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为
5月18日,由
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1977年
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节日来历
约在公元前5世纪,在
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和战利品的宝库,它被博物馆界视为博物馆的开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只是供皇室或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物的收藏室。到18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博物馆相继建立,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功能才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1880年,英国博物馆学者鲁金斯发表了《博物馆之功能》的论文,强调博物馆应成为一般公众受教育的场所。美国学者顾迪在《将来的博物馆》和《博物馆行政管理的原则》两篇专论中,进一步强调博物馆必须致力于革新教育,开展积极的活动,使之不仅成为专家学者从事研究的场所,而且要成为教育机构的补充设施,校外教学园地。
1946年11月,
国际博物馆协会在
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
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
法国召开大会,针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探讨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与人类未来的关系,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节日成立
中国博物馆学会于1983年正式加入
国际博物馆协会,并成立了国际博物馆协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每年5月18日在全国各省市区举办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
节日主题
1992年主题是:“博物馆与环境”(Museums and Environment)。
1993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土著人”(Museum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1994年主题是: “走进博物馆幕后”(Behind the Scenes in Museums)。
1995年主题是:“反应与责任”(Response and responsibility)。
1996年主题是: “收集今天 为了明天”(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
1997年主题是:“与文物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进行斗争”(The fight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of cultural property)。
1998年主题是:“与文物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作斗争”。1999年主题是:“发现的快乐”(Pleasures of discovery)。
2000年主题是:“致力于社会和平与和睦的博物馆”(Museums for Pea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
2001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建设社区”(Museums: building community)。
2002年主题是:“博物馆与全球化”(Museums and Globalisation)。
2003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朋友”(Museums and Friends)
2004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无形遗产”。
2005年主题是:“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
2006年主题是:“博物馆与青少年(Museums and Young)”
2008年主题是:“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Museums as agents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2009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Museum and tourism)”
2010年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Museums For Social Harmony)”
2011年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Museums and Memory)”
2012年主题是:“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 ”
2013年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
2014年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Museum Collections make connections)”
2015年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Museums for a sustainable society)”
2016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MuseumsandCulturalLandscapes)”
2017年主题是:“博物馆与有争议的历史:博物馆难以言说的历史(Museums and contested histories: Saying the unspeakable in museums)”
2018年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
2019年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
2020年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
2021年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
2022年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
2023年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Museums, Sustainability and Wellbeing)
2024年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节日定义
2007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
维也纳召开的全体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章程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定义是: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九位神女的通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
节日活动
2023年
2023年5月16日,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山东主场活动在
山东博物馆举行,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海岱日新——山东历史文化陈列”开幕仪式。
2023年5月18日,2023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
福建博物院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
李群,福建省委副书记
罗东川,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张彦,时任福建省副省长
常斌等出席开幕式,并为“福航天下——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主题展览揭幕。
2024年
2024年2月16日,国际博协发布了2024年国际博物馆主题海报。海报中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由Museums,Education, and Research(博物馆、教育和研究),调整为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相应的中文翻译也应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定于
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活动主办方为
国家文物局、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文物局、
西安市人民政府、
中国博物馆协会、
中国文物报社联合承办。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陕西“博物馆月”系列宣传活动主要包括:2024年4月28日至5月6日,“大河上下 和合共生”黄河流域文明故事系列短片每日1则,原创手绘动画结合精彩文物介绍,接力开启黄河流域沿线文明篇章;5月1日至5月17日,“见证历史 共襄盛事”系列祝福视频集锦对外发布,特邀专家学者、文化名人、社会各界人士共话心声;5月7日起,“步锦绣丝路 绘千载版图”创意互动H5趣味来袭,精彩的国风手绘画面带来绝美视觉享受,化身文物角色,沉浸式体验千年以来丝路版图上的大融合、大繁荣与大发展;5月8日至5月13日,“文脉守护 赓续绵延”3分钟纪录片每日发布1则,以文物修复师、博物馆陈列部、保管部工作人员与学生、教授等相关特邀人士为主题,在不同社会角色的讲述中感受他们对博物馆的热爱,对历史文明传承不忘初心的拳拳之情;5月13日至5月17日,“重回长安 对话千年”系列陕西省内知名特色博物馆开启在线直播,每日一馆,云端看展;5月18日,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在线直播。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将正式开馆,推出“秦汉文明”系列重磅展览,举办“从
长安出发:丝路申遗成功十周年主题展”,并开展“千年秦汉 博物古今”博物馆之夜活动,举办博物馆日主论坛、青年论坛、策展人论坛和秦汉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4年4月28日起,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陕西“博物馆月”系列宣传活动持续中。
2024年5月起,3分钟纪录短片“文脉守护 赓续绵延”每日一集。
2024年5月16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江西主会场活动将在
吉安市博物馆举行。
2024年5月18日,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在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