖、安庆、福州、厦门、九江、青岛、日照、烟台、济宁、周口、武汉、宜昌、荆州、岳阳、广州、深圳、湛江、钦州―北海―防城港、梧州、洋浦、重庆、泸州、宜宾
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23个)
北京、天津、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厦门、青岛、郑州、长沙、武汉―鄂州、广州、深圳、三亚、重庆、成都、贵阳、昆明、山南、西安、银川、乌鲁木齐
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53个)
天津、石家庄、唐山、邯郸、太原、长治、鄂尔多斯、包头、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无锡、苏州、常州、杭州、台州、宁波、嘉兴、金华、合肥、蚌埠、马鞍山、福州、三明、萍乡、青岛、淄博、洛阳、武汉、十堰、襄阳、长沙、常德、郴州、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南宁、柳州、重庆、成都、攀枝花、贵阳、玉溪、西安、宝鸡、阿克苏、石河子
五、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53个)
天津、廊坊、保定、太原、呼和浩特、赤峰、沈阳、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绥化、牡丹江、上海、南京、南通、温州、金华(义乌)、合肥、阜阳、福州、平潭、厦门、泉州、赣州、济南、青岛、临沂、洛阳、商丘、南阳、信阳、武汉、长沙、怀化、广州、深圳、汕头、南宁、桂林、海口、重庆、成都、达州、贵阳、昆明、大理、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喀什
六、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17个)
呼伦贝尔(满洲里)、锡林郭勒(二连浩特)、巴彦淖尔(甘其毛都)、丹东、延边(珲春)、黑河、牡丹江(绥芬河―东宁)、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德宏(瑞丽)、红河(河口)、西双版纳(磨憨)、日喀则(吉隆)、伊犁(霍尔果斯)、博尔塔拉(阿拉山口)、克孜勒苏(吐尔尕特)、喀什(红其拉甫)
注:黑体字为新增或调整布局的国家物流枢纽(截至2025年)
最新修订时间:2025-02-06 15:4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