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墓园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境内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西南1千米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7日落成,墓园占地面积88亩。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冬,腾冲光复后,时任云贵监察使的腾冲人、老同盟会员李根源等倡导筹建腾冲国殇墓园,园陵规划由毕业于金陵大学的建筑设计工程师吴正承担。11月1日,云贵监察使李根源致卫立煌电文中倡议为烈士建立陵园。16日,成立“腾冲阵亡将士纪念建筑委员会”。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为主任委员、云贵监察使李根源为副主任委员,集团少将高参孙啸凤负责具体工程监修。墓园选址由霍揆彰亲自勘定。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2日,霍揆彰主持召开纪念建筑委员会专门会议,筹集建筑资金。同月12日再次开会发动募捐。委员会共收到社会捐款7500万元(国币)。15日,国殇墓园建设工程正式开工,于上午9点举行破土奠基典礼。7月7日,(卢沟桥事变8周年)落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派专人驻守。“文革”期间,国殇墓园遭到严重破坏。此后,墓园场地先后被腾冲县体委、腾冲县委党校等机构占用。
1982年,原属县体委的墓园田径场被移交给腾冲县城乡建设局用作苗圃。
1983年9月,墓园的一部分被划拨给城建局作为茶花基地。
1984年9月1日,被党校占用的国殇墓园由腾冲县城建局接管,重新恢复为其专有功能;10月初,腾冲县政府组建了国殇墓园复修筹备组,对原有建筑及烈士塔、墓加以复原,增设展览馆。
1986年,正式成立管理机构“腾冲国殇墓园管理所”,隶属于腾冲县文化局
1988年8月1日,国殇墓园在一期复修工程烈士纪念塔和其他附属工程照原样修复基础上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至1989年,云南省文化厅拨款5万元,并派专家指导第二期复修工程,完成了小团坡塌方的挡土工程、3346方阵亡烈士墓碑及“倭冢”的修复工程。
1989年,云南省民政厅中条山战役殉国的寸性奇中将骨灰从山西垣曲县迁回腾冲国殇墓园进行安葬。
199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腾冲国殇墓园的基础上建立“滇西抗战纪念馆”。
1995年,腾冲县国殇墓园制定出了第三期工程规划,建设了两幢展览厅,展出图片、实物等抗战资料。
1997年,苗圃地块又被划拨给腾冲县旅游局建造民族文化表演中心。
2004年,在忠烈祠旁增设盟军墓地。
2008年9月14日,实行了对外免费开放
2009年7月,经云南省文化厅批准实施了忠烈祠全面维修工程,更换了腐朽的木构件,还按始建风貌,恢复了阵亡将士名录碑刻及抗日将领、名人题刻等组件,工程于2010年2月竣工。
2011年9月14日,腾冲县政府在国殇墓园里新建成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缅怀牺牲在印缅战场的中国抗日英烈。整个建筑群总面积680平方米。腾冲县开始以国殇墓园为基础筹建滇西抗战纪念馆。
2013年8月15日,原属国殇墓园管辖的滇西抗战纪念馆与腾冲民间收藏者创办的滇西抗战博物馆合并,在两馆藏品的基础上共同组建了新的滇西抗战纪念馆。11月,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揭牌建成。
2017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关于国殇墓园石质文物保护工程立项的函,该工程范围为国殇墓园内石碑、纪念塔等石质文物本体。
建筑格局
国殇墓园的主体建筑大门、陈列馆、忠烈祠、烈士墓、纪念塔等同列布于沿东北至西南的主轴线上,松、杉、竹、柏、杜鹃、山茶映衬其间。 在忠烈祠后小团坡顶建有高十余米的纪念塔。纪念塔上部有霍揆章题书的“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克复腾冲阵亡斗士纪念塔”,下部有李根源题书的“民族英雄”。与纪念塔、烈士墓、忠烈祠等相对的大门左侧墙边,筑有含陪祭意义、象征侵略者惨败的“倭冢”一座。
主要建筑
忠烈祠为重檐敬山式建筑,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捐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悬卦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走廊两侧有蒋中正签署的群护国殇墓园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布告”,二十集团军总司令何援章的“腾冲会战概要”“忠烈祠碑” 等碑记。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
墓碑群立有3346块腾冲战役阵亡将士及19名盟军将士墓碑;另外还安葬有从缅甸南坎腊戌芒友等地迁于此的远征军将士遗骸。
整个小团坡以最上方的纪念塔为中心呈四面八方放射状排列,以中轴对称线排列,左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三军阵亡将士;右边安葬的是二十集团军五十四军阵亡将士。整个建筑群由纪念广场、纪念碑、英烈墓冢三个部分构成,总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全部石材采用腾冲本地出产的火山石。 在活动广场的前面,是4X5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示意图铸铜地景。
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于2011年9月14日建成。整个建筑群由纪念广场、纪念碑、英烈墓冢三个部分构成。全部石材采用腾冲本地出产的火山石,以本色、质朴的风格,表达对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的怀念。
纪念广场入口的正面,是“华岳英灵”四个大字,以雄浑的笔力,表达对抗日英烈的纪念。纪念广场的两侧,是二十个大小不等的立碑,以错落有致的方式组合成碑林,揭示出当年中缅印战区抗战风云的起伏跌宕,并纪念为此牺牲的数万中国远征军将士。从纪念广场的右侧开始,分别是“中国远征军简介”“中国远征军三个时期战斗序列”“中国远征军十大主要战役”“中国远征军十三位殉国高级将领名录”“中国远征军部分阵亡将士名录”“中国远征军部分参战将士名录。
倭冢位于整个国殇墓园地势最低的地方。圆形墓穴前,长方形石碑上,有着李根源书写—“倭塚”,内埋侵腾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八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代理联队长太田正文大尉、桑弘大尉的尸体三具。
滇西抗战纪念馆坐落于腾冲国殇墓园东侧,占地面积22.02亩,建筑面积9492平方米,纪念馆与原国殇墓园融为一体。纪念馆馆舍建筑采取框架结构,成“V”字形,寓为胜利之意,主展区采用多空间立体布展的办法,以抗战实物为主、兼顾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凸显了陈展效果和感染力。
主要展览
后世纪念
纪念展厅分为:抗战后方、御敌前线、怒江对峙、绝地反攻、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七个部分,展览面积5000多平方米,馆藏文物10万多件,展出文物12000件,图片1500张。纪念馆的陈展实物以腾冲民间收藏家段生馗先生30多年来付出毕生精力收集的抗战文物为主。中国远征军名录墙是纪念馆的主要附属工程,建于纪念馆西侧,全长133米,镌刻着10万多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盟军将士、地方抗战游击队、地方参战伤亡民众、协同参战部队和单位人员姓名。
价值意义
国殇墓园表明了为保卫祖国英勇献身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在滇西流血牺牲的广大抗日军民,是云南仅有中国国内少见的大型抗日战争纪念陵园,是广大人民群众参观、凭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众多专家学者了解抗战文化、从事抗战研究的重要载体,在海内外广有影响。
国殇墓园内滇西抗战纪念馆与墓园融为一体,更全面的再现辉煌的滇西抗战历史、弘扬不屈的民族精神,更有利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研究和再现滇西抗战历史、缅怀先烈、祈愿将发挥更大作用。
国殇墓园成为海内外各界人士和台湾民众了解中缅印抗战史的重要窗口,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以及对两岸同胞研究抗战历史,共同传承弘扬抗战精神方面发挥了更大地作用,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贡献。
历史文化
文化活动
2007年6月9日,台湾地区新党主席郁慕明一行来到腾冲市国殇墓园拜祭。
2012年至今,腾冲国殇墓园每年定期举办清明抗日先烈忠魂祭活动、腾冲光复纪念活动。
2013年,在腾冲国殇墓园举行了中国远征军抗日阵亡将士公祭仪式。
保护措施
1984年6月,国殇墓园被公布为腾冲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2月,国殇墓园被公布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国殇墓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获荣誉
1995年,国殇墓园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11月20日,国殇墓园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9年12月,国殇墓园被国防办公室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2011年6月,国殇墓园被国家红色旅游办公室公布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014年8月,国殇墓园入选第一批国务院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2017年12月2日,国殇墓园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西南1千米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
交通出行
国殇墓园位于腾冲城西南,市内乘坐4路、6路可在国殇墓园下车。
游览情况
门票:无(需携带身份证)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五每天早上9:00~下午17:00,周末开放时间每天早上9:00~下午17:30。周一全天闭馆调整,法定节假日、重要纪念日照常开放。
参考资料
国殇墓园.中国华夏文化遗产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3 16:2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