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需求是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干预
汇率,为对外借款提供保证及维持国内对本国货币所必需的国际储备信心。储备水平越高,平衡对外收支赤字的能力越大,限制汇率波动的能力也越强。从理论上讲,对储备需求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①储备/进口比例方法。这是将储备与贸易务国际收支的变动直接挂钩进行比较,结论是在个别国家持有的储备额同它的进口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在这个问题上,统计工作还有进一步研究的余地。②机会成本说。认为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就是国内投资的收益率,因为储备就是一种对实际资源的要求权,一国持有的储备超过国家的需要就意味着一部分消费和投资的牺牲,所以储备需求决定于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的平衡点。③
货币学派分析法。其论点是国际收支不平衡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当国内货币供应量超过国内需求,货币就会流向国外,从而引起现金余额的减少。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即储备的要求主要取决于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减。这个分析在解释长期储备行为方面,或许有点帮助,但不能说明现实储备水平。
一、
国际储备需求管理的内涵 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在特定条件下,愿意而且能够获得(并持有)
国际储备资产的量。
国际储备的
需求管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第一是数量管理,第二是币种管理。数量管理讲的是一国应保持多少储备才算合理,币种管理讲的是怎样搭配不同种类的
储备货币,才能使风险最小或收益最大。
二、
国际储备需求数量管理 如上所述,国际储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获得国际储备、持有国际储备都是有成本的,过多的储备还会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
与
国际储备需求相关的概念有:
最适度国际储备量;最低限国际储备量;最高限国际储备量;保险国际储备量;经常国际储备量;国际储备需求目标区。
一国对国际储备的管理,除了在量上将国际储备保持在最适度水平上外,还需要在质上拥有一个适当的国际储备结构,尤其是各种
储备货币的构成。这具体包括
储备货币种类的比例安排和储备
资产流动性结构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