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文化交流专业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
湖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专业为国内第一个旨在培养专业从事国际文化交流人才的本科专业,为教育部特批成立的目录外专业。与其他高校的国际交流学院(或国际教育学院)相比,湖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的办学理念绝非对外输出人才,而是注重对外宣传中国文化。
目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传播是二十一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各国除政治、经济、军事之外实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四大手段之一。尤其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剧烈变化的背景之下,一方面中国日益与国际接轨,需要增进对世界的了解与对话,另一方面,为树立本国良好形象,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中国也需要改变重输入轻输出的现状,积极向世界传播展示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精神产品,在国际事务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参与全球新秩序和新文化的重建。此外,对外文化传播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且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也在迫切的想了解中国,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的合作及交流也都有长足增长,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涉外文秘、国际新闻传播的相关工作,以及从事涉外文化艺术事业单位、政府外事部门的行政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都很紧缺。因而,培养熟练掌握一门以上流利的外语,具有国际视野,有丰富的国际社会知识和丰厚的中西文化底蕴的具有国际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人才市场的急需。
面对各国相互交流的现实需要,80年代至90年代初跨文化交流成为新兴的综合学科。国外许多大学对于此类专业的建设都非常重视,或设有专门的研究中心,如圣劳伦斯大学有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加拿大的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有跨文化交流中心;或设置有专门的院系,如日本名古屋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学院有跨文化研究系,如美国夏威夷大学有国际文化研究学院,或在一些相关院系如传播学院、人文学院、语言学院等处设置为专业方向之一,如加州大学传播学系有主修国际文化交流方向的硕士。在各个大学的院系与研究机构中,国际传播、跨文化交流及国际文化交流不仅作为独立专业已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如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文化研究学院中的比较文化学与跨文化研究两个专业就包括有学士、硕士到博士。跨文化交流的课程也是国外文科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传播学院甚至商学院中其他专业的学生的主修或副修课程之一。
从国内来看,早在1983年北京大学就创办了国际文化交流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面向全社会招生,并在2006年将此专业改建为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研究中心,为我国跨文化交流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但是随着中国日益与国际接轨和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具有国际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人才市场上的急需,相应的建立一个能够成为相关领域培养这类人才的本科专业就成为当务之急。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湖北大学于2006年开设了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本科——该专业为该校第一个目录外专业,也是国内第一个旨在培养专业的国际文化交流人才的本科专业——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本着“大文科”的思路,依托湖北大学专门史博士点的条件优势,以文化为中心,贯通历史、哲学、思想、文学、宗教学等学科,开设具有特色的中外文化基础课程,并且学习基础的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知识,培养熟练的英汉双语能力和国际文化交际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其目的,是培养能胜任与中外文化交流有关的文化、宣传、教育部门、新闻单位、涉外旅游、涉外文秘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或相邻专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也可以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或继续求学深造,攻读文学、历史、哲学、新闻学、广告学等专业的硕士学位及留学海外。
2013年,根据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湖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专业更名为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隶属于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事业和国际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需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良好的品德修养,有扎实的人文基础、丰富的国际社会知识和中外文化底蕴,具有世界观念和国际视野,熟练掌握一门以上流利外语,将来能独立从事与中外文化交流有关的文化、宣传、教育、新闻及其它涉外事务,并从事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基本规格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法规,包括外事政策。
2、具备听、说、读、写、译等良好全面的英语言能力,较为系统地掌握英语言文学知识和技能,毕业生应达到大学公共英语六级水平,具备较好的涉外沟通、文化传播等专项技能;争取通过对外汉语教学资格认证。
3、掌握较全面的中外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社会科学科研能力训练,从而具备良好的母语语言文化运用和沟通(包括口语和写作)能力,阅读中外文化经典能力,较强的文本分析和理论批评能力、中外文化研究、文化比较能力;
4、具备基础的国际政治、经贸、法律等知识,了解当代国际思想文化思潮;
5、具备现代传播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具备交流三大渠道——人际交流、组织交流、大众传播——的知识、技巧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6、适应信息化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具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培养特色
本专业设置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行学分制管理。
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是中外语言及与国际文化交流相关的社会科学理论。专业课程内容主要是中外文化学习、原著阅读。学科基础与部分专业课程主要是人文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
专业选修课则根据学生不同的研究重点和主攻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应用文科知识与技能及人文科学的科研能力,使学生把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基础文科和应用文科结合起来,使学生知识能力和结构更加合理,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更强的适应能力。选修课的课程分以下几个专业模块:文秘,新闻,管理,对外汉语,文化研究。本专业注重英语能力,大大加重英语学习比重,要求学生过英语六级
学制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政治学学士
课程设置
学科基础课:实用英语,汉语语言学,汉字学,中国史通论,中外文化交流史,跨文化交流学,对外传播学,第二外国语
专业必修课:外国文化原著选读,中国文化原著选读,中国文化,外国历史与文化,国际政治经济学,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法概论等
此外还为高年级学会设新闻、文秘等方向的实用性技术型课程。
相近专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030401)、国际政治(030402)、外交学(030403*)、思想政治教育(030404)、国际政治经济学(030406W)、国际事务(030407S)、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030408H)、欧洲事务与欧洲关系(030409H)、东亚事务与东亚关系(030410H)、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030411S)。
就业方向
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与中外文化交流有关的文化、宣传、教育部门、新闻单位、涉外旅游、涉外文秘和政府机关、外资、合资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文化宣传、交流、管理和语言文字等工作,也可以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可以到有关部门和单位从事文秘与涉外高级文秘工作;还可以继续求学深造,攻读文学、历史、哲学、新闻学、广告学等专业的硕士学位及留学海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29 21:30
目录
概述
目的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