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统计是指利用数据和图件等形式对土地的数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系统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其特点是统计数据不仅反映在文字和数字上,同时一定要在相应的图纸上得到证实,表示其空间位置,做到图数相符。它是
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地统计分土地数量统计和
土地质量统计,又分为原始统计和年度统计。运用土地统计方法,经常了解并掌握土地在其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数量与质量变化以及存在问题,是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
定义
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图表及文字资料,对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整理和分析的一项管理措施。土地统计的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内的全部土地。土地统计是
地籍管理、
土地管理的重要基础。
土地统计是
社会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其他生产资料的统计。土地具有位置固定,不能移动的特点。土地面积在实地是以界线体现的,各类土地面积的变化,首先是该类土地界线的变化。各类土地的界线是相互变化、相互制约的,例如,这类土地面积增加,就意味着另一类土地面积的减少,因为土地的总面积是不会变化的,因此,在进行土地统计时,为了避免土地面积的重复、遗漏和混乱,除了需要反映该类土地的面积外。还要反映其位置,不仅需要在统计文件上进行数字统计,还要在图纸资料上进行土地界线变化的统计,使土地统计表格、
统计图和实地保持一致。这是土地统计区别于其他统计的一个重要特点。
内容
土地统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调查总面积、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
土地调查总面积
土地调查总面积是指统计范围内全部土地的总量,如全国土地调查总面积等。
土地质量
土地质量是指通过土地评价确定的不同等级土地的数量及分布,如某县拥有不同等级
耕地的数量及分布等。土地质量的自然指标是从土地的自然属性方面反映土地质量状况及其变化的指标,主要包括:气候、坡度、土层厚度、障碍层出现部位及厚度、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酸碱度、侵蚀程度、灌溉保证率、污染指数、岩石裸露程度等。
土地分布
土地分布是指土地的位置及范围界线,如
行政界线、各权属单位及各种用地的界线,除用文字和数据外,还需要用图件表达。
土地权属状况
土地权属状况是指不同权属性质的土地面积及分布,土地权属性质分为
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两种,使用国有土地按隶属关系分系统统计。
土地利用状况
土地利用状况是指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
基本要求
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进行成果汇总统计上表之前,应对数据库成果进行检查,数据满足如下要求:
数据库图形面积计算
数据库中图形的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图幅理论面积与图斑椭球面积计算公式及要求》(国土调查办发[2008]32号)的要求进行,经过控制修正的
图斑面积应满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
数据质量检查软件椭球面积检查规则的要求。
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
县辖区控制面积计算应严格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 1014/2007)的要求,进行图幅面积控制和分幅累加计算,并制作《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
各级面积统计逻辑
1.县辖区控制面积应等于村级单位控制面积之和,等于全县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2.村级单位控制面积应等于本村所有图斑面积之和(地类图斑层的
图斑面积字段汇总值)。
3.乡级控制面积等于各村级单位控制面积汇总值。
基本步骤
(1)建立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从数据库中各图层生成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检查基础计算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2)将数据库面积汇总基础计算表的单位转换为公顷,强制调平小数位取舍造成的误差,形成基础
统计表,检查确保基础统计表的正确性和逻辑一致性。
(3)基础统计表是数据库面积汇总统计的基础,在基础数据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类面积
统计报表均由该基础统计表生成。
数据形式
土地统计表
土地统计表可以看成是填有土地统计指标的表格。
土地统计指标由两个部分构成: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一个科学的土地统计指标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首先,统计指标要有科学的概念。统计指标要有科学的内涵和合理的外延,它是正确统计与计算指标的基础。其次,统计指标要有一个科学计算方法。这里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指统计指标如何计算才能符合客观实际,具有现实意义;其二指统计指标数值采用什么恰当的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土地统计表包括总标题、统计指标名称、权属单位或统计单位名称、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填报单位、填表人、填表日期、表号、制表机关、批准机关和
批准文号等内容。
土地统计表一般采用开口式,即表的左、右两端不划竖线。表的上、下基线用粗直线画出,其余则用细线画出。
土地统计图
土地统计图是土地统计的重要文件。已完成地籍调查或土地利用现状详查的县市,可以采用地籍图或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土地统计图。城镇土地统计图应包含以下内容:各级行政界线;宗地的界址线;地类界线;建筑物界线;地籍编号(以行政区为单位,按行政区、街道、宗地三级编号,对于较大城市可以按行政区、街道、街坊、宗地四级编号);地类、面积、单位名称等注记;
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或1:1000,村庄可采用1:2000;图名、图廓、图例、指北针等。
在编绘土地统计图时,首先要对各级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和地类界线进行校核,以消除面积的重叠或遗漏。然后用黑墨汁清绘整饰成市(县)土地统计图。
在进行土地日常统计时,首先,要根据已校核过的文据、图纸资料,将全市(县)范围内土地权属和土地利用变化用铅笔指示到土地统计图上,到实地调查核实后,再统一用红墨汁描绘,然后,清绘、复制成本年度土地统计图。通过在图上反映出土地面积变化的具体位置,就可以发现土地统计中的错误,避免面积的重复计算和遗漏。
意义
开展土地统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可以及时掌握全国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保持土地调查成果资料的现势性。
②为党和国家制定各项政策、计划及监督其执行情况提供依据。
③为科学管理土地,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等提供基础数据和图纸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