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指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国家,
企业和个人三者所得的构成比重,它集中体现了这三者之间的
利益关系。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也就是国民收入实际使用额的具体去向及其相互之间的构成比例。从
总体上考察,可分为基本结构和具体结构两个大的层次。
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结构是指
积累基金与
消费基金的比例关系。这一
比例显示出国民收入分配最直接,最概括的总体结构状态,是
国民收入使用额的两大基本去向,因而又属于表层结构。积累基金是国民收入通过初次分配和
再分配之后形成的,用于社会扩大再生产和
非生产性建设以及增加社会储备的那部分追加投资,是
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积累基金的来源包括
财政、企业,个人的
直接投资,以及通过银行信贷转化而来的
投资。在严格的理论意义上,积累的实质是把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追加的
生产基金,表现为用于
扩大再生产的
净投资和
社会后备基金。但从现实国民经济运行和国民收入分配统计制度来看,积累总额中不仅包含生产性积累部分,而且还包含了用于非生产性建设的投资部分。考虑到这种差异,在进行结构分析时,仍采用以现实经济运行中
通用的
指标为主的划分办法,但在进行结构变化比较时,则通过数字调整,进行两种意义上的积累的分别考察。积累基金是积累的贷币形态,积累并不仅仅是
资金的扩张,它在实物形态上体现为固定资产设施,
生产资料.社会睹备物资等社会扩大再生产利社会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积累。积累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切社会的、政治的和智力的继续发展的基础。”
消费基金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个人生活消费和
社会公共消费的那部分基金,它是社会必要
产品价值和
剩余产品价值中扣除积累所余的价值之和。消费基金包括来自居民家庭的
个人消费,以及通过银行信贷将一部分国民收入转化成的消费基金。消费基金是一定量的
货币基金,其实物形态为一定的
消费资料。消费基金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
福利的源泉。
积累基金和
消费基金的数量增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绝对增长,是指在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之间分配比例一定的条件下,积累基金、消费基金与国民收入成正比例变化,即国民收入总量增长越快,两类基金也随之增长越快;反之,国民收入总量增长越慢,两类基金也就增长越慢。在这种情况下,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变化归根结底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增长状况,离开国民收入的增长,就无从谈起两类基金各自的绝对增长。另一种情况是相对增长,是指在同民收入增长量既定的前提,两类基金的数量增长依据国民收入分割为积累与
消费之间比例关系发生相应的变化,在
增长量上体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积累基金增长幅度大,消费基金增长幅度必然小,如果积累基金的增加等于国民收入的全部增长额,消费基金就得不到增长;反之,亦同。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相对增长变化,就体现出积累与消费结构比例的变化。因此,要使国民收入分配发挥较大效能,一方面要尽可能地扩大国民收入的总量,实现积累与消费两大基金的绝对增长,另一方面又必须合理安排
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相互比例,使之呈现最优结构,获得最佳使用效益。
国民收入分配的具体结构是指积累基金内部和消费基金内部的分配比例关系。积累与消费内部的这些比例关系之间又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性,从而具体反映出国民收入分配极其错综复杂的结构关系。具体结构表明了
国民收入使用额最终的具体去向,因而又可看作是国民收入分配的深层结构。
积累基金内部的分配结构大体如下:(1)积累基金要划分为生产及社会发展净投资、
社会后备基金和带有馈蹭性质的对外经济援助。其中后两项是对国民收入剩余的扣除额,一般不直接进入下期国民经济的运转过程,对国民经济循环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净投资部分,(2)
生产及社会发展净投资按其性质区别,又划分为
生产性投资和
非生产性投资两部分,生产性投资用于社会扩人
再生产,非生产性投资用于非生产领域的
基本建设。(3)形成生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内部的投资结构,亦即
产业或部门投资结构,生产性投资的产业结构大体划分
农业、
能源,
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等
基础产业、
机械、轻工等加工产业,以及直接为生产配套和
服务的输送管道、
仓储、冷冻、
销售等设施,非生产性投资内部的部门结构包括住宅建设、日常生活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旅客运输的物匝条件改善及
教育、科学、
文化、卫生、体育项目投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