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带是指一种或几种条件近似的成带土类和相应的带内土类分布的区域,是土壤区域划分的单位。各土壤地带分别具有自己固有的土壤覆被、生态条件和
生物分布特点。
在同一地带内,具有同类的水热状况、生物条件和土壤形成过程。因此,它们不仅和特有的地带性土类及一定的隐域性土壤相联系,也和相应的植被类型和农业发展方向相关联。在某些土壤地带内还可分出土壤亚地带。在一个亚地带范围内,水热状况、植被类型更加一致,其划分与一定的
地带性土壤亚类相联系,如
栗钙土地带内,可进一步分出暗栗钙土亚地带、
淡栗钙土亚地带等。
各种
土壤类型是在地球表面依赖于气候、植物及其他因素而形成区域性的分布带,一般呈带状。这个规律反映了统一的土壤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而这些形式是土壤统一形成过程中各个静止的瞬息,由土壤绝对年龄(某种土类从发生时起到发育至现阶段的时间)来决定的。但在同一土壤地带内,各种土壤是可以同时存在的。
在同一土壤绝对年龄下,是可以有不同相对年龄(土壤发育阶段的差别)的土壤。由于各地区
母质、
地形、气候和生物等的差异,影响土壤形成中的各个发育阶段,使在同一土壤地带内出现了阶段上相对不同的
土壤。
土壤地带分布规律的确定,能够正确的了解土壤在自然界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变化规律,以便能够充分掌握各土壤区域的自然条件及土壤特点。对于正确全面的规划农业生产和制定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是有重大作用的。
地球表面随着纬度的高低而形成不同的水平气候一生物带,因而也就形成不同的土壤地带。在苏联,由低纬度到高纬度可以分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土壤地带、荒漠土地带、干草原荒漠草原土地带、黑钙土地带、退化黑钙土和灰色森林土地带、灰化土地带、荒原土地带。
不同的土壤地带,土壤具有不同的理化特点,因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相同。例如
泰加林灰化土地带,由于淋溶强烈,凡迁移能力强的生命元素如
碘、
氟、钙等都显得异常贫乏,形成
地方性甲状腺肿、
克汀病、龋齿的主要流行地区。世界上最富铁的红壤和砖红壤地带,由于气候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和
富铝化过程特别活跃,成为缺铁性热带贫血的流行地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地带,因受气候干燥少雨的影响,土中无机盐类含量丰富,往往形成对人体有害的高氟环境。
山岳地区,土壤具有垂直的带谱结构,以
阿尔泰山为例,自下而上的土壤的带谱结构为暗色
草甸土及草甸黑土带、栗钙土带、
黑土及山地森林黑土带、山地森林棕壤带、山地草甸草原土及山地草甸土带、山地冻土带。不同的垂直土壤带的碘含量有很大的差异。马利格(M.A.MaлbгИH,1983)的研究成果表明,山地
冻土和栗钙土、山地生草深位灰化土、山地灰色森林土、山地森林棕壤的平均含碘量<2ppm,由于缺碘,这些土壤分布地带潜伏着人和动物患
甲状腺肿的巨大危险。北阿尔泰及中阿尔泰灰化淋溶的北部低山黑土及山地森林黑土地带含碘量虽然明显偏高,但它们的主要分布区内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也较高。只有暗色草甸土及草甸黑土分布地带的碘含量最高,地方性甲状膜肿对人的威胁最小。
在土壤地带中,随着成土母岩地理分布上的复杂性。可以形成多种理化性质各具特色的土壤。由于它们比较准确的反应地表生物活动(包括植物和微生物,特别是土壤微生物)的特性。以及有机物质形成、分解、淋溶,累积和组成特性,以及生物化学土壤元素富集与淋失特性等,所以这些特性必然在影响人体健康方面有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