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
2009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土壤肥料》是2009年4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期刊。指研究土壤中所含肥料的比例,达到合理的补充土地营养与施肥管理。
简介
土壤是有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矿物经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后,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转化而来的产物。但其在物质组成、内部结构、生物性质和岩石矿物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水分)及气体三项物质组成的,其中液体和气体存在于土壤空隙之中。固体物质主要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土壤水分中含有多种无机、有机离子及分子,由此形成土壤溶液。土壤中气体的物质种类与大气相似。
土壤的成分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土壤肥力的。按体积百分比计算,疏松肥沃的表土为:固体物质和孔隙各占50%左右,在固体物质中,矿物质约占45%,有机质则小于5%;在土壤孔隙中,水分与空气各占50%左右。肥力较低的土壤,一般孔隙的体积较小。
现状
地理条件
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按海拔高低可分为三个阶梯:最高的一级是位于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境内多山,海拔多在4000m以上,是我国高原面积最宽广的高寒地带。青藏高原之北缘和东缘地面迅速下降到1000——2000m,属于另一阶梯,是广阔的高原和盆地。如从大兴安岭经太行山到豫、皖系山地至西部山地划一线,分全国为东西两半部,其西半部占全国总面积的2/3,其后和农业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之东,地面又迅速下降,是最低的一个阶梯,海拔200m以下的平原和500m以下的丘陵面积占绝大部分,我国的三大平原就分布在这一最低阶梯。这个地区虽然只占全国面积的1/3,但却是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分布着全国2/3以上的农业人口和耕地,生产着全国3/4以上的粮、棉、油和绝大部分的经济林等。
分布
我国的近代土壤分类工作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近50年来,在这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现行的土壤分类具有以下特点:
1、运用土壤发生学的观点进行土壤分类。把土壤看作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形成的自然体,按照土壤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和土壤形态进行分类。把自然土壤和耕种土壤纳入了统一的分类系统中,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我国土壤类型及其发生和分布的规律。
2、按照地带性学说,研究中国土壤分布的规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土壤发生类型与生物气候相适应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这一点已为过去的许多研究成果所证实,但由于土壤性状是土壤长期演化的结果,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是玉祥带气候的干湿、冷热成正关系,往往是反映了过去历史时期残留下来的特点。在某些地带性因素影响下也可形成特殊的土壤类型,表现出非地带性的土壤分布特点。
3、中国的现行土壤分类制,采用了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等六级制。其中,土类是基本单元,土种是基层分类单元,提出了各级分类的原则和依据,确定了采用分级命名法。但是,我们的分类工作多偏重于高级分类单元的研究,忽视了基层分类研究,对土壤类型划分的依据,大多停留在概念上,缺乏具体的数量指标。现在国际上土壤分类的动向是向指标化和数据化的方向发展,这样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指标的分类等级与系统,便于掌握和应用,是我们应当借鉴的。
分类
中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系统是在1984年全国土壤分类会议讨论的基础上,由全国土壤分类修改小组修订而成。分类系统采六级制,即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全国土壤共分为12个土纲、57个土类、204个亚类。
1、土纲。是由若干成土特征相近的土类归纳而成。全国共分为铁铝土、淋溶土、半淋溶土、均腐殖土、钙层土、漠土、初育土、半水成土、水成土、人为土、盐碱土、高山土等十二个土纲。
2、土类。是土壤分类的高级基本单元,它是在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下,经过一个主导的或几个相结合的成土过程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剖面特征,又一定相似的发生层次。土类间在性状上有本质的差异。其划分依据:
(1)生物气候条件:在一定生物气候地带内,往往形成与当地生物气候条件相吻合的土壤类型,称为地带性土壤。
(2)在成土因素的影响下,某一突出因素的作用,形成特殊的土壤。
(3)一定特征的成土过程。
(4)独特的剖面形态,特别是具有独特的诊断层次,如砂姜黑土地黑土层和砂姜层。
3、亚类。是土壤辅助级别,是土类范围内的进一步划分,土壤发育中的不同阶段,有时表现为土类间的过度类型。
(1)土类中成土过程和剖面形态上的差异,例如褐土划分为褐土、淋溶褐土、石灰性褐土等亚类,反映了何土种碳酸盐的淋溶于聚集的不同发育阶段。
(2)不同土类间的过渡,在主要成土过程中,同时产生附加的、次要的成土过程,因此土壤发育向着另一类土过渡。
4、土属。是承上启下的分类单元。他是在区域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区域性的变异。
5、土种。是基层分类的基本单元。他是发育在相同母质上有相类似的发育程度和土体结构的一群较稳定的土壤。
6、变种。是土种范围内的续分,是土种内的变化,一般以表层或耕层的某些变化来划分。
植物营养
植物营养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即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作用,称为营养。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成为营养元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是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提供充足和比例适当的养分,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提高植物营养效率,从而达到明显提高植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目的
植物体内的元素组成
植物的组成十分复杂,其成分几乎包括自然界存在的全部元素,现已确定有60种之多,一般新鲜植物中含水分75%~95%,干物质5%~25%;干物质中,灰分元素占1%~5%,碳45%左右,氧45%左右,氢6%左右,氮1.5%左右。由此可知,碳、氢、氧三种元素占植物干重的90%以上,氮和灰分元素同样是很重要的。所谓灰分元素是指新鲜植物经过烘烤,获得干物质,干物质燃烧后所剩的物质,称为灰分。在灰分中含有钾、钙、镁、铝、锌、铁等金属元素,亦含有磷、硫、硅、硼、硒、氯等非金属元素,通常这些元素称为灰分元素。
施肥方法
合理施肥除了按植物的营养特性、土壤的供肥特点确定植物所需的肥料外,采用什么样的施肥方法对提高植物产量由重要的影响。常见的施肥方法:
基肥
又称底肥,实在进行植物播种或移植前,结合耕地施入土壤中的肥料。施用基肥的意义在于:1、满足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内能获得适量的营养,为植物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2、培养地力,改良土壤,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1)基肥施用的原则:一般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长效肥为主,速效肥为辅;氮、磷、钾(或多元素)肥配合施为主,根据土壤的缺素情况,个别补充为辅。
(2) 基肥的施用量:基肥的施用量应根据植物的需肥特点与土壤的供肥特征而定,一般基肥使用基肥里量应占该植物总施肥量的50%左右为宜。质地偏黏的土壤应适当多施,相反,质地偏沙的土壤适当少施。
(3) 基肥的施用方法:一是撒施,在土地翻耕前将肥料均匀撒于地表,然后翻入土中。撒施是施用基肥的一种常见方法,凡是植物密度较大(如水稻等),植物根系遍布于整个耕层,且施肥量又相对较多的地块上,都可采用这种方法。撒施的肥料必须均匀,防止肥料集结,以免植物生长不平衡。
种肥
在植物播种或移植时施用的肥料。施用种肥的意义在于:一是满足植物临界营养期对养分的需要,二是满足植物生长初期根系吸收养分能力较弱的需要。
(1) 种肥的施用原则:一般以速效肥为主,迟效肥为辅;以酸性或中性肥为主,碱性肥为辅;有机肥则以熟好的肥料为主,未腐熟的肥料不宜施用。
(2) 种肥用量:同样根据植物需要量而定,一般占植物总施肥量的5%——10%为宜。
(3) 种肥的施用方法:一是沟施法,在播种沟内施用肥料的方法,如小麦或棉花在开沟播种时(先施肥,后播种)将要施入的肥料混合后施入沟中,并使肥土相融,然后,再播种覆土,这种肥料一般以施用大量元素为主;二是拌种法(包括浸种、蘸秧根等),当肥料用量少或肥料价格比较昂贵及各种生物制剂、激素肥料等均采用此法。拌种法是先将要施入的肥料与填充物充分拌匀后再与种相拌,一般随拌随种;三是浸种法,先将肥料用水溶解调制成很稀的溶液,然后将种子浸入溶液中一段时间(根据植物特性而定),浸种时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是溶液的浓度不能太高,浸种的时间不能过长,以免伤害种子,影响发芽与出苗。
追肥
追肥是在植物生长期间,根据植物个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要而补施得肥料。
(1) 追肥的使用原则:一要看土施肥,即肥土少施轻施,瘦土多施重施;砂土少施轻施,黏土适当多施、重施;二要看苗施肥(看植物的长势长相),即旺苗不施,壮苗轻施,若苗适当多施;三看植物的生育阶段:苗期少施轻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旺盛时多施重施;四看肥料性质,一般追肥以速效肥为主(苗期),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旺盛时则以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为主;五看植物种类:播种密度大的植物(如水稻、小麦等)以速效肥为主。
(2) 追肥的施用量:一般追肥施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40%——50%为宜,其中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应战总施肥量的50% 。
(3) 追肥的施用方法:一是撒施法(适宜于播种密毒大的植物,如水稻等);二是沟施法,即开沟施用(适宜于棉花、玉米等职务);三是环施法,如果树在其周围开一条围沟而施肥;四是喷施法(根外追肥),作为补充施用肥料的方法。
相关书籍
内容简介
《土壤肥料》共分9个单元,主要内容有:土壤肥料概述,土壤基本组成,土壤基本性质,土壤资源与管理,合理施肥原理,化学肥料的合理施用,有机肥料与生物肥料,新型肥料与施肥新技术,土壤健康、安全施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与进行技能训练,技能训练部分与相关知识按单元进行编排。《土壤肥料》将土壤、植物营养、肥料、施肥技术、土壤生态和环境保护相关知识有机融合,充分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体现内容的综合性与新颖性。为突出岗位职业技能,特按工作任务的环节或流程编排职业技能训练。注重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土壤肥料》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本科院校举办的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五年制高职,农业技术类、林业技术类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图书目录
单元1 土壤肥料概述
职业岗位知识
1.1 土壤肥料的概念
1.1.1 土壤的概念
1.1.2 土壤肥力的概念
1.1.3 肥料的概念
1.2 土壤肥料的作用
1.2.1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
1.2.2 土壤是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2.3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2.4 土壤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1.2.5 肥料是植物的粮食
1.3 土壤肥料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
1.3.1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1.3.2 实施“沃土工程”,搞好中、低产田的改造
1.3.3 搞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
职业技能训练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单元小结
自测练习
单元2 土壤基本组成
职业岗位知识
2.1 土壤固相组成
2.1.1 土壤矿物质
2.1.2 土壤生物
2.1.3 土壤有机质
2.2 土壤液相组成(土壤水分)
2.2.1 土壤含水量
2.2.2 土壤水分类型
2.2.3 土壤水分能量状况
2.2.4 土壤水分管理
2.3 土壤气相组成
2.3.1 土壤空气
2.3.2 土壤通气性
2.3.3 土壤通气性调节
职业技能训练
实训1土壤有机质测定
实训2土壤质量含水量测定
单元小结
自测练习
单元3 土壤基本性质
职业岗位知识
3.1 土壤质地
3.1.1 土壤质地分类
3.1.2 土壤质地的肥力特性与生产性状
3.1.3 土壤质地改善
3.2 土壤孔隙性
3.2.1 土壤密度和容重
3.2.2 土壤孔隙性
3.2.3 土壤孔隙性调节
3.3 土壤结构
3.3.1 土壤结构体
3.3.2 土壤结构与土壤肥力
3.3.3 土壤结构改良
3.4 土壤耕性
3.4.1 土壤力学性质
3.4.2 土壤耕性
3.4.3 土壤耕性改良
3.5 土壤热状况
3.5.1 土壤热性质
3.5.2 土壤温度
3.5.3 土壤温度调节
3.6 土壤吸收性能
3.6.1 土壤胶体
3.6.2 土壤吸收性能
3.6.3 土壤吸收性能调节
3.7 土壤酸碱性
3.7.1 土壤酸碱性
3.7.2 土壤缓冲性
3.7.3 土壤酸碱性调节
3.8 土壤养分
3.8.1 土壤养分的来源与形态
3.8.2 土壤养分类型
3.8.3 土壤养分调控
职业技能训练
实训1土壤质地测定
实训2土壤容重与孔隙度测定(环刀法)
实训3土壤酸碱性测定(电位法和混合指示剂法)
实训4土壤碱解氮测定(扩散法)
实训5土壤速效磷测定
实训6土壤速效钾测定
单元小结
自测练习
单元4 土壤资源与管理
职业岗位知识
4.1 土壤资源
4.1.1 土壤形成与发育
4.1.2 我国土壤资源
4.2 土壤质量与退化
4.2.1 土壤质量
4.2.2 土壤退化及其防治
4.3 土壤资源利用与管理
4.3.1 农业土壤利用与管理
4.3.2 草原土壤利用与管理
4.3.3 森林土壤利用与管理
4.3.4 城市土壤利用与管理
职业技能训练
土壤剖面观测与肥力性状调查
单元小结
自测练习
单元5 合理施肥原理
职业岗位知识
5.1 植物营养概论
5.1.1 植物营养成分
5.1.2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5.1.3 植物营养特性
5.2 合理施肥基本原理
5.2.1 养分归还学说
5.2.4 因子综合作用律
5.3 合理施肥技术
5.3.1 合理施肥时期
5.3.2 合理施肥用量
5.3.3 合理施肥方法
职业技能训练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农户施肥现状调查与评价
单元小结
自测练习
单元6 化学肥料的合理施用
职业岗位知识
6.1 氮肥的合理施用
6.1.1 常见氮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6.1.2 氮肥的合理施用技术
6.2 磷肥的合理施用
6.2.1 常见磷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6.2.2 磷肥的合理施用技术
6.3 钾肥的合理施用
6.3.1 常见钾肥的性质与施用
6.3.2 钾肥的合理施用技术
6.4 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用
6.4.1 植物的微量元素营养
6.4.2 常见微量元素肥料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6.5 复(混)合肥料的合理施用
6.5.1 复(混)合肥料概述
6.5.3 混合肥料
6.5.4 复(混)合肥料的合理施用技术
职业技能训练
常见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
单元小结
自测练习
单元7 有机肥料与生物肥料
职业岗位知识
7.1 有机肥料
7.1.1 有机肥料概述
7.1.2 粪尿肥和厩肥
7.1.3 堆沤肥与秸秆还田
7.1.4 绿肥
7.1.5 杂肥类
7.2 生物肥料
7.2.1 生物肥料概述
7.2.2 主要的生物肥料
高温堆肥的积制
单元小结
自测练习
单元8 新型肥料与施肥新技术
职业岗位知识
8.1 新型肥料的合理施用
8.1.1 缓(控)释肥料
8.1.2 新型磷肥
8.1.3 长效钾肥
8.1.4 新型水溶肥料
8.1.5 新型复混肥料
8.2 合理施肥新技术
8.2.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8.2.2 环境保全型施肥技术.
8.2.3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
8.2.4 精确施肥技术
8.2.5 轮作施肥技术
单元小结
自测练习
单元9 土壤健康、安全施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职业岗位知识
9.1 土壤健康概述
9.1.1 土壤健康的含义
9.1.2 健康农产品的土壤学基础
9.2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土壤污染
9.2.1 重金属污染
9.2.2 有机污染
9.2.3 放射性污染
9.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合理施肥
9.3.1 施肥与农产品品质
9.3.2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单元小结
自测练习
参考文献
……
参考资料
土壤肥料.国家图书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6 11:2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